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水美乡镇风釆录
(一)高标准定位 高质量发展
启隆镇积极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启隆生态科技产业园(启隆镇)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发展,积极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近四年来,该镇先后获评“南通市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示范乡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水美乡镇”,入选首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乡镇,去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级卫生镇技术评估。
项目引领:奠定高质量发展基调
启隆镇属启东市在长江江心的一块“飞地”,位于上海市崇明岛北部,面积50平方公里,设永隆、兴隆和长岛3个社区。为了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启隆镇党委、政府确立以打造上海北部融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集聚区为总体定位。去年,该镇围绕相关产业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招商推介,共举办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6次。玲珑源高瑞民宿与医疗康养项目、第十届花博会启东分会场“林洋-花田秀水”项目和福源科创中心项目等一批文旅和高科技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入驻,绿地长岛梦幻岛景区已申报创建3A级景区。
以水秀镇:高起点完善区镇功能
水生态是一个区域文明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崇明岛便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借鉴样板。为了融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在市政府的牵头下,启隆镇与崇明区结成了紧密型跨区域生态建设联盟。去年双方已多次进行面对面的工作协调商讨。委托上海城规院实施的启隆总体规划修编已初步完成。生态、旅游、交通等3个专题规划正在进入深化设计。
去年,启隆镇在“以水秀镇”方面挥出了大手笔。与崇明、海门市海永乡交界的4个主要通道口实施绿化景观工程。总投资300多万元、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景观带,立足生态主题打造雨水花园,大大提升了启隆的生态品位。投资3000万元,将污水管网工程整体纳入全市水环境整治PPP项目。建成后,长达16公里的东部兴隆社区及国瑞、大爱城、碧桂园等项目排污,将实现全部纳管。镇区“六小行业整治”十必接和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项目,也在同步推进中。
综合整治:全方面优化人居环境
作为省级“水美乡镇”,启隆并没有一劳永逸,而是立足长远,狠抓动态,坚持常态。建立健全以河道管护为重点的长效管理机制。与此同时,以集镇和社区的治破、治乱、治污为突破口,去年通过专项行动,共清理各类垃圾780吨,拆除违建1.8万多平方米。在持续推进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对沿江3处反弹回潮非法码头作了彻底清理;清理内河非法码头3个;完成了2家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启隆镇最后一家工业企业兴隆园瑞孚管路系统有限公司,已经签订了关闭补偿协议。
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意识,启隆镇还大力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商户”季度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引领在全镇营造共同参与、自觉管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镇容镇貌因此而日益向好。去年,该镇的创文、人居环境、河长制等项工作考核,均名列全市前茅。
(二)合作镇:
奋力治好一片水 誓叫老区焕新颜
2020元旦前后,省级水美乡镇——启东市合作镇。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人居环境“冬季攻势”正在全镇全面展开。经过3个星期的奋战,镇域范围77条四级河道完成了大清理;镇村主干道旁、村头巷尾820个卫生死角,共清运建筑垃圾、杂草杂物370多吨;农路两侧补植红叶石楠等苗木7.6万株。春节前的老区合作,镇容村貌由此焕然一新。
生态为重 治水优先
合作镇位于我市中部。中共启东市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启东首届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国内外知名的德肋撒天主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投资十亿元的“万乡精品文旅”项目年前已开工兴建。革命老区红色经典的传承,悠远历史传统文化的发掘,伴之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呼唤,一幅幅宏伟蓝图均有赖于生态文明作为底色。
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加快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匹配的水利现代化,而水环境水生态状况如何,则与水利现代化密切相关。合作镇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坚持生态为重,治水优先。契合本地实际,把水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科学规划,精准发力,终以“省级水美乡镇”这张靓丽名片,为助力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四射的水生态元素。
科学治水,项目先导
顺应时代所需,民生所求,民心所向,合作镇坚持科学治水观,确立治水新思路,以项目为先导,以自然属性为根基。较之于传统疏通功能为主的水利工程,近两年合作的水利建设更具自然化、生态化、风景化等特征。侧重于推进水系的综合治理,从岸坡整治、沟河连通、清淤疏浚、水土涵养到河道管护等全方位规划并实施。全镇水系生态从而有了质的改善。
去年,结合市规划的生态河道示范村和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合作镇安排11个村统筹实施。累计疏浚沟河244条,填埋废沟塘70个,整治宅垅274个,共动用土方36.5万方。与此同时,利用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契机,全镇43条黑臭水体得到了彻底整治。
立足长效,坚持常态
突击行动、专项整治,其实只是一种权宜之机,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常态布局、长效管护为宗旨。
基于此,合作镇以全面推进河长制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长效保洁”的原则,建立二级河长体系。实行镇级河长每月一次,村级河长每周一次巡河制度。每条河道至少3天保洁一次。镇河长办同志则常年下村作动态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
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民参与,是实现长效管护的有力举措。镇上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宣传横幅、发放画册等形式,使人居环境建设、河长制工作家喻户晓。镇村两级建立民间环保组织,发展环保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群众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改变生活陋习,自觉防治污染。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水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丰收总是垂青于辛勤耕耘者。自2014年首批获评“省级水美乡镇”以来,合作镇创建路上不止步,再接再厉扩战果。仅2019年,就有4批市内外人士到该镇参观学习取经。
(三)北新镇:
河岸共治 协调推进 久久为功 岸美水清
已获得“江苏省水美乡镇”称号两年有余的启东市北新镇,始终坚守创建初心,不断探索治水新路,全镇推行的河长制工作“三坚持”模式,年年出佳绩,岁岁有进步。
——坚持公司化运作,确保水体洁净。按照“组织落实、配套健全、环境优美、管护到位”的目标要求,北新镇釆取第三方承包,镇村两级河长巡查,河长办监管的模式,将全镇163条三、四级河道的保洁任务,列入公司化运作范围。
针对水环境和保洁人员的两个动态,镇河长办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要求保洁公司根据季节气候及水体的变化,适时调配保洁力量。尤其是水花生、水葫芦等恶性生水物疯长的夏秋季,保洁人员必须上下午轮流在岗作业,实行滚动式清理,确保全镇水域每月清理两次,重点河道十天一次。
——坚持“两违”整治,狠抓河岸共治。凡成过往,皆为序章。在“省级水美乡镇”创建成功的基础上,北新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去年初开始,结合上级部署的河道“两违”整治行动,各村大力开展网簖、地笼等违法渔具大清理,全镇共拆除4580条网簖等阻水设施;配合市级新三和港、灯杆港、红阳河和聚星河等河流的水体保洁,全镇在上述支流河道设置了42个拦截点,将水葫芦截留一处作集中打捞清运;将停泊在港口内的26只违法浮子筏全部拆解。
与此同时,去年全镇出动2万多人(次),动用5台挖机,专项清理岸坡建筑和生活垃圾6000多方,拆除岸坡违建75宗。
——坚持标本兼治,实现水清岸绿。去年,北新镇在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结合水资源整合、水生态修复,疏浚泯沟303条,清除黑臭水体6条,动用土方21.4万方。2016年以来,共完成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化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85%。
对于岸坡违建清理所腾出的水工用地,北新镇迅速实施后续生态修复工程,去年共完成了120多亩的岸坡补植,以及骨干河岸绿化的提档升级。
标本兼治的布局,大刀阔斧的推进,使这个省级水美乡镇的生态环境整体品质有了进一步提升。去年,北新镇先后两次接待了南通市级的水环境成效观摩团。在两次代表我市接受南通市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现场考核中,均获得较好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