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启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局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新时期市场监管工作的方向和任务,持续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坚持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动摇、坚持推进市场监管工作不动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队伍建设不动摇,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举措、更优的工作作风,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启东作出新的贡献。
(一)重大局,全力推进中心工作。
1.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发展工作。以助力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建设为目标,全方位推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发展。做好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产业编制工作,组织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生命健康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目前《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已结题。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园区以及驻外招商分局开展招商活动,配合南通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举办第十六届百华协会年会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南通论坛、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论坛,着力招引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优质企业,全力打造生命健康产业新增长极。
2.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召开党委会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制定下发全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宣传方案、督查方案、整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和举措。加强宣传教育,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全系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在局机关底楼大厅放置13块宣传展板,张贴各类通告以及宣传海报7600余份,发放各类宣传手册600余份,制作悬挂宣传横幅60余条,形成黑恶势力“人人喊打、无处藏身”的良好氛围。以打击行霸市霸、开展非法金融专项治理为重点,对重点领域深入开展线索摸排,共检查各类经营主体1000多户次,各类广告70条,排查27条行业涉黑涉恶线索、1起非法经营金融活动线索。严格行政执法工作,积极开展部门联合行动,积极开展打击走私、整治非法金融等行动,立案查处20起,并将41家企业列入企业异常名录。
3.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快检室建设。加强快检室建设,我市24家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室已全面投入运行,初步形成覆盖城乡农贸市场的食品检测体系。2019年共抽检食品及食用农产品25万批次,检出阳性结果372批次,责令下架9679公斤,销毁不合格食用农产品1850公斤。实施学校食堂食用农产品“先快检、后送货”,共检测农产品23000余批次,检出不合格农产品41批次,并及时向社会各界发布消费警示。推出“你送我检”的免费送检便民措施,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快检服务2267批次。
4.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健全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考核评价机制、日常巡查机制、整改反馈机制等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意见、问责办法等文件,形成创文工作全局参与、人人有责、权责清晰的工作格局。加强农贸市场管理,落实农贸市场停车场、消防设施、基础设施改造,组织开展消防、食品、环境秩序等专项整治,强化农贸市场日常检查,全年共督促市场整改各类问题1000多条。落实奖惩机制,制定《启东市农贸市场综合管理考核评价办法》,提高各市场的参创积极性,市场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反映我市市场创建成效的通讯《菜场“变脸”折射文明变迁》被学习强国、新华日报录用。网格化动态化管理小餐饮,完善日常巡查与整改反馈机制,整改各类问题300多条,张贴各类宣传资料2万多份。加强废品收购站点整治,被列入第二轮“散乱污”企业整治的开发区、吕四港镇等7个区镇的58家废品收购点已整治完毕。
(二)抓监管,全力维护市场秩序。
1.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以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为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积极创新监管方式方法,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全年与食品经营主体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4702份,发出自查通知书737份,约谈食品生产经营主体83家。深化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加强对学校食品、农村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非洲猪瘟防控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6956家次,立案查处食品案件133件。严格监督抽检工作,围绕食用农产品、熟肉制品、节日热销食品等重点品种开展监督抽检工作,共完成抽检2420批次,立案39起。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圆满完成“两节两会”、“中高考”、“森旅节”等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引导有条件的社会餐饮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全面加强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全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建设率已达90%以上。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强化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用药安心。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经营企业的基础数据库及监管档案,完成GSP认证检查63家。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做好不良药品召回工作,编撰业务工作通报6期,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866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209例。开展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整治、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等行动,检查各类企业1051家次,执业药师记分人数236人,发出责令改正通知27份,行政处罚5起,切实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3.强化特种设备监管,坚守安全发展底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组织特种设备“清网扫雷”行动,开展涉危化品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在海工园区等重点区域推广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协作组制度,开展特种设备相关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告知承诺专项行动,告知承诺企业1761家。组织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76家,排查出存在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单位236家,立案查处特种设备违法案件31起。严格落实气瓶充装单位固定充装制度,全市实施固定充装气瓶35余万只,位于南通各区县前列。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实施电梯维保公示、电梯二维码电子标签签到、电梯责任险等制度,深入开展96333平台建设,将全市所有电梯纳入96333平台管理,解救被困人员381起,排查故障10起。进一步规范特种设备许可工作,共办理开工告知2936件,使用登记2633件,气瓶使用登记11594只,受理考试人员356人,考试通过人员300人,复审作业人员证218人。
4.强化市场综合监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牵头开展全市“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完成1286户经营主体的检查工作。组织燃香产品、涉外劳务市场、群租房安全隐患集中整治等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查处无照生产经营、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广告监管,对电视台、报纸、大屏电子广告屏的经营者及广告企业进行约谈培训,组织21家广告公司签订金融业务广告发布审查承诺书;开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整治私募基金领域违法广告宣传、互联网广告整治等专项行动,查处违法互联网广告28起。加强网络监管工作,在“6·18”、“国庆”期间集中定向监测网络交易违法违规行为,组织非法主体网站专项整治、网络交易平台整治等行动,发现虚假宣传线索2个,立案查处互联网违法案件36件。
