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强基赋能“工具箱”服务地方发展
一是强化质量品牌支撑。举办以“启东特色 品质生活”为主题的启东特色产品展活动,全方位展示我市质量建设成果。进一步深化品牌建设,积极摸排全市企业质量品牌发展情况,全面梳理企业质量品牌创建清单,“保姆式”开展质量品牌申报辅导,全年预计申报“江苏精品”认证6家。持续推进“旗舰领航”行动,积极筹备第三批“旗舰领航企业”(19家)签约工作,坚持以一揽子综合服务稳企强链。积极运用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助力地区特色产业,开展电动工具产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绘制电动工具行业产业链企业清单,制作电动工具生产经营合规告知手册,约谈帮扶重点企业10余家。
二是强化标准认证服务。协同推动启东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国家级)项目高分通过终期评估验收,序时推进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检定装置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发布实施国家标准1项、省级以上团体标准1项,申报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3个、南通市地方标准项目2个,指导完成45家企业86个产品标准网上备案。邀请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计量中心来启共商打造覆盖研发设计、技术培训、标准输出、检测认证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组织开展认证认可知识媒体宣传活动,检查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6家,闭环整改问题13个。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创造成果显著,积极畅通专利申请双向服务通道,深入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布局,组织召开代理服务机构业务点评会、区镇知识产权工作研讨会,排摸建立基础数据库4个,截至目前,新增发明专利480件,有效发明专利量6183件,同比增长17.28%。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增强,实地走访头部、高新技术以及特色产业企业近30家,新增知识产权贯标备案企业12家。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加大,聚焦特色产业、重点区域,利用12315、12345投诉举报平台强化案件线索分析研判,查处商标侵权案12件,调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5件。
四是强化生物医药发展。聚力优化政策,初步拟定《启东市加快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若干措施》(暂定),围绕引进重点央国企行动,编制生物医药相关调研报告5份。做实服务保障,推动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启东工作站正式落户我市,累计配合省药监局开展企业许可事项现场预审服务16次,涵盖原料药、中药注射剂等67个品种类别,联合省药监局南通检查分局举办“面对面”服务座谈会,实地走访江苏省重大项目2项。狠抓项目招引,协助区镇举办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招商推介活动,配合招引项目10余个。推动产业创新,配合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审查创新项目13个。
(二)以敢为善为“实招数”激发主体活力
一是打造“服务更贴心”的营商环境。全力促进经营主体减负增效,涉企收费监测哨点扩容至44个,累计进行涉企收费政策培训14场,查办违规收费案件2起。全力探索包容审慎融合监管,持续推行轻微违法免罚轻罚制度,截至5月底,处理轻微违法行为174例,从轻减轻182件。全力降低涉企检查频次频率,优化“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模式,明确全市抽查计划184项,预计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44%;积极推行内部“综合查”“统筹查”模式,全年制定监管任务13条,涉及检查对象879家。全力推进信用修复服务改革,擦亮信用修复“打铃提醒+免申即享”服务品牌,完成企业异常名录修复577家次、处罚信息修复12家,助力156家符合条件企业实现“免审即享”异常名录信用修复。
二是打造“竞争更有序”的公平环境。有序推进公平竞争审查,27家单位入驻线上审查系统,完成存量文件审查2444件,增量文件229件,重大政策措施会同审查16件。稳步推进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查处商业贿赂、仿冒混淆、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8起;召开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座谈会、行政指导会7次,培育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10家,完成线上商业秘密风险评估23家。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对重点领域开展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完成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审14份。畅通市场退出渠道,以吕四分局为试点有序推进非正常经营户退出市场工作,初步排摸相关主体206家,清理因立案查处而限制办理注销登记的残留预警信息205条。
三是打造“执法更公正”的法治环境。运用案件管理平台实现自由裁量幅度数据化管理,破解处罚尺度不一、执罚幅度过宽等难题。通过“邀约式体检”+“菜单式普法”方式探索服务型监管新模式,开展涉企“邀约式”法治体检6家次,上门送达《市场主体合规经营指导手册》919本。以生产经营风险等级评定工作为抓手探索精准化监管新方式,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量化分级评定率、风险分级管理率双过半。推进基层行政执法规范高效,法制审核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事项62件、不予立案审批表492份,常态化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自查评查91本。依托“菁英计划”平台推进“理论+业务”、“书本+实践”、“定期+综合”三段式执法业务培训。
