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上下功夫、求突破
一是推进基层行政执法规范高效。完善执法办案制度,及时调整更新现行相关制度。完备法治体检体系,定期对依法行政总体情况把脉会诊,切实推动依法治理水平的提升。构建执法联动机制,在现有基层法治员体系基础上设立执法监督员、法治观察员,充分发挥案件数据管理平台作用,有效提升执法协同能力。强化法治队伍建设,持续推进“菁英计划”,建立健全新进执法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培养、评价、考核体系。加强职业索赔监管难点研究,依法规范牟利性“打假”和索赔行为。
二是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提质增效。进一步规范审查程序,坚持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并重,及时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持续推广运用公平竞争审查智慧化平台,通过月度监测、抽查整改、督促提醒等手段,督促各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审查主体责任,实现涉经营主体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
三是强化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加大对“一老一小”、校外培训、公用事业、日用消费品等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依法查处虚假宣传、仿冒混淆、违规促销、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和重点商品,依托省网络交易监管平台强化网络交易检测,梳理建立重点电商经营主体名录,进一步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加强投诉举报数据分析利用,加大“诉转案”案件查处力度。深化商业秘密保护“1+14+N”模式,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宣传培训,树立商业秘密保护标杆企业,形成从点到面、逐步推进的示范效应。
(二)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出实招、见实效
一是有力推进价监守护行动。坚持“建机制”“查案子”两条主线,确保降本减负更见成效。发挥涉企收费监测哨点及收费督导制度作用,优化“义务价格监督员”队伍,推动相关哨点向小微企业、基层倾斜,提前防范违规收费行为。不断加强涉企违规收费整治,严格落实结构性降费减负政策,聚焦普遍性、代表性问题进行重点领域“回头看”,着重检查纠治科技创新类、制造类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
二是持续提升信用监管效能。科学制定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计划,积极探索“信用+双随机”融合监管新模式,以通用型分级分类结果推进在食药等专业领域综合运用。进一步健全信用预警提示和修复提醒机制,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配合完成综合集成监管、企业赋码检查等工作。持续推进崇启海跨区域联合监管试点,进一步拓宽跨区域协同监管方式及内容。
三是深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优化升级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工作机制,及时调整扩容免罚轻罚清单,平衡自由裁量尺度。建立健全合法性经营指导制度,编制细分领域合法性经营指引。部署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工作。探索出台学法考法免罚轻罚制度,持续做好“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后半篇文章,为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宽松发展环境。
(三)在促进经营主体发展上动真格、见真章
一是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突出标准引领。围绕“旗舰领航”行动,引导企业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2025年计划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及省级以上团体标准25项、企业标准200项。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支持培育具备基础条件单位争创国家、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帮扶指导已立项企业提高标准“含金量”。推动质量赋能。发挥质量工作牵头作用,以江苏省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江苏精品”认证等为抓手,助力企业优化管理理念,提升品牌价值。强化质量人才建设,推动首席质量官制度扩展至中小企业。实施质量合作社管理模式,积极创建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夯实检测保障。完善市市场监管局、检验检测中心及省船舶智能制造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机制。加强生产许可证及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对机动车安检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二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赋能产业,持续创造新优势。引导知识产权头部企业实施领航行动,明确科教文卫等新领域知识产权分布形态及发展状况,实现头部企业和科教文卫申请发明专利量新突破,确保全市新增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旗舰领航,产业实现新效益。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群,力争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新增知识产权贯标备案企业40家以上,参与省绩效评价和第三方认证的企业不少于20家,指导旗舰领航企业全面完成预定目标。多元共治,聚力打造新高地。探索多部门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新模式,以吕四港镇为主体组织申报国家级电动工具快速维权中心,提高违法案件多发易发的产业以及电商平台知识产权联合执法频次,强化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用好政策,送达红利新突破。引导企业以专利权、商标权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商品化;进一步修订完善知识产权奖补政策,全力推进奖补政策落地见效。
三是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帮扶,锚定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所需,加快建设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核查启东工作站,为实现“生物医药就到启东”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加强政策指引,以市挂钩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提升营商环境具体措施要求为指引,围绕政策咨询服务、产品注册申报、奖补兑现、项目预审等方面提供准确及时高效的服务。关注重点企业运行动态,紧盯重点项目招引及建设进度,充分发挥会商机制作用,提前介入,帮助企业疏堵、补断、解难、发展。
(四)在防范安全风险隐患上扛重担、打硬仗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聚焦一主两副,加强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监管,试点运行集中用餐单位“阳光厨房”模式。推动食品“三小”行业健康发展,围绕重点区域建立食品小摊贩长效管理机制,科学评定小微餐饮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并依法开展监督检查,规范小作坊登记流程,出台《启东市食品小作坊允许生产品种目录》。开展小微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提升行动,2025年实现监督检查、抽查考核、一企一档、重点企业风险排查全覆盖。强化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深入探索集体聚餐行业协会规范化运行。推进食品安全宣传及品牌建设工作,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流动”服务站系列活动,创新推进食品安全“你送我检”便民服务,深入进行外卖小哥探店找“茬”活动。
二是加强药械妆安全监管。合理制定2025年度药械化监管计划,按分级监管原则有序组织开展各类监管检查及专项检查。强化风险防控措施,全面提升我市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梯度培养检查员后备力量,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强化宣传引导,开展“全国安全用药月”、“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提高药械妆安全知识的社会知晓率。开展基层分局医疗器械经营环节交叉互查,推动形成区域协同、配合联动、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重点就锅炉、电梯、气瓶、燃气管道等方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落实“两个规定”压紧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推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总监、安全员及年度自测实现全覆盖。持续推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分级监管,全力构建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监管体系。聚焦痛难点,开展蒸汽发生器、起重机械“大容小标”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气瓶报废环节监管,实现气瓶制造、充装、检验的全流程监管。
四是加强工业品质量方面监管。持续深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线下实体店七日无理由退货工作,进一步拓宽计量器具“一秤一码”赋码范围。加大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持续强化电动自行车、灶管阀及消防产品领域专项行动,严格落实相关单位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围绕民生关注产品、特殊人群用品等,加大抽查力度,依法加强对抽检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提升市场监管领域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