启东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 2024-03-15 访问次数 :
【字体 : 打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难中攀高,“强富美高”新启东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加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7.28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一产业增加值94.44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707.15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645.68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48.9:44.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1349元,增长6.5%。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1位,较上年前进2位。

1.jpg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年新登记企业6508家,增长77.0%,年末累计33281家。其中,私营企业30873家,增长16.6%。全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057户,增长10.7%,年末累计93809户。创新设置政务服务驻沪办事点,“跨域通办”“跨省通办”事项不断丰富。出台“营商环境72条”,“万事好通·益启企”营商环境品牌不断擦亮。启用新政务服务中心,发布政务服务标准体系3.0版,“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拓展至121个,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8位。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58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473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964人,创业带动就业7125人,新建3个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全年引进高校毕业生5019人,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数397人、高技能人才取得职称人数14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新型学徒制培训162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3131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8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8%,衣着价格上涨1.1%,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6%,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其构成情况

比上年涨跌(%)

居民消费价格

100.3

食品烟酒

100.8

衣着

101.1

居住

100.1

生活用品及服务

99.7

交通和通信

98.4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9

医疗保健

100.4

其他用品及服务

103.9

新兴动能支撑有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6.4%,比上年减少0.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37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9.32%,比上年提升0.1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3亿元,占GDP比重2.3%,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2.9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55.03亿元,增长2.3%;林业产值0.68亿元,增长0.1%;牧业产值13.61亿元,增长0.4%;渔业产值96.8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78亿元,增长9.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1.38万亩,比上年增长0.2%;棉花种植面积258亩,减少447亩;油料种植面积23.75万亩,比上年增长7.1%;全年粮食总产33.60万吨,增长2.2%。其中,夏粮总产10.12万吨,增长1.5%;秋粮总产23.47万吨,增长2.5%。全年粮食平均亩产276.8公斤,增长2.0%。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8万吨,增长8.6%。水产品总产量32.2万吨,下降1.1%。

2.jpg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33.60

2.2

棉花

16

-64.4

油料

万吨

5.28

7.4

生猪存栏

万头

14.65

-8.3

生猪出栏

万头

26.26

0.1

羊存栏

万只

24.44

-13.3

羊出栏

万只

49.20

-10.1

家禽存栏

万羽

326.02

31.7

家禽出栏

万羽

597.45

0.7

肉类

万吨

2.24

15.1

禽蛋

万吨

2.32

2.8

水产品

万吨

32.2

-1.1

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78万亩,新增省示范家庭农场5家,吕四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认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9个,认证绿色食品106个,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件,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87.1%。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恢复。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8家,比上年增加58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14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实现工业开票销售1607.5亿元,增长13.6%,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和海工船舶重装产业工业应税销售分别增长19.2%和23%。列入“1521”龙头企业培育的50 家企业,实现工业应税销售827.7亿元,增长16.5%,其中应税销售超百亿级企业2家,超50亿级企业4家。

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建筑业企业924家。其中,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建筑企业2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1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15.4亿元,比上年增长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36万平方米,下降9%;竣工面积2128万平方米,增长35%。全年获国优奖6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保持平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2.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1.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6%。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5.4%;制造业投资下降0.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1.1%。

项目招引扎实推进。建立“e启跑”产业项目全流程服务平台,全年新开工制造业项目105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1个。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3个,其中百亿级2个、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45个。29个项目“拿地即开工”,15个项目“竣工即交付”。卫华港机、亿纬林洋等项目竣工投产。启东·吴江高端制造产业园首开区竣工交付。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增势良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9.97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96.92亿元,增长11.3%。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86.76亿元,增长10.7%;餐饮收入10.16亿元,增长17.2%。从商品分类看,汽车类增长23.5%;粮油、食品类增长2.4%;饮料类、烟酒类分别增长35.4%和20.4%;化妆品类增长27.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00.8%;书报杂志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分别增长1.4%和6.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22.1%和9.2%;中西药品类增长3.3%。新兴消费增势较好,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增长302.3%;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0.2%;智能手机增长10.7%。获评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省级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

旅游发展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共有国家3A级以上景区1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星级旅游饭店7家、旅行社13家、分社4家,营业网点29家。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700.7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5亿元。启唐城开园运营,通海垦牧公司旧址获评4A级旅游景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1710491744689.jpg

