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开发园区对接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
来源: 商务局 发布时间:2016-03-03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开发园区是我市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是改革创新的先行区。近年来,全市开发园区抢抓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发展,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和全面腾飞的重要增长极,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叠加实施,为启东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发展要素支撑,为集聚国内外各种要素和吸引各种产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随着崇启大桥的建成通车,启东已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投资洼地优势进一步凸显,这也为启东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沪启两地产业园区开展产业合作,从产业合作宏观形势看,是大势所趋;从国家产业布局战略看,是必然选择;从两地发展需求看,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启东利用沿海开发的新空间、新平台,抓住上海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将启东建设成为上海优势产业的配套基地、协作基地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已经成为启东融入区域发展、提升自身产业能级的重要战略。启东与上海开发园区对接可又好又快地推进开发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开发园区发展水平,实现开发园区新跨越,引领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的新发展。

为积极有效地推进我市开发园区全面对接上海加快发展,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启东市开发园区对接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

一、指导思想、原则、思路及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启东全面对接上海园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机遇性,立足于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现实需要,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立足于上海产业转移和园区对接的现状,针对产业转移新趋势和园区对接的需求,优化整合两地产业发展资源,发挥上海开放开发的先发优势,利用启东后发优势,促进两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围绕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开发园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转变的发展方针,按照整合、扩容、提升做优做强的原则,全面提升开发园区在启东全面小康、全面腾飞战略进程中的独特地位,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努力把开发园区建成全市先进产业的集聚区、科技进步的先导区、体制创新的示范区、职能转变的先行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

指导思想。推进园区对接工作总中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在强化跨区域联动、协同与共荣的发展思想指引下,以园区为空间载体,围绕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推动、共赢发展的宗旨,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探索出一条体现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共赢性的园区对接之路。

对接原则。一是政府搭台原则。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沪启产业园区合作对接发展的要素流动提供环境。园区对接一定要在政府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尤其是产业转移异地建设产业园区,更应由政府制定产业转移规划,确立需要转移的目标产业目录,转移的区位指向、转移次序等。二是企业主体原则。园区对接的开发主体是企业,因而在推进园区对接的过程中,应以开发主体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以推进开发主体和对接园区更好更快发展为基本准绳,立足于对接园区发展,引导企业的产能或部分生产环节向对接园区转移。三是市场推动原则。园区对接需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把政府不能管的事交由市场去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才能以对接各方的需求为出发点,调动和发挥政府、园区开发主体和产业转移企业的积极性。四是共赢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启东和上海各自的比较优势,有机整合启东丰富的土地、环境、能源等资源和上海的产业资源、人力资源及管理经验,协调好合作对接过程中的利益机制,合作共赢,实现两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对接思路。园区对接的关键是寻找可以同时体现双方利益的交集,根据启东和上海两地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园区对接合作的结合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沪启园区产业合作一是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区域整合产业结构。按照上海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战略要求,上海园区中的部分中低端制造业和产业链的生产加工环节需要进行梯度转移,可通过沪启园区合作来引导其有序进行。而且现在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进行跨区域战略布局已经成为趋势,如将价值链高端的总部、研发、营销、设计等环节设在上海,将生产、加工等制造环节设在启东,实现前店后厂式的生产型基地和服务型总部的跨区域优势整合,可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达成共赢的局面。二是形成产业链配套。沪启园区内的相关产业属于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具有互补性,如纺织、汽车、机械、新能源等,通过园区合作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共享式发展。

2.优化整合沪启园区要素资源园区合作对接是新形势下促进优化区域要素配置、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整合土地资源。启东园区可成为上海园区飞地,促进上海园区的空间异地拓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共享经验和资源。产业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有诸多共性问题,沪启园区合作对接可以通过交流经验,共享各自的社会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等,起到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作用。

3.推动沪启园区开发主体市场化合作上海产业园区普遍采取公司型园区的管理模式,开发、运营的市场化程度高,园区市场运营方式、手段多样化,市场化运作水平较高,园区开发经验丰富。通过与启东园区进行资本合作、开发合作、运营合作、管理合作等,可以给启东园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更能尽快提升启东园区的发展能力。

