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
来源: 启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2-01-18 09:58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以来,启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保护和公平“两大主题”,聚力守底线、严监管、抓质量、促发展“四大关键”,为启东“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全面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一)重大局,服务中心重点工作

一是全力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摸排出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市场主体87家、直接接触人员540名并落实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两天一检”要求;加强第三方冷库备案管理,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仓完成扩容改造,累计完成221批次、2401吨进口冷链食品消杀及核酸抽样检测,成功拦截并销毁2批次、3.1吨核检阳性货物。开展进口冷链食品全覆盖监管,查办相关违法违规案件17起,被列为全省典型案例1起。加强防疫药械安全监管,对全市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5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及2个临时接种点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对防疫医疗器械和相关制剂的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推动全市398家药品零售药店全部加入“南通市四类药品登记监管”小程序,对未严格落实四类药销售实名登记制度的20家药店责令歇业整改。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执法,累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5000多家次,发放责任告知书3100多份,发出责令歇业整改通知书 51份,立案查处5件,移送公安机关20件。

二是有力推进农贸市场创文创卫。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评持续推进农贸市场常态长效管理。对城区4个民营市场实行局班子成员、科室人员挂钩负责制及驻场巡查制,多次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计量等专项检查,查处并曝光“黑心秤”40多台。对照市场30条创建标准,组织开展农贸市场卫生秩序大整治、农贸市场使用液化气钢瓶明火作业专项整治、小商超及小餐饮店创建等工作。加强文明典范市场创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建引领”、“文明诚信经营”创建等开展星级经营户评定工作,着力将御河湾市场打造成我市典范市场。

三是积极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配合主办第六届“启创杯”创业大赛生命健康及生物医药行业赛和2021年植介入医疗器械创新启东论坛,筹备组建“浦东·启东跨江融合生命健康产业联盟”。启东第十四次党代会后,作为全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牵头单位,第一时间引入专业人才,建立工作专班,制订工作方案,对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园区及企业开展调研并形成初步调研报告,为我市全面融合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奠定基础。加强政策支持,今年已成功为盖天力药业、江苏优创新建洁净车间及江苏怀瑜药业注射用重组抗PD一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新药进入Ⅰ期临床申请政府资助资金190万。

(二)保安全,维护市场良好秩序

一是保障食品安全。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完善食品生产企业自查管理制度,实现自查率及自查报告率100%,监督抽考覆盖率100%,合格率99%以上;推动全市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农村集体聚餐、中央厨房等7类重点领域的食品安全责任险实现全覆盖。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7314家次,约谈86家,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87份,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200多件,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8起,有效保障“两节两会”、“建党百年大型文艺晚会”、“中高考”等重大活动期间28000余人次的用餐安全。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推进特殊食品经营规范化建设,培育示范经营店25家;推进“明厨亮灶”,集中区和重点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实施率达70.5%,其中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施率达100%;开展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工程,培育评选“名特优”小作坊9家,参评南通市“江海名坊”7家。推进食安示范城市创建,积极营造食安创建宣传氛围,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接待咨询2000余人次;开展“食品安全你我同查”“随机查餐厅”等活动,邀请市民参与对60家网红餐厅的检查,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9份;举办“食品安全开放日”活动,开展食品安全有奖知识竞赛,最大限度引导群众关注食品安全,共创食品安全城市。

二是保障药品安全。开展各类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药械妆专项检查及监督抽检,共出动2612检查人次,检查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661家,完成药品抽样120件,化妆品抽样10件,立案药械妆案件15起,合计罚没款47万元。加强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31例,新的严重的报告数123例,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260例,较好发挥了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系统的监测预警作用。开展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定点回收,在全市设立44个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点,进一步规范废弃药品处置。全年全市未发生药械安全事件。

三是保障特设安全。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实行企业特种设备安全责任承诺制,引导1245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通过《南通市特种设备云平台》完成签字备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实施特种设备安全隐患闭环治理,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440家,发现隐患461条,已整改450条,正在整改11条。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特种设备开工告知、使用登记、检验申报等线上不见面办理和检查记录、监察指令书的无纸化运行,共办理开工告知2291件,使用登记4215件。推进电梯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将全市10660台电梯纳入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管理,通过平台成功解救被困人员597起,并实现全市在用电梯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推进气瓶安全专项整治,实施固定充装单位充装自有产权气瓶制度,全面运用气瓶“阳光充装”不见面监管模式,加强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分类分级监管,推动全市民用液化石油气瓶责任保险覆盖率达100%。服务“吕四港区‘2+2’码头项目”等市级重大项目,会同南通特检院启东所为项目涉及特种设备开工告知、检验检测、使用登记等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助力码头按时建成运营。

