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247872073/2022-00456 | 分类: | 卫生、体育\卫生 通知 | ||
发布机构: | 启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号: | 启卫健办〔2022〕28号 | ||
成文日期: | 2022-04-06 | 发布日期: | 2022-04-06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2022年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 |
各医疗卫生单位:
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眼“防大灾、救大险、应大急”,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处置各类自然灾害,确保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切实为“强富美高”新启东建设提供坚实安全保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安全生产实现新突破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做好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意义和责任十分重大。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南通市委市政府和启东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防范遏制一般事故,继续保持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确保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1.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紧扣“两个不放松”和“务必整出成效”总要求,对照“1+2+7”整治方案体系,进一步加强精准治理、科学治理、综合治理,完善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更加完备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建筑施工方面,常态化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突出抓好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重点部位风险管控,重点整治无证施工、违法分包转包、恶劣天气强行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不断提高各类工地安全管理水平。消防安全方面,高度关注电化学储能站新业态、新领域消防安全风险,加强高层建筑、“多合一”等重点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治理电瓶车安全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各类火灾事故发生。危化品方面,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江苏省《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南通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年底前,涉及重大危险源单位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率达到100%,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生物安全方面,积极组织生物安全员培训;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前组织好对PCR实验室的全面现场检查和风险评估;严格落实生物样本资源、相关科研活动管理制度;做好生物安全领域信息安全工作,特别是新冠检测数据的管理和保密工作;做到实验室布局合理、实验室台账完善、菌种、标本储藏安全保障到位、实验室人员健康记录全面。燃气使用安全方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和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市卫健系统开展餐饮场所燃气使用安全专项行动。同时,要统筹抓好电梯、立体车库、锅炉、液氧罐、中心制氧机、高压氧舱、氧气瓶等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把专项整治抓好抓实抓到位。
2.全力抓好“两个集中治理”。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审定的《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全国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按照刘鹤副总理关于“两个集中治理”的部署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扎实开展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对照《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明确的两大类突出问题和四个环节的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深入抓好隐患排查,坚决彻底推进问题整改,2022年底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单位要全面完成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推动危化品安全管理水平实现质的提升。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紧扣《全国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确定的10项重点任务,大力排查整治燃气经营、管道设施维护、餐饮场所和居民使用燃气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进一步强化燃气使用监管,加快推进“瓶改管”、“瓶改电”,2022年3月底前瓶装液化气泄漏报警装置安装率达到100%;2022年6月底前,已通管道天然气的医疗卫生单位(含医院宿舍)一律使用管道天然气或电能,不得使用瓶装液化气。2022年9月底前,全市管道天然气覆盖范围内符合接入条件的所有卫健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机构食堂全部完成“瓶改管”或“瓶改电”工作。
3.加快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问题导向、预防为主,强化责任担当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制定完善并严格落实医院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制度,强化日常安全管理,严密安全管理措施,坚决防止发生有影响的可防性案事件。按照《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办医发〔2013〕28号)《医院安全防范系统要求》(GB/T31458-2015)加强门急诊、病房,重症监护室,存放毒、麻、精、放药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供水、电、热、气等重要部位的实体防护和技防系统达标建设,2022年6月底,三级医院安检覆盖率和安防系统建设达标率均达100%;2022年底,二级以上医院安检覆盖率和安防系统建设达标率均达100%,乡镇和社区医院安防系统建设达标率达60%以上。
4.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各单位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健全完善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日周月”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督促各单位根据风险辨识评估实际情况,制定并动态更新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全面实现动态分析、全过程记录管理和评价,防止风险隐患失控漏管。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安全生产前置介入,从源头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隐患,第一时间责令整改,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一时无法彻底整改的,明确专人盯防,严格落实防控措施,跟踪督促在限定时间内整改到位,确保万无一失。
5.加大宣传培训教育力度。各单位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新《安全生产法》学习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守法自觉性,不断促进安全生产内生机制。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安全培训规定要求,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保证新进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的新进人员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具备而未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要灵活创新“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活动组织形式,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村卫生室、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现代传播手段,普及安全生产、消防、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和救援技能,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
6.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督促企业健全完善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覆盖所有管理和操作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所有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照单履职,巩固完善“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进一步开展提升本质安全“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三年行动,全力夯实本质安全基层基础,不断提升卫健系统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实行制度化管理,加快优化完善责任、防控、执法、保障等制度体系,健全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
二、全力推进应急救援迈上新台阶
各单位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要立足“全灾种、大应急”目标,构建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推进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院内应急救援演练和应急处置能力,着力健全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迅速、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7.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严格落实《江苏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江苏省“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南通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南通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各项任务安排,细化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责任、量化任务、细化措施,倒排时序节点,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各项任务措施落实落地。
8.优化应急救援体系。医院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制定事故灾害分级应对制度,加大应急培训力度,建立高效的应急模式,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统筹协调能力。重点谋划极端情况下灾害、事故叠加暴发的风险防范处置工作,细化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实施流程,突出“横向互联、纵向贯通、信息引领、高效协同”的建设要求,加强应急中心建设,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的应急平台体系。
9.健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求,建立健全预案体系,全面开展单位层面预案编制。持续推动队伍建设、救助、物资、信息化等应急保障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提高基层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10.培育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医院消防队伍能力建设,结合医院具体风险情况,针对性强化应急救援装备,同时加强考核管理力度,推动基层消防队能力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组织开展应急救援能力培训和联合演练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11.加强值班值守与信息报送。强化医院应急值班力量,完善值班流程,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期间和自然灾害高发期的值班值守工作。注重突发事件信息源头监管,建立与新闻媒体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应急知识业务培训,密切关注预警性、苗头性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有效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全力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各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健全本级防灾减灾救灾领导小组,要着眼“防大灾、抢大险”,进一步强化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意识,认真落实上级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防灾、充分备灾、科学减灾、有效救灾,扎实推进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12.深化防灾减灾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机制,严格落实行业管理责任。及时调整减灾领导小组及组成人员,充分发挥减灾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作用。健全风险防范、灾后救助、损失评估、恢复重建和社会动员等长效机制。落实专门人员统筹负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高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
13.强化灾害风险隐患治理。全面完成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建立自然灾害风险和综合减灾资源(能力)基础数据库。制定“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进一步分解工作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加强工作统筹协调,督促职能科室落实落细灾害风险隐患治理。
14.推进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提升医院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功能,优化救灾物资的储备,统筹规划医院救灾物资的储备、分布、种类和数量,根据灾害风险和区域特点,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储备品种和规模,持续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一张图”建设。
15.完善快速高效响应机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形成“救助+专项”“纵向+横向”预案矩阵,推动预案演练更加多样化、实战化、普及化。严格落实《启东市自然灾害灾情会商制度(试行)》,共同研判分析各类灾害风险,严密落实人员转移避险措施。针对抗灾能力弱的特殊群体,专门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凝聚防灾减灾救灾合力,统筹推进灾害预防、灾后救助、恢复重建等工作。
16.加强防灾减灾支撑保障。大力推进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按照目标任务要求,为灾害信息员配备必要的装备、落实相关经费,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节点为契机,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作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力提升医院自身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启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