对接目标。在对接过程中,将以开放合作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活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启东产业特色为基础,延伸拓展产业链,提升产业能级;以上海开发实力为支撑,提升园区开发、招商和管理水平,增强产业辐射力。通过对接上海,力争到2017年,全市开发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应税销售、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到账外资当年四项指标实绩在全省同类开发园区综合排名靠前,在南通市领先,大幅度提高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占比。力争在2015年启东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

二、建立对接合作的保障措施

做好沪启产业园区对接,促进产业转移和项目落地,政府就必须要做好配套的推进措施和政策。

1.构建行政协调机制和网络上海市合作交流办是上海市政府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战略、方针和部署的具体执行部门,在上海产业跨省市合作过程中承担着行政协调职能。上海市开发区协会是上海各开发区以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专业性社会团体。沪启园区对接过程中,可依托上述机构,开展相关工作。一是要梳理并及时沟通启东园区承接产业转移需求和意向。启东驻沪办事处等相关部门,要及时反映园区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划,通报承接产业转移的需求等。对此应形成相应的制度。二是成立相应协调委员会。时机成熟时,可由两地主管产业园区的部门建立联合领导协调机制,负责协调和推进园区对接,具体包括负责协调和制定相关合作政策,共同制定合作规划、明确合作目标和推进时间表等。

2.达成政府间合作框架协议形成政府间合作框架协议可以降低产业转移和园区走出去过程中的风险。沪启园区对接,在一定程度上涉及行政区之间的利益协调,必须加强上海与启东城市之间的合作;而形成政府间合作框架协议,强化政府间合作机制,是助推对接园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降低上海产业转移和园区企业走出去风险的有力保障。一是在市政府层面,可以探索由上海市政府产业园区主管部门、合作交流部门、开发区协会以及重要的行业协会与启东市政府,以意向书、框架协议、工作备忘录等形式,签署园区对接专项合作协议,以政府行政签约方式,确立省市层面上的战略合作框架,明确未来共建园区统计、税收等共享机制,并规范政府服务和管理行为。二是在区县层面上,签署建立共建园区的政府性框架协议,支持企业生产和销售向共建园区转移发展,支持当地承接产业转移,同时也促进启东企业到上海各区县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两地发展经济、产业合作有实质进展。三是在行业层面,两地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相互支持行业内企业到共建园区投资。通过这些政府间具有法律意义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明确相关合作机制,确定合作模式、协调机制、重点产业领域、政策措施、企业保护、推进责任主体和时序以及财税分享、经济统计等利益协调事项,为园区走出去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解除相关顾虑。

3.形成园区对接多方共赢利益共享机制。一是要以利益共享,多方共赢为宗旨,确立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赢思维,突破行政区划束缚,从区域发展大局出发,实现规划共谋,市场共享,产业共兴。既要考虑上海充分利用飞地政策及启东园区商务成本相对较低、土地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优越、各方支持认同等方面的优势,为上海先进制造业拓展增长空间,也要考虑启东园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地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更要从战略高度推动国家有关区域开发战略的需要。二是在开发模式和机制上,要努力寻求相关企业、上海与启东等多方共赢、合作开发的利益纽带。要让上海共享启东的土地资源以及产业经济进一步加快增长的绩效,对此可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口径空间,在示范区统计口径上探讨在一定年限内各方按比例各自统计的可行性。要让企业获得相对较低的商务成本以及利润收益,探索税收分成返回用于区域开发的方式、方法;要让承接地共享上海产业资本、相对较高的产业技术、品牌园区乃至城市的品牌以及商务网络,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城镇化加快步伐、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较快提高。