四是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价格监管,开展转供电、物业收费、公共停车收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费等涉企收费专项检查,立案查处转供电违法行为主体6家,清退电费177.67万元,对违法企业拟处以没收违法所得11.52万元、罚款36万元的处罚;责令物业服务企业整改价格公示问题11例,立案查处并罚款4例。加强反不正当竞争,组织开展《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宣传培训,推进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维权联系点建设,培育创建启东市级维权联络点1个,示范企业35家,南通市级示范企业1家。加强网络合同监管,组织开展清理整治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识商品、线上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清风行动”等专项行动,对约约启东、今启网负责人组织开展约谈。加强广告监管,加大虚假商业宣传行为、网络交易、线上线下广告监测力度,开展元旦春节期间防范非法集资、违法违规商业营销集中整治、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及广告领域“护苗助老”、校外培训机构广告专项整治等活动,对发现问题责令完成整改。

五是强化行政执法工作。突出民生领域价格执法和打击假冒伪劣工作,组织开展房地产领域价格违法打击、长江禁渔、非法流动加油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对我市先豪等4家房地产公司的欺诈等行为进行立案查处,罚款共计162万元;对瀛海花墅项目中开发商、销售商等10家公司涉嫌阴阳合同、超过备案价销售等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调查处理中。落实“两反两保”,对知识产权侵权领域重点检查假冒商标、冒用批号等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相关案件44件,罚没款13.3万元。3·15期间举办罚没物资集中销毁行动,涉及货值金额达100多万元。开展“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查办案件入选长三角典型案例,系南通唯一。截至10月底,全系统立案479件,结案205件,罚没款入库1306万元。收到政府采购核查申请280份,涉及财政资金2.48亿元,实施抽样检验175批次,其中不合格3批次,均已立案调查。

(三)促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围绕电动工具特色行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健全启东电动工具质量合作社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启东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组织开展2021年度启东市市长质量奖评审活动及电动工具行业质量标兵企业评选活动,评选出质量标兵企业5家。指导企业申报南通市市长质量奖、江苏省质量信用AA级评价、“江苏精品”企业认证等项目,新发展首席质量官250个。开展认证认可工作,新增各类认证证书89张,检查获证企业及检验检测机构69家。围绕检验检测机构,组织开展新实施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宣贯培训,指导三家小微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提升行动,并指导我市检测机构组建了行业指导机构即启东市东启机动车信息咨询服务部。

二是实施标准兴企战略。加强标准化基础工作,指导帮助92 家企业完成产品标准网上备案283 个,条码申报新增企业42家,续展 65家,辅导105家企业完善条码网上信息。推动优势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发布实施国家标准7项和行业标准7项。推动行业标准制修订,赴北京与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商,推动江苏东成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修订激光测量工具行业标准,引导启东激光测量工具行业掌握行业标准话语权。帮助企业健全产品标准,通过走访调研形成标准参考模板,并指导吕四地区8家激光标线仪规模企业制订企业标准。

三是推动知识产权发展。实施知识产权增量提质工程,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强省区域示范市建设为主要抓手,鼓励社会创新主体申报专利、商标,向南通保护中心递交发明专利申请1250件,预审通过453件,已授权121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59件,商标申请3073件,商标注册2187件。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授权专利20件以上的企业达20多家。推动10家企业开展主导产品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培育专利“杀手锏”产品50多件。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规范》国标贯标工作,新增贯标创建企业102家,开展省绩效评价13家,通过贯标第三方认证企业40家。培育专利强企试点、示范,指导神通阀门申报中国专利奖。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专题宣传,举办广场咨询活动2次,开设培训班3期,开展科技下乡3次,发放知识产权宣传册3000余册。促进专利与金融结合发展,出台《启东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助实施办法》,全市新增专利权质押贷款1.7亿元,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知识产权发展。

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市场主体,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原有7个“一件事一次办”项目基础上,新增足浴店、烟花爆竹2个开办事项,一窗受理,全程办理;开展2021年年报工作,年报率95.8%;开展长期未经营企业清理吊销工作,吊销各类企业226家;推进法人企业发展,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5926家、企业数3563家(其中外资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家。加强信用修复,开展信用助企行动,推出企业信用自助移出,帮助修复经营异常815次,停止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处罚信息7家,线上自助移出150次,我局“信用助企促发展 规范监管提质效”项目被选树为启东市放管服“十佳创新案例”之一。牵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市共制定双随机抽查任务723件,检查市场主体5263家,结果回填率95%,其中我局参与检查任务共315件,检查市场主体3349家,结果回填率100%。出台免罚清罚清单,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实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立案机制,今年以来共对18起轻微违法案件作出不予处罚决定,有效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经营主体自查自省自纠。

