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魅力启东 / 国民经济

启东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 启东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启东调查队 发布时间 : 2020-05-27 访问次数 :
【字体 : 打印

2019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平稳、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生福祉日益改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南通统计局反馈初步核算结果,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7.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64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581.29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496.62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比为6.9:50.2:4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1879元,按2019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7669美元。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927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20人、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全市工商登记各类企业33091家,其中国有及集体控股企业4104家、外商投资企业1261家、私营企业25762家。当年新登记各类企业3006家,新增个体工商户7246家。年末从业人员66.0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4.80万人,第二产业29.09万人,第三产业22.14万人。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3%,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3%,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4.9%。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全面上涨态势。

image.png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0.35万人,其中,城区(汇龙镇和启东经济开发区)人口27.4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507人,出生率4.99‰,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1:100;死亡人口9640人,死亡率8.74‰,人口自然增长率-3.75‰。年末常住人口94.95万人,城镇化率61.12%。

image.png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25元,增长8.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82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4元,增长8.6%。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为1.87:1。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768元,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295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94元,增长6.7%。

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3.1平方米。

image.png

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73万人,增长6%;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1.27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66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9.61万人),增长1%;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8万人,增长1.9%。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2332元,增长6.5%;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48元,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640元提高至670元;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1660元提高到1795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844元提高到925元,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6152.86万元。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10943张,全年发行福利彩票1.25亿元。

三、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9.23亿元,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47.17亿元,增长1%;林业产值0.59亿元,增长2.8%;牧业产值12.58亿元,增长13.7%;渔业产值79.13亿元,增长6.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76亿元,增长14.8%。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0.78万亩,下降0.9%;粮食总产32.63万吨,增长1.7%。其中夏粮产量9.45万吨,下降2.1%;秋粮产量23.18万吨,增长3.3%。

image.png

全年新增新型合作社28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南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9.03万亩,新建扩建规模农业项目108个,完成投入25.59亿元。建设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0个,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6个,培育省级“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6个、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4个。

image.png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深入实施“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计划,全年新培育亿元级工业企业22家,10亿元、20亿元、50亿元级工业企业各1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家。全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140亿元,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3%。工业百强企业实现亩均销售212万元,亩均税收7.6万元。每度电产生的工业应税销售达48元,保持历史较高水平。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0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全年荣获“鲁班奖”6个、“国优奖”1个、“詹天佑奖”3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67.4万平方米,增长12.5%,其中新开工面积3336.4万平方米,增长4.9%;房屋竣工面积1967万平方米,下降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7.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1%;服务业投资增长8.4%。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3.3%,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新竣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3个。4个省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22个南通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4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总额14.8亿元,增长5.4%;零售业零售总额346.2亿元,增长5.4%;住宿业零售总额2.1亿元,增长5.4%;餐饮业零售总额34.4亿元,增长5.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277.23亿元,增长5.4%;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20.22亿元,增长5.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总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9%、饮料类增长3.1%、烟酒类增长4.6%、金银珠宝类下降6.1%、日用品类下降1.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9.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汽车类下降5.1%。

image.png

年末,全市共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3A景区3 家、2A景区2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13家,星级宾馆5家,旅行社10家。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80.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7.2亿元。

七、开放型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49.5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出口总额191.03亿元,增长25.8%;进口总额58.50亿元,增长36.8%。年末与我市建立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147个,全市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424家,增长9.8%。

全年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7家,增资扩股企业7家,实际利用外资3.04亿美元。全市累计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的重大外资项目20个。

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家,中方协议投资额4505万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3330万美元,增长377.3%;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6993万美元,增长176.3%。

八、交通运输和邮电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3609.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75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673.34万吨,增长4.1%;公路客运量1254.5万人次,增长6.7%。宁启铁路启东段运营优化,每天开行启东至南京4.5对、启东至南通1.5对,启东至洛阳1对,全年实现铁路客运量54.75万人次。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21.48万辆、私家车拥有量20.1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7.5%和2.5%。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29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增长81.9%。全年通信业务收入9.61亿元,增长5.2%。年末全市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3.7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77.9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38.65万户。