六、开放型经济

外贸市场稳中提质。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18.07亿元,比上年下降6%。其中,出口总额236亿元,下降13%;进口总额82.07亿元,增长22%。海工船舶板块进出口额163.91亿元,增长23.6%;电动工具板块进出口额23.1亿元,增长15.6%。年末与我市建立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156个。全市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467家,比上年增长10.1%。

双向投资稳步增长。全年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增资扩股企业6家。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7家,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080万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7829万美元。外资到账1.03亿美元,制造业外资占比73.9%,提升5.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外资占比94.7%,提升58个百分点。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引擎加强。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9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公里。重装码头和东港池5万吨级进港航道同步投运,港口支持系统完成验收,集装箱国际国内航线顺利开通,吞吐量达10万标箱。北沿江高铁启东段超序时推进,崇启公铁长江大桥进入主墩施工阶段。洋吕铁路建成通车。S11通沪高速完成工可编制,北延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全市停车泊位8432个,其中道路停车泊位3925个,停车场泊位4507个。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9.71万辆,比上年新增1.26万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25.69万辆,新增1.17万辆。

邮政电信发展较好。全年邮政业完成业务总量5.44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14.4%,实现业务收入4.43亿元,增长19.7%。其中,快递完成业务量2311.75万件,增长28.1%。电信业务总量11.8亿元,增长19.2%,实现业务收入11.33亿元,增长6.5%。年末5G基站2473个,新增510个。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103.48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48.73万户,新增14.23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48.79万户,新增17.81万户。

用电需求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用电54.0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07亿千瓦时,增长15.8%;第二产业用电32.11亿千瓦时,增长11.3%;第三产业用电8.54亿千瓦时,增长7.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2.36亿千瓦时,下降1%。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保障有力。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99亿元,增长2.2%。其中,科学技术支出4.26亿元,增长27.0%;卫生健康支出19.03亿元,下降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48亿元,增长5.8%;住房保障支出2.97亿元,下降10.8%;交通运输支出0.88亿元,下降47.3%。民生投入104.5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1.1%。

金融信贷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88.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76.22亿元,增长15.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08.91亿元,增长17.7%。按贷款期限统计,短期贷款余额649.8亿元,增长13.2%;中长期贷款余额1281.29亿元,增长20.6%。按贷款类别统计,消费贷款360.39亿元,下降5.8%;经营贷款253.34亿元,增长15.9%;制造业贷款227.24亿元,增长20.1%。“小微贷”“苏科贷”“启信贷”等专项财政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5.95亿元,惠及企业368家。

上市融资持续推进。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资本市场累计募集资金125亿元,总市值295亿元。“新三板”挂牌公司6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市上市入轨企业18家,新增入轨企业5家。发行全国首单以数字人民币归集募集资金的企业债券。

保费业务平稳发展。年末全市保险公司28家,其中财险公司15家,寿险公司13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九、科技和教育

创新活力持续激发。全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857件,比上年增长28.7%。全年有效发明专利4981件,增长21.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2.09件。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签约落户,中小城市研究院长三角研究所挂牌成立,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运营。入选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创建名单,获评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县域,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9位。

科技动能增势强劲。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74%,比上年提高0.14百分点。全年招引科创项目137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9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全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8个,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7家,泰胜蓝岛荣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9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获评省智能车间6家。省级以上孵化器7个(其中国家级2家)。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12名、省“双创人才”11名。

教育事业不断提升。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155所,在校学生88718人,专任教师7739人。其中,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29451人,专任教师3206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4456人,专任教师452人;小学55所,在校学生40443人,专任教师286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12人,专任教师33人;幼儿园73所,在校学生14156人,专任教师1186人。蝶湖中学、蝶湖小学、少年宫新校区建成启用。全市97%以上的学校食堂达到A级食堂标准,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室实现空调全覆盖,教育城域网成功升级为全光网。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彰显特色。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24小时城市书房5个,图书总藏量达226万多册。举办“同饮一江水 共筑山海情”2023中国启东长江民谣文化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幸福365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各类主题活动近400余场次。各类人文讲座20场次,主题书画摄影展览10场次。版画院画师创作大作品16件、小作品24件,8位创作人员作品入选江苏省版画展。《张謇垦牧歌》入选2023年江苏省小剧场演出季优秀剧目巡演曲艺专场。版画艺术中心、少儿图书馆获评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启东市曲艺家协会列入省级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名单。