(四)保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开展消费维权工作。提高投诉举报处置效能,由专人对接负责五大平台工单处置,对工单实行事后回访制度。截至10月28日,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7342件,办结市域治理现代化联动指挥中心工单342件,受理处置职业打假人举报信件两百多件。工作重心进一步由确保及时处置率向处置规范化、提升投诉解决率和满意率转变。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强化投诉举报月度数据分析,及时、科学进行消费提示警示;建立健全消费维权约谈告诫机制,妥善化解落实“双减”工作相关退费群体性投诉并受到群众及企业认可;建立健全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大力发展在线消费纠纷解决(ODR)机制,引导8家企业新增在线消费纠纷解决资格。开展3·15系列宣教活动,举行12345政风行风热线线上答疑、3·15消费维权新闻发布会等活动,普及消费知识,提升维权意识。加强放心消费创建,推行线下实体店七日无理由退货,新增南通市放心消费创建先进企业(区域)7家、指导申报省级放心消费创建先进企业(区域)10家,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放心消费创建先进单位1家,对2个行政村指导开展了美丽乡村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二是开展计量惠民工作。组织开展计量监督专项检查,结合节假日检查超市、饭店和集贸市场在用衡器890台件;抽检零售预包装产品和定量包装产品380批次。落实两免费检定工作,开展集贸市场和乡镇医疗机构计量免费检定,完成全市36家乡镇医院13家村卫生服务中心589台血压计、49个集贸市场2255台电子秤检定工作。开展加油站、眼镜配制场所和农贸市场计量双随机检查。贯彻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免费检定政策,共受理计量检定企业 439家,强检计量器具4318件。举办“5.20世界计量日”宣传咨询活动,进一步加大计量知识宣传力度。

三是开展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监管和重点领域产品质量检查,围绕燃气器具及配件产品、电线电缆、民用口罩、夏令用品、电动自行车及其零配件等领域开展质量检查,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65份,立案查处案件3起。组织产品质量抽检,完成各类工业产品质量抽检180批次,不合格产品的核查处置及风险控制15批次。以质量问题为导向,组织检测机构进企业靶向“问诊”,进一步提高质量源头控制能力。

四是开展食品抽检工作。严格监督抽检,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制定全年监督抽检计划10200批次,截至10月底完成9861批次,合格率98.45。推进快检惠民工程,实施学校、养老机构食堂食用农产品“先快检、后送货”,全年完成快检31万余批次,检出疑似阳性结果174批次,停止销售、下架、销毁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共计8000余公斤。

五是提高检验检测水平。推进计量检定项目建设,新增心电图、无创自动血压计、体温计等检定项目。加强电动工具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筹建吕四光电实验室,提升电动工具检测平台服务能力。推进实验室质量提升计划,全面实行检验检测软件管理,加强检测人员技能培训,实现送检样品从收样到证书发放、检测收费的全过程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管理。

(五)强基础,筑牢市场监管队伍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基础建设,强化制度建设,研究制定2021年度党的建设工作意见,明确党建任务,压实党建责任,推动党建和业务“同规划、同研究、同考核、同问责”。强化支部建设,以“六有”标准全面推进党组织阵地规范建设,发挥党组织阵地作用。强化理论学习,实行“四三三”学习法,推进业务知识、政治思想、先进模范学习,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设置党史学习教育读物专区,构建党组中心组、三会一课、智慧党建的全方位理论学习平台。实施“回顾百年历程 矢志砥砺前行”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入党宣誓、志愿服务等七项活动。强化学史力行,推进“攻坚有我”、“三比三争”主题实践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目前15项民生实事办结率达93.33%。深度融合为民服务,创建“你送我检”食安惠民工程、“夕阳红”消费维权工作室等党建特色品牌,打造“一支部一品牌”党建品牌体系,立项“第一书记项目”6个。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阳光扶贫、“太阳花”行动、社区“每户每月奉献一小时”等志愿服务。推进党建业务融合,推进各党支部与企业“优服务”式结对,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

二是优化干部队伍。提升队伍质量,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提拔任用副科职分局长3名,基层分局股长1名。遵循党员发展原则,发展党员3名,确定党员发展对象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加强教育培训,对各支部学习强国软件学习情况实行日通报,在职党员使用覆盖率达100%。开展“市场监管大讲堂”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机关及分局的交流学习平台。开展“青蓝结对、攻坚有我”活动,全面强化年轻干部培养管理。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廉政教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5·10思廉日、廉政算账月等主题日及廉政党课、实景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节前廉政建设集体约谈会等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强化监督问责,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谈话,积极配合派驻纪检组查办工作人员违纪案件,做好作风相关信访投诉举报处置,今年共编发效能建设通报13期,处理作风问题投诉11起。强化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形式主义问题专项整治、“四大专项整治行动”、激扬狼性精神整治“三不”问题等行动,深入排查问题,提升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