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39.9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55亿千瓦时,增长0.4%;第二产业用电24.92亿千瓦时,增长5.5%;第三产业用电5.62亿千瓦时,增长1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82亿千瓦时,增长3.8%。

九、财政和金融

在减税降费12.37亿元的情况下,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6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56.54亿元,税占比为80%。主要税种中,增值税23.28亿元、企业所得税7.93亿元、个人所得税2.65亿元、契税5.76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81亿元,其中民生支出76.4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5.1%。

image.png

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24.8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85.71亿元,增长12.8%。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45.30亿元,增长10.8%。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余额389.90亿元,增长14.5%;中长期贷款余额606.89亿元,增长6.2%。从贷款类别看,消费贷款281.60亿元,增长17.4%;经营贷款349.67亿元,增长15.8%;制造业贷款113.16亿元,增长0.7%。

全市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各1家,资本市场累计募集资金8.97亿元。年末,全市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股本29.49亿股,市值210.99亿元。

十、科技和教育

全年专利申请量3131件,PCT专利申请量14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45件。全年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50多名,新增入选省“双创团队”2个、“双创人才”9名、“双创博士”6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4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10个,入选省重点研发项目2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南通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2.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3%。

全市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3990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9992人;普通初中19所,在校学生19088人;小学49所,在校学生3924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37人;各级各类幼儿园76所,在园儿童18185人。建成“南通市智慧校园”8所,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综合得分88.74分,比上年度提高0.43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率95.7%,比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24小时城市书房4个,图书总藏量187万多册。全年共送戏下村80场,开展戏曲进校园、民俗项目展览进校园活动各20场,送电影近3000场,送书34000册,送培训20场次。全年开展各类文化主题活动32场次,举办各种人文讲座17场,主题书画摄影展12场,阅读推广活动近100场。全年200多篇文学作品发表于国内知名期刊,其中中短篇小说集《何人归来仍少年》获省优秀版权作品三等奖。

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25家,执业(助理)医师2306人、注册护士2411人。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5.13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4.25张。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提高到90元。全市标准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建成率100%,61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率达88.3%,数字化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覆盖率达81.8%,省级示范村卫生室覆盖率16.4%。

全市拥有各类体育社团39个,全年举办“共乐东疆”群众性体育活动37项。成功举办中国森林旅游节国际“铁人三项赛”等系列活动3场次。年末,全市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489人。其中,一级指导员146人、二级指导员427人、三级指导员2916人。培养三级裁判员26人,晋升二级裁判员53人,一级裁判员2人。全年在南通市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42枚。

十二、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

2019年,宁启铁路启东段营运不断优化,洋吕铁路完成工可评审,海启高速正式通车,吕四港10万吨级进港主航道满足通航条件。国道345启东段加快建设,丁仓港路北延、天江公路北段主体完工,志坪公路合作互通段竣工通车。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0公里,改造危桥50座。区域供水港东路段管道更换完工,中线进城段进场施工。110千伏合兴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1条,新建改造公交站点107个。

2019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34.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257.72公里,道路总面积557.42万平方米。城市景观不断美化,新增城市小游园6个,新增城市绿地6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9.5%、绿化覆盖率42.4%;城区燃气气化率和用户普及率均达100%;用水普及率达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3.5%。智慧停车系统投入使用,新建智能立体停车场2个,新建改建公共停车泊位超4000个。

生态管控成效彰显,空气质量全省领先。全年整治“散乱污”企业264家,关闭退出化工企业18家,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3个,建设污水管网30公里,整治城区黑臭河道15条、农村黑臭水体766条。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III类比例达100%, 2个入海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水环境质量达监测史上最好水平。新增成片造林5367亩,建成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10个。新增南通市级美丽宜居村庄12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18个,南阳镇元祥村人居环境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先进典型介绍。

注:

1、公报中发布的2019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别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根据江苏省科技厅和江苏省统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布<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2018修订版)的通知》(苏科高[2018]86号)进行统计。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7、本公报中,就业、创业、农业、建筑、旅游、开放型经济、交通、邮电、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相关数据均来源于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