5.强化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持对市场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以打击民生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医疗广告、计量器具等执法力度,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80件,办结352件,罚没款入库727万元。我局联合公安部门查处东海镇一起保健品会销案件,被人民日报微博等新闻媒体报道,有力净化全市“保健”市场环境。
(三)优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1.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深化“质量强市”工作,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双主任制”质量工作领导格局,制定《启东市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围绕电动工具、生物医药等行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主动为企业申报江苏精品、市长质量奖等提供指导,2019年,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南通市市长质量奖,启东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南通市市长质量奖的现场评审及陈述环节,组织了启东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积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活动,组织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成机电工具有限公司、江苏捷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参加卓越绩效模式推广辅导,开展电动工具行业质量合作社筹建工作。
2.加强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标准化基础工作,指导帮助125家企业完成网上备案474个产品标准,完成条码申报新增企业25家,续展50家,辅导80家企业完善条码网上信息。大力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指导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5项,其中1项国家标准江苏东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是第一起草人。加强标准化试点项目申报,启东行政审批中心、江苏林洋新能源等2家单位获批省级标准化项目试点。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共有11家企业118个产品参与对标行动。
3.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建设为抓手,成立启东市知识产权强省区域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实施启东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计划项目,启东经济开发区、启东中学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试点学校。实施知识产权增量提质工程,累计有效注册商标10157件,申请地理标志商标6件。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2019年申请专利50件以上企业15家,授权专利20件以上企业10余家。在全市商品流通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铁拳”行动,查处假冒专利102件,成功调处2起涉嫌假冒专利案件。引导企业以专利权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商品化,全市新增专利权质押贷款4000万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4.加强认证认可工作。加强认证认可知识宣传,积极拓展认证认可服务现代生态文明建设途径,新增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自愿性认证证书198张。积极指导3C目录内产品开展强制性认证,新增3C认证证书64张。持续加强认证监管,开展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机构专项检查,检查3C获证企业53家,管理体系获证企业90家,机动车安检机构、环境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他检测机构18家,全面准确建立获证企业监管档案。
5.加强合同监管工作。加大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局出台的合同示范文本推行力度,结合启东实际,会同住建局制定本地区房地产销售的合同范本,指导规范房地产销售合同19份。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工作,共推荐省级“守重”企业27家,其中继续申报16家,新申报11家。扎实开展动产抵押登记工作,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扩产,共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61件,帮助企业融资274419万元。
(四)保民生,营造放心消费氛围。
1.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接受投诉举报、邀请参观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计量、食药品安全、消费维权等知识,引导消费者合理合法保护自身利益。针对老年保健品、医疗器械和净水器会销等重热点投诉问题,通过媒介发布抽检情况通报、消费警示和提示,同时依托邮政部门网格员发放宣传材料,进一步向村一级延伸宣传触角。
2.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工作。加强投诉举报处置工作,开通“消费纠纷处置的绿色通道”和创新线上调解方式,全年共受理12345、12315等平台消费者投诉举报7267件,实名来信(职业打假)投诉举报101件。加强投诉举报舆情应对研判处置,进行“3·15”消费维权行政约谈会,对投诉量较大的经营者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行政约谈,对清泉纯水送水加收上楼费群体性反映等投诉开展行政约谈,及时组织双方代表现场调解。
3.积极开展计量惠民工作。落实两免费检定工作,共完成37家集贸市场1590台电子称、36家乡镇医院306台血压计两免费检定。贯彻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免费检定政策,共受理计量检定企业267家,强检计量器具4686件。组织集贸市场计量集中执法、加油机计量模块专项监督,开展“呵护眼睛、光明未来”计量检查等行动,共查获不合格电子称14台,对32个加油站、9家眼镜店责令整改。开展元旦、春节、端午计量监督专项检查,共检查超市饭店在用衡器150台件,检查检测水产品、零售预包装产品等定量包装产品380批次。
4.积极开展物价监管工作。2019年的新一轮机构改革,我局划入价格监管职能,先后组织开展停车收费、汽车4S店收费、农资价格、医疗收费、涉企收费、教育收费等6个专项检查,检查单位70多家,受理价格举报投诉12起,妥善处理了东冠市场停车收费问题、市长第190188号批件、绿城公寓物业服务收费举报等多起群众价格举报投诉案件。
(五)强引领,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1.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坚实基础。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主题教育与市委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特种设备“清网扫雷”等多项专项整治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隆重举办全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文艺汇演,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用足用好远程教育设施、学习强国软件。积极组织开展阳光扶贫、百名机关干部进百村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完善考核机制,修订完善分局和机关绩效考核办法,发挥考核奖惩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能的作用。
2.加强队伍融合,全面提升执法水平。全面做好知识产权、价格等新职能的人员转隶和交接,根据市委安排统筹推进部门挂牌、人事调整、档案交接、资产移交等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收费执法、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宣传,提升基层执法人员执法水平,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目标。
3.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认真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党委主体责任清单和班子成员责任清单,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定期监督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情况。强化廉政教育,组织5.10思廉日、廉政算账月活动,开展廉政谈心谈话、提醒谈话、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充分利用微信工作群、内网、手机短信等多渠道推送节日廉洁提示,实现廉洁提醒常态化。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作风建设制度提升强化等专项行动,查重大节点干部值班、公车管理、干部职工上班工作状态等情况,对检查的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全年共发效能通报1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