医疗服务更加优质。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70个、执业医师(助理)2853人、注册护士3052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9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18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4.64张。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提高到110元,人均预期寿命82.74岁(男80.20岁,女85.31岁)。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率达77.0%,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6.5%。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12个区镇医保服务站通过示范点验收,其中,吕四港镇、汇龙镇、近海镇创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建成长三角名医工作室34家,引进北上广医疗团队7组,建成地市级名医工作室15家。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各类体育协会33个、体育健身俱乐部9个、体育场地98个。年内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3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2平方米。升级改造主城区、主功能区“10分钟健身圈”及全市所有体育活动室、多功能运动场15000平方米。开展首届社区运动会暨全民健身赛活动,成功承办2023年CBA夏季联赛、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启东半程马拉松赛等高规格比赛。

十一、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

城市功能日趋完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1.04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278.84公里,道路总面积607.78万平方米。新建改建钱塘江路、衡山路、林洋南路、三美街、丁仓港南路人行道,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9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05公里,改造危桥12座。新增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1.2%、绿化覆盖率44.1%,获评省“乐享园林”1个。多层住宅增设电梯32台,建成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位305个,拆除违章建筑62.19万平方米。获评省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农村物流达标县。全国千强镇增至8个,列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11位,较上年跃升7位。

生态底色日益鲜明。全年PM2.5浓度降至24.3微克/立方米,连续五年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率87.1%,列全省第二。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保持100%,建成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管网10公里,农户生活污水治理1.9万户。建成农村三级生态河道7条,四级生态河道100条。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获省“六连优”。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新增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创成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6位。江海堤防综合治理智慧工程获评全国信息化数字政务创新成果。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5.55万人,比上年减少0.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9.54万人,城镇化率62.31%,比上年提高0.96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06.56万人,比上年减少1.2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144人,出生率2.95‰,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5:100;全年死亡人口13162人,死亡率12.35‰,人口自然增长率-9.4‰。

2023年户籍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市总人口

1065555

           -

   #城镇人口

630186

59.1

    乡村人口

435369

40.9

   #男性人口

519036

48.7

    女性人口

546519

51.3

   #18岁以下

105721

9.9

    18-34岁

166693

15.6

    35-59岁

396011

37.2

    60岁以上

397130

37.3

   #出生人口

3144

0.3

   #死亡人口

13162

1.2

居民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85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工资性收入31717元,增长6.2%;经营净收入6952元,增长4.4%;财产净收入3964元,增长3.9%;转移净收入6452元,增长7.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41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43元,增长6.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73:1,比上年缩小0.03。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882元,增长7.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934元,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341元,增长10.6%。

2023年居民收支构成

指标名称

全体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指标值

(元)

增长

%

指标值

(元)

增长

%

指标值

(元)

增长

%

人均可支配收入

49085

5.9

60041

5.1

34743

6.9

工资性收入

31717

6.2

37861

5.4

23674

7.1

经营净收入

6952

4.4

8493

4.5

4935

3.6

财产净收入

3964

3.9

5923

3.2

1399

4.3

转移净收入

6452

7.6

7764

6.1

4735

10.3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35882

7.9

43934

6.4

25341

10.6

食品烟酒

10622

7.5

12962

5.9

7559

10.3

衣着

2849

6.9

3649

6.9

1801

5.8

居住

6387

4.3

8128

3.4

4107

5.6

生活用品及服务

2221

7.0

2593

5.1

1733

10.4

交通通信

5072

10.8

6026

9.3

3824

13.3

教育文化娱乐

5800

10.4

7081

8.3

4123

14.2

医疗保健

2322

10.4

2771

7.4

1735

16.2

其他用品和服务

609

7.2

724

6.5

459

8.5

社保体系日益完善。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6万人,人均养老金增至2685元,增长4.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基础养老金增至228元,增长8%。

全年全市基本医保参保96.01万人。其中,职工医保26.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9万人,占总参保人数的27.2%;居民医保69.94万人,占总参保人数的72.8%,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至1550元。全年共有31.55万人次享受医疗救助,全市享受长期照护保险待遇9670人,新增3701人。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供养、散居孤儿供养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820元、1070元、2300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65亿元。全市现有备案养老机构52个,养老机构床位数7046张。建成城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家、农村养老睦邻点18个,老年“幸福食堂”助餐点正式运营。

注:

1、本公报发布的2023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别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部分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比上年不具可比性。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6、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8、本公报中,就业、创业、农业、建筑、投资、旅游、开放型经济、交通、邮电、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相关数据均来源于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