4.明确两头在沪中间在外产业转移的新方向要充分利用上海和启东市的不同优势,将产业的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探索创新转移与引进双向同步的园区对接模式。对于上海园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产业,要在符合启东园区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产业的转移;同时也要注重发展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产业转移新方向。对于一些产业能级较高的产业,上海应该在作为其企业研发设计总部和营销总部所在地的同时,将中间的生产环节转移至启东合作园区。

5.给予园区开发主体和转移企业多方面金融支持支持设立对接园区产业投资基金或创投基金,支持对接园区民营经济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争取发行启东地方政府债券,筹集对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对接园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支持对接园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对于到对接园区发展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融资支持。相关部门应帮助对接园区内企业及时了解国家、上海市、启东当地各类融资政策动向,帮助企业获得各类政府资金;像对待上海本地企业一样,为企业提供获得境内外风投、上市融资等辅导,为其获得各方资金支持提供条件。支持金融资源向对接园区延伸,鼓励对园区企业投放贷款。

6.出台企业争取土地优惠政策一是科学编制共建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二是争取用地指标单列;对于符合产业导向、用地主体资质优良的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安排点供用地指标,加快供地审批周期;并在用地审批过程中对投资强度、投资总额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降低门槛,给予适当倾斜优惠。三是对符合产业导向的重大项目通过奖励等方式实行财政补贴,以弥补实际土地交易价格与最低转让限价之间的差价。四是对符合产业导向、主体资质优异的重大项目允许企业适当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五是争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

7.出台人才政策激励政策对园区建设发展急需人才,实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可以出台个人所得税地方财政补贴政策、优惠购房政策、子女入学优待政策,配偶安置政策等。例如,合作对接园区内企业高管、专业技术骨干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以奖励、补贴等形式返还。允许对接园区利用工业用地或其他建设用地,为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公寓,统一提供给园区企业,用于免费或低价出租给园区企业内技术人员或管理层使用。对于到启东园区工作的上海职工建议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诸如户籍、子女入学、提拔重用等方面给予实质性关心帮助。

三、建立对接合作的关键工作组织机制

沪启园区的合作对接需要在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推动、共赢发展的思想指引下,不断深化完善运行机制:

1建立沪启园区对接合作的长效组织保障对接园区的建设和推进,需要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确定双方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建议由双方管辖产业园区的政府部门形成政府层面的促进沪启园区对接的领导小组,首先是加快落实框架协议,推进双方园区对接协议的具体化、可操作性,尽快启动园区的开发建设。其次是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对园区的各种工作进行领导与协商,支持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的各种活动和发展同时成立双方组成的工作小组,定期召开推进会,审核园区开发建设进度与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和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2.组建强有力的合资开发公司作为园区开发主体园区的开发建设主体必须是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开发主体。合作园区的开发应由沪启双方的代表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开发公司,全权负责园区的开发。双方通过合作协议具体规定管理机构的组成,开发主体确定、权、责划分以及相应灵活公平的利益分配,同时也考虑投资的风险因素。具体形式可采用双方投资主体成立园区管理公司,通过协商确定各自在公司的股份,管理公司下设开发公司等开发运营的子公司,通过管理公司的独立运作,独立核算进行相应的利益的分配。

3.明确管委会与开发公司的职责分工。管委会方面,在合作园区建设过程中,园区管委会作为地方行政代表负责园区行政管理及发展方向的确定。因此,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政府主要承担如下分工:首先,统一管理园区开发过程中的行政事务。包括:由沪启两地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参与组成对接工作领导小组,以两地政府的合力来推动和协调双方的合作;同时,由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入园企业政策配套、并负责政策性申报;且由园区政府管委会负责社区整体城管工作。其次,启东对接园区管委会负责园区的区域总体规划,并在现有的土地平整基础上,继续完善七通一平的大配套(包括动拆迁)。开发公司方面,首先,开发公司主要负责园区整体的营运,重点在于招商引资、做好企业服务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同时通过自身提供的服务获得利润;其次,开发公司主要根据入驻企业的需求实现园区的小配套;再次,开发公司负责与园区管委会联合成立投资服务中心,专门提供工商税务注册、投资建设、土地出让等申报审批等一条龙服务。

