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启东市医疗保障工作总结
来源: 启东市医疗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4-07-10 15:39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持续提升参保质效。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优化参保人员结构,鼓励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深化企业开办医保参保登记“一件事”改革,采取精准措施引导应保尽保、优化结构。截至2023 年12月底,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96.01万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26.07万人,居民医保参保69.94万人,参保率稳定保持在98.5%左右。

二、不断提升托底保障水平。扎实做好“一站式”医疗救助工作,努力让困难人员就医不愁。2023年1-9月,共有22.49万人次享受了医疗救助,总金额2570万元。出台启东市长期照护保险定点居家服务机构奖励激励办法,稳步推进照护保险提质增效,着力打造照护服务品牌。2023年1至12月,全市累计受理照护保险申请4144人,通过评定享受待遇3701人。2023年,居家上门服务费总金额4551.05万元,辅具支出826.64万元,养老机构总支出802.8万元,居家补助金2397.23万元。在2023年南通市照护服务技能大赛中,市医保局获优秀组织奖,2名选手获得二等奖。

三、稳步落实医保改革。一是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改革,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领域总额预算管理,发挥医保杠杆牵动作用,协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加快推动DRG支付方式改革向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全覆盖。按照时间节点推进落实,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二是解决妇女儿童门诊待遇难题。根据医保政策相关规定,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只可在签约的定点基层医院方可享受。我市所有的儿科、妇科、产科集中在市妇幼保健院,但市妇幼保健院为三级医院,没有居民医保签约权限,群众不能享受门诊统筹待遇。为解决该矛盾,市医保局与南通市局多次沟通汇报,为妇保院争取居民签约权限,既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又促进了妇保院业务发展。三是稳步推进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制度改革。对苗头性违规人员进行大数据筛查、短信提醒、警示约谈,引导社会舆论,规范参保人员和定点医药机构行为。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党建引领,举办宣讲团成员选拔比赛,精心制作宣讲材料,选拔业务骨干,成立“暖心医保 保障美好”政策宣讲团。致函全市机关、区镇企事业单位,根据不同人群,提供医保宣讲定制上门服务。对各单位的上门宣讲需求做到有求必应,宣讲团成员对宣讲任务做到一呼百应。今年以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两定机构、进学校宣讲超百场。推广基层自助终端服务,全市区镇便民服务中心均配备医保自助一体机,提供自助查询,异地就医备案,出具参保凭证等功能。市政务中心设立企业医保办事专区,专人辅导企业自助办理,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的转变。深入开展“千人千企”帮扶活动,开展医保上门办理,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协助本地医药企业产品申请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在定点医药机构落地使用。完善行业信用评价机制和修复机制,规范失信约束和失信行为认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五、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12个区镇医保服务站通过示范点验收。其中,吕四港镇创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汇龙镇、近海镇入选2023年度“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建设单位。镇级医保服务站各项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业务量逐步上升。2023年,推进村级医保公共服务点全覆盖建设,全市所有315个村居达到“有服务场所、有服务人员、有服务设施、有服务标识、有服务网络、有服务事项”的建设要求。遍布全市各镇的医保便民药店让群众在家门口可以“零差价”买到质优价廉的国谈药、集采药。深入推进医银合作,与启东农商银行合作,设立11个医银合作医保便民服务站,办理零星结报、异地就医备案、参保登记等16项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大力推进零星结报智能审核系统使用,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六、切实强化基金监管。围绕“安全规范用基金,守好人民看病钱”主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开展全覆盖现场检查,实施敬老院医保卡使用专项检查、村卫生室医保稽核专项检查。2023年,共查处63家定点医疗机构,追回医保基金1010.13万元,扣除违约金177.42万元,行政罚款3.44万元,处理327家药店,追回1.9万元违规金额,扣除违约金14.2万元,对1名医师暂停医保服务1个月。联合纪委监委、公安局印发《关于规范公职人员正确使用医保基金的通知》,增强规范使用医保基金意识和行为。扎实推进门诊统筹基金使用监管工作,紧扣风险点,组织精干人员,集中比对分析,查处违规行为。综合门诊单人多次结算、单次大额支出、短期重复配药、超量配药等情况,采取大数据筛查、智能监控检查、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精确梳理处违规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