四是打造“安全更放心”的消费环境。聚焦涉老会销、预付卡跑路等痛点难点,纵深推进“铁拳”行动,累计查办各类案件296件(其中简案快办54件),实现预付卡领域案件零的突破。持续推动无理由退货承诺在全市重点商圈、商业综合体、品牌连锁企业深度覆盖,建成无理由退货服务站3家,发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商家1498户。纵深推进诚信计量提升年行动,拓展“一秤一码”使用范围,完成电子计价秤赋码356台,收缴不合格电子计价秤10台。全力守护节日市场价格秩序,签订价格承诺书575份,发放提醒告诫函562份。截至目前,培育具备在线消费纠纷解决资格企业33家,处置各类投诉举报6689件,三个案例入选南通市2024年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居各县市区之首。
(三)以有力有效“硬举措”回应民生关切
一是拉紧食品安全“高压线”。持续加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能力建设,查处食品案件82起,下线问题外卖经营单位641家,南通市内首创“校园餐”举报奖励制度。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主体责任,完成62家市领导包保主体调整,创新开设食品生产企业总监讲堂,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数据录入率超95%。强化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出台《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指南》,指导名厨佳宴APP上线运营,实施农村集体聚餐现场评估1243次,同比增长42.5%。推进食品摊贩专项整治,发出小摊贩备案证60份。推进惠民工程,推出食品安全快检系列视频,举办食品安全“流动”服务站系列活动8场,现场快速检测80余批次。开展食品安全抽检2371批次,完成食品快检15.5万余批次。顺利完成“两会”“中高考”“启东世界啤酒美食嘉年华活动”等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二是筑牢药品安全“生命线”。发挥行业自律效能,指导开展2024年度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自查工作,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全覆盖、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与追溯记录。强化集成协同监管,依托综合集成监管平台,聚焦药品零售企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等主体进行全流程穿透式监管,联合多部门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整治等行动。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细分领域精准进行药品监管业务培训,走进社区、校园组织合理用药科普宣教、过期药品回收等系列活动。截至目前,排查风险隐患89项,完成整改67项,立案35起,暂停定点零售药店医保结算29家,组织在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自查557家。开展药品抽样10批次、化妆品抽样1批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84例、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211例。上半年,全市未发生药械安全事件。
三是护好产品质量“安全线”。强力推动专项整治,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指导督促我市2家即时配送平台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动配送人员车辆共享换电率42.84%,综合运用交叉检查、飞行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切实防范安全风险,检查销售维修单位256家次,闭环整改问题隐患110个,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7起;围绕羊绒衫、羽绒服、羽绒被、蚕丝被等热销纺织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累计检查销售单位50家次,发现4批次羊绒、羽绒制品不合格,立案率100%。有序推进后处置工作,开展消防产品、电焊机、儿童用品等热门产品南通市级以上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近百批次,县(市、区)级33批次,完成不合格产品后处理20批次。
四是绷紧特种设备安全“警戒线”。运用年度监督检查计划+触发式监管方式有序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76家次,排查整改隐患89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4起。打好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收官之战,全市14588台电梯纳入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管理体系,完成92台老旧住宅电梯免费安全评估工作,协助做好298台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项目,对11家电梯维保单位进行立案调查。全市电梯无纸化维保率持续跃升至99.8%。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44万只气瓶实现“瓶码一致”,叉车技改覆盖率超90%,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两个主体责任落实率达99.9%。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化建设,不见面办理特种设备开工告知、使用登记3766件、企业网上报检特种设备8513台套。上半年,全市特种设备基本保持安全平稳运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