4.完善前期开发成本及地价、服务性配套、财税分成等重要利益调节机制合作对接园区根据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推动共赢发展的宗旨进行相应的权、责、利的划分。主要利益构成包括:一是土地转让收益,以及开发标准厂房出租、生活设施用房出租,及其他服务型收入;二是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费用等;三是招商引资方面的服务费以及税收返还等财税分成比例。

5.搭建合作对接的信息交流平台合作双方要不断完善园区信息平台服务功能,为合作对接的园区和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真实、有效的园区共建和项目合作信息。广泛征集合作共建项目信息,建立合作对接项目信息库,并组织专家对合作项目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投资说明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园区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积极提供投资合作机会。合作对接园区可依托行业协会、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等机构资源,通过此类机构搭建的平台促进项目对接、信息衔接、资源嫁接。

四、对接的重点产业领域

1.电子信息制造与软件信息服务业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正在涌来,沪启园区对接过程中,要抓住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要牢牢把握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契机。上海信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张江浦东软件园、漕河泾开发区、金桥由度创新园、市北高新技术服务园和紫竹科学园区等信息制造业发达地区。以启东经济园区和滨海工业园为主阵地,可重点对接上述园区。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重点关注移动通信、数字电视、RFID等重点应用领域的整机研发商、系统集成商及渠道销售商等产业链终端企业,有效延伸产业链,形成以市场应用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在软件信息服务业领域,重点关注智能手机应用软件,金融软件、物流软件、休闲娱乐软件。聚焦以IC技术为核心的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启东园区新型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集成电路封装和现代通信等特色产品以及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外包、金融软件服务等产业,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

2.生物产业与精细化工产业生物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生物医药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生物产业,将是启东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合作园区将依托启东生物医药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基础,以滨江医药化工园和启隆生态科技产业园为主阵地,利用启东园区自身农产品、中草药等丰富资源,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寻求与上海张江药谷、上海化学工业园、华东理工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的对接和战略合作,重点发展疫苗研发生产、基因工程类药物、生物中药、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农业等,提升发展生物制药、化学新药、高效低毒农业等产品,加快构建创新支撑平台,完善产业链,形成竞争力。

3.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启东在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方面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产业基础。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启东可以依托位于启东开发区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园和华乐光电产业园,与张江高科技园园、漕河泾开发区、南汇工业园区等园区合作对接,重点发展光伏新能源的上下游企业,核电风电配套设备制造企业,新型高效能量转换、输变电成套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建设海上风力发电等新型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大唐吕四港电厂二期、国信启东热电公司燃气热电联产等项目。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合作园区可重点发展新材料中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新型建材,重点寻求与青浦新材料园、漕河泾开发区、紫竹科学园区等的合作

4.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启东利用自身海岸线优势,近年来海工装备和船舶产业发展迅速。上海海工装备和船舶产业在船型设计、技术工艺、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围绕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合作,启东园区可与上海的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基地、临港装备产业区、外高桥园区等开展深度合作,开展横向和纵向的产业链对接,加强企业间业务往来和供需衔接,进一步提升启东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的能级。

5.新兴服务业服务业是上海经济的亮点和特色。上海服务业在金融、物流、商贸、旅游、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全国领先,在文化创意、会展、电子商务、专业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方面发展迅猛。发展以研发设计、总部经济就、文化创意等业态为代表的非资源消耗性的新兴服务业,既可以促进启东传统产业的提升,又有利于集聚新的产业和新的就业人口。启东应充分崇启大桥带来的同城效应,借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发展,重点发展专业市场、批发市场、现代物流、科技研发、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文化产业、房地产、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启东园区可重点对接市北高新区、张江高新区、金桥开发区、浦东软件园、虹桥商务区,培育发展金融服务业、推进网络游戏、动漫、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等行业发展,以吕四海洋经济园区、滨海工业园商务中心为主要载体,发展软件开发、呼叫中心、创意设计、海工与船舶设计等服务外包产业。

