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鲍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
来源: 王鲍镇 发布时间:2023-01-05 10:37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8年以来,我镇按照中央、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的决策部署,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补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短板,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涌现出一批面貌整洁、环境优美的宜居村庄,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十四五”期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和《启东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精神,对标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全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王鲍现代化篇章。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以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为目标,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着力在高质量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和环境提升上争当表率,在推进美丽宜居田园乡村建设上争做示范,在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为建设美丽王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镇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卫生户厕无害化改造全覆盖,行政村建设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0%、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大幅度提高,建成农村生态河道120条。全镇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废旧农膜实现全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率达100%。大力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造农村交通服务乡村振兴样板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规范健全,管护水平显著提高。违章建筑、破落建筑和“三棚”(鸡鸭鹅等禽棚、猪羊牛等畜棚、杂物棚,以下简称“三棚”)整治按照三年完成全镇整治的进度分区域整村推进,富有江海田园特色风貌的美丽乡村基本形成。

三、整治内容

(一)卫生保洁。巩固农村环境长效管理体制机制,农村垃圾全量收集、及时清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车辆逐步实现封闭化,确保无工业垃圾、农业生产垃圾等其他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实现投放、收运、处置设施到位、体系健全,保证收运记录真实、监管全面,达到全链条闭环要求。积极探索符合王鲍农村特点和农民生活习惯的生活垃圾“四分类”处理模式,加强分类处置设施配套,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持续完善保洁市场化运行体制,探索将国道省道保洁纳入镇保洁管理体系。

(二)农村河道。打造水清、岸洁、通畅的农村水环境,实现水面无恶性水生植物、无垃圾杂物和其他漂浮物。全面推广“以河养河、生态保洁”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种植芦苇、菖蒲、荷花等水生植物和放养鱼类、螺蛳、虾蟹等水生动物净化水质。引导农户不在宅垅内养殖鸡、鸭、鹅等家禽,对整治难度较大的宅垅、宅沟,在合理解决排涝的前提下填埋并种植绿化。清理土坝、网簖等阻水设施,保持水系畅通。指导村加强生态河道建后管护,确保水清岸洁;长效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和治理工作,严防回潮现象。

(三)建筑风貌。完善宅基地审批政策,引导农户减少建设与主体建筑不协调的附房。依法处置违章建筑,对高速公路、铁路及主要公路两侧视线范围内破旧养殖棚、河道两侧的养殖棚、超面积搭建的破旧棚舍予以拆除,清理无利用价值的残垣断壁,对整体与村庄不协调的墙面进行整理修复。全区域开展“三棚”整治,对合法建筑面积的破旧“三棚”,引导农户实现归并美化修缮或自行拆除。对未经审批及虽经审批但违规用于日常居住的看护棚限期拆除。

(四)乱堆乱放。村庄杂物以整治为主、清理为辅,在方便村民使用的前提下,引导村民将柴草堆移到道路视线范围以外码放整齐。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不影响道路通行及村庄景观,长期不用的建筑材料由各村采取“建材银行”等措施集中堆放。各村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农机停放场地,做到相对集中停放。

(五)绿化美化。全域推进农村公路绿化工作,着力打造农村绿色长廊,稳定林木覆盖率,推动绿化资源量质齐升,做到公路沿线绿化用地及周围无杂草、歪斜、断枝、偏冠。全镇筛选一批农村公路开展行道树规划建设,立足5—10年后可形成畅通安全、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季相分明的乡村林荫大道。结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目标,按照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推进村庄“三网”(路网、水网、农田林网)绿化。主要道路采用乔木列植或乔灌混植方式,次要道路以灌木为主,配以矮小乔木、花卉,增加绿化层次感、季节感。民沟绿化保持自然生态,以种植芦苇为主。四级以上河道种植耐水性较好的乔木或者蔓生灌木。

(六)厕所革命。全面建成无害化户厕,加强已改户厕的修缮管护,提高使用率。全面消除旱厕,推动户厕由室外向室内转变、由厕所向卫生间转变。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要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做好粪污处理。合理建设农村公共厕所,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落实公共厕所管护主体责任,强化日常卫生保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农民群众养成文明如厕等良好卫生习惯。

(七)污水治理。由市生态环境局编制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扎实组织实施。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村庄规划、供水设施建设、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同步推进。抓好已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完善管理体系,提高设施正常运行率。大力开展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切实提高农户受益率和覆盖面。

(八)庭院整治。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鼓励农户开展家前屋后绿化,做到见缝插绿,有序开展小三园”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庭院与埭路间以竹篱、木篱,绿篱、盆栽花卉等分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

(九)“四废”治理。按照种养平衡、农牧配套原则,以生态化、资源化、肥料化、能源化利用为主要方向开展“四废”(秸秆、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畜禽粪污)治理。结合农村生活垃圾四分类,探索使用秸秆腐化剂、阳光房等技术就地消纳秸秆、杂草及藤蔓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引进秸秆粉碎机、压缩打包机等机械设备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率。进一步推广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力争农膜回收率、农药包装物处置率达到100%。建立健全粪肥还田利用体系,全面规范非规模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十)公共设施。强化村口、埭口等节点美化,设置村口标识,在人员活动密集的区域适度配置小游园、健身场地、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条件的村在村委会等公共区域建设灯光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合理设置路肩、路牌、减速带、警示桩、垃圾亭(桶)等。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开展农村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三线”(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维护梳理,排除安全隐患,推动线路整齐有序治理。

(十一)乡风文明。以打造更高质量文明城市为抓手,把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民深刻理解并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开展美丽庭院、文明清洁户等评比活动,增强村民保护农村人居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倡导文明新风尚,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十二)长效管护。进一步推动农村保洁市场化运行,鼓励村民、乡贤自愿参与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健全对服务外包公司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民主决策鼓励有条件的村探索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农业生产垃圾农户付费试点。积极探索农村民沟养殖发包,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实现沟河生态化保洁。各村要成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管护队伍,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镇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镇人居办),办公地点设在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镇人居办统筹组织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履职尽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行政村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实行村干部包(埭)片分工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作。

(二)构建多元投入机制。管护经费落实到位。建立以镇投入为主,市级以上以奖代补的财政投入机制,统筹各级财政相关资金,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避免增加村级组织负担。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渠道,统筹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等多种方式支持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引导有条件的村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

(三)健全标准规范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快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领域设施设备、建设验收、运行维护、监测评估、管理服务等制度和标准体系,分类推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制订工作,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短板。依法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定期开展抽检,严守质量安全底线。

(四)健全评估激励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各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考核评估结果纳入对村的综合考核,并作为星级村党组织书记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对行政村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星级管理制度,根据评估标准打分评定三星、二星、一星级行政村。三星级行政村实行指定争创和申报争创两种方式,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区位和村庄环境基础,指定部分行政村必须达到三星级标准,其他行政村由我镇根据指标进行申报,年终根据整治成效予以激励奖补。

(五)建立宣传监督机制。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加大相关政策文件、典型范例的宣传力度,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

(六)健全社会监管机制。借助整治监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的监督,重点收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