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总结
来源: 启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5-01-20 08:53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人社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上级人社部门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民生为本、人才第一、就业优先”工作主线,落实落细各项稳就业保民生政策措施,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一是落实助企惠民政策。新春期间,出台《“暖春助企惠民促消费,奋力促进首季开门红”十条措施》,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全年共减免各项社保费2亿元;二是全力拓宽就业渠道。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38场,新建6家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个规范化零工市场,在云南阳宗海、富民县、青海同仁等地新建立劳务协作基地。截至目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269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人数825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2894人;三是切实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启东建筑工程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启东市科信技工学校成功通过社会评价(第三方)专家评审;成功举办启东市第二十届“为劳动者喝彩”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乡厨烹饪技能专场大赛;成功举办“科信杯”启东市第二十届“为劳动者喝彩”职业技能竞赛。四是积极鼓励和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出台《关于印发启东市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实施意见的通知》(启财建〔2024〕10号),鼓励和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支持成功自主创业人数1362人,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创业253人,成功自主创业带动稳定就业7139人。

(二)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截至目前,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8.64万人、22.95万人、13.70万人、15.14万人。为全市6429名特困人员全额代缴城乡居保费83.91万元;二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市企业退休职工84349人、遗属2720人,平均每月支出养老待遇2.4亿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1436万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228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48元,增加20元,增幅超8%;三是落实被征地农民保障。调整93号令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858元调整至每人每月886元;截至12月底,已完成市自规部门转来的29个征地批次的初审流转工作,已获省政府征地批复的批次20个,保障费用12463.87万元已拨付至我市被征地农民资金专户,新增586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国征)。地方性建设用地项目10个,保障费用9194万元已拨付至我市被征地农民资金专户,新增“未征先保”688人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带征)。四是平稳实施过渡性养老金调整办法。根据苏人社发〔2024〕4号文件精神,调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我市共涉及调整退休人员44270人,每月调整金额1074.8万元。

(三)聚焦战略性人才引培。一是兑现人才政策。今年累计为5267名人才发放生活津补贴、购房补贴等6065万元;二是开展人才招引活动。今年共组织150家重点企业赴50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引进高校毕业生4900余人,高技能人才取得职称人数指标20人,实际完成38人,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数申报400人;三是突出技能人才培养。全市企业获批技能人才自主认定单位资质15家,截至11月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取证2300人次,新增高级工235人、数字技能人才250人次;四是鼓励乡土人才创新创业。针对“乡土人才”开出政策定制“第一单”,今年获评南通市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1个。

(四)做优人事管理工作。一是做好各类公开招录工作。全年先后组织七批次共149家事业单位招聘358名,四批次部分单位公开招聘编外聘用人员39名;二是做好事业单位岗位及人员管理。指导审核20家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变更方案,完成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25人审批工作。按照要求选派教育、卫生、农业等系统共18名专业技术人才赴西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选派教育、卫生、农业等系统共9名专业技术人才赴同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组织110名新聘用事业单位人员初任培训;三是做好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管理工作。做好全市事业单位工资年报工作和工作人员工资奖金相关的审批工作;新录用事业人员的工资核定、到龄人员的退休审批、亡故人员抚恤金核定以及亡故人员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审批工作;四是做好科技人员优化服务工作。实施线上“不见面、无纸化”审批大中专毕业生职称初定电子证书842份,教育、卫生、建设等各系列中高级职称申报材料1680余份。春节慰问我市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人员和省突出贡献专家15人,发放慰问金3万元。

(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聚焦权益维护。全年受理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线索1600条,查处违法使用童工8件,移送公安4件,责令用人单位为6286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10217.39万元,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628件,涉及金额累计9725.03万元。受理工伤申请1681件,认定1587件,安排伤残鉴定974人,工伤康复完成60人,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认定86起,开展新业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目前已有约145名快递骑手申请,126人通过认定;二是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已建成企业调解组织15家,获评国家级、省级金牌调解组织各1家,市级金牌组织5家。会同总工会,在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实体运行基础上,于5月9日揭牌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

(六)提升人社服务质效。升级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查询功能,打造社保卡15分钟便民服务圈。目前全市12家社保卡合作银行,155个银行窗口实时制卡网点,实现社保卡立等可取;今年4月,与农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近办”社银合作正式挂牌对外服务,46家农商银行网点纳入其中(1家优质网点,45普通网点),全年社保服务办件量名列南通农商行网点全市前茅。

(七)强化政治引领。一是加强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利用党组会“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按月集中学习研讨,紧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与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青干,深刻打磨“青语 青愿”机关青年理论研学品牌,联合南通市局成功组织人社系统“青学青思 逐梦星火”市级机关青年理论研学活动,通过参观教育基地、理论宣讲、赠书揭牌等丰富形式,帮助青年干部在学习思考与实践感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积极进取中践行初心使命。二是强化党员管理。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创新学习模式,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维护党员先进性。建立健全党员考核评价机制,把工作业绩、组织生活参与度和学习成果等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激发党员积极性。设立“党员先锋岗”,公开征集践岗承诺,让党员在具体岗位上亮身份、作表率,彰显党员主动性。三是锻造过硬作风。持续深化“三治三促”作风提升专项行动,以“教育优先、预防在前”为导向构建抓早抓小监管体系,年度内实现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全覆盖,精准发现并高效纠正潜在作风问题。持续推进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凭借竞赛争优的激励机制,不断夯实服务群众的业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