六、园区对接的具体措施

(一)园区管理服务对接。随着上海商务成本的不断提升,上海园区与其他省市开发区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企业服务方面。上海园区越来越重视区内企业的服务工作。启东园区受产业结构、所处发展阶段等条件限制,企业服务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可从以下几方面对接:一是优化园区机构设置,促进园区服务机构交流合作上海园区对企业服务的重视首先表现在人力和资源的投入方面。双方园区对接合作过程中,通过企业服务部门间的业务对接,有助于提升启东园区企业服务水平。二是深化服务内容对接,推进服务内容纵深化发展上海园区企业服务内容非常广泛,流程上涵盖了从企业引进、开发建设、生产运营以及企业退出全过程;对象上涵盖了企业人才引进、资金申请、土地开发、企业文化等全方位。双方园区对接过程中,启东园区可借鉴扩展企业服务内容,从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不断推进园区配套服务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硬环境入手;到积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扶持企业发展和产业在园区的集聚,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实现企业服务内容向纵深发展,向更高层面发展。三是拓展园区服务平台建设,延伸园区企业服务功能上海园区建立各类技术创业和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百余个,全面改善了园区投资环境。各服务平台主要是研发服务、检验检测、技术成果转化、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投融资担保、公共类型平台。针对企业需求,推动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呼叫中心、短信平台、监控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不断强化服务企业的力度。有助于形成有本园区特色的服务品牌,以不断地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需求。

(二)园区规划对接园区规划是园区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一份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因此,在沪启园区确立合作对接关系后,应从规划层面进行全面深化的对接及优化。做好园区可行性研究,明确功能定位,良好的布局,合理的用地结构配比,优良的规划设计方案都是确保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一是在产业定位发展方面,应适当做好两地园区的产业分工和合作安排,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和利益共享的原则,定位好两地园区的主导产业及其细分领域,以此避免合作园区间恶性竞争和内耗;二是在功能和形态规划方面,应按照打造合作园区统一品牌的理念进行功能布局和形态设计,以体现合作园区的统一品质。2009年上海实施了两规合一,将104个产业区块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随着上海园区开发建设向纵深推进,上海园区在新的阶段谋求新的发展,尤其注重完善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完善园区控详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推进园区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在产业园区控详规划的编制方面,上海园区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双方可加强对接合作。三是在发展策略设计上,应注重体现合作对接的思路,将合作对接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策略。为加快合作对接园区项目落地,各园区需要积极推进电力、电信、水务、绿化、市政、交通等专项规划,成果纳入控详规划,以加快项目审批。同环保部门需要积极做好产业区规划环评、区域环评编制审批工作,以进一步加快项目环评审批。

(三)创新政策对接在当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各地政府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力求发挥政策创新的红利,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以,两地园区合作对接,很重要一点就是两地进行政策的互相学习借鉴及本地化。例如,近期上海出台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研发总部类用地试点政策,启东可及时借鉴吸收及进行本地化完善,推出当地的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用地政策。

(四)人才对接鼓励沪启产业园区开发、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人员间的对接。可采取园区挂职锻炼的形式,也可由两地产业部门牵头,合作举办产业园区管理人员培训,上海园区可不定期选派相关人员对启东园区进行指导交流合作等。上海的高校、有关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可根据园内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实行订单式培养。通过委托培养、培训等方式,为启东园区培养一批紧缺专业的技能人才。

(五)项目信息对接未来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在园区信息化建设方面,上海园区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产业用地调查信息系统、工业园区管理系统、项目跟踪管理系统、开发区GIS信息管理系统等等。沪启两地对接园区间可建立标准一致的信息系统,并实现信息互联,以此建立两地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及时、准确、真实、有效的园区共建和产业合作信息。将规划信息、产业信息、项目信息等有利于两地园区合作对接的信息实现共享互惠。同时,加强园区共建信息服务平台常态化管理,广泛征集合作共建项目信息,及时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投资说明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园区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强度,积极提供投资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