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业创业有序推进。
一是落实积极就业创业政策。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落实兑现对各类创业对象、吸纳就业单位的奖励扶持政策,抓好新一轮就业创业惠民政策落地,充分释放政策整体效力。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7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二是推进创业载体平台建设。以吕四五金工具检测中心为依托,发挥国家级农民返乡创业基地作用,集聚创业、引领全民。推进省级创业型街道(镇)、社区(村)和园区创建工作,认真做好8个省级创业型街道(镇)、76个省级创业型社区(村)申报,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君启众创空间申报南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上半年,成功帮扶创业贷款者15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80万元,创业带动就业1180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118人,其中引领大学生创业116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564人。
三是狠抓重点群体就业援助。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失业职工、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群众,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和岗位安置等就业援助。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普查,加强失业登记管理系统维护,确保实名制登记率与就业服务率均达100%,及时掌握大学生就业动态。上半年举办各类招聘市场30场次,赴外招聘20场次,达成就业意向4700人次,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12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7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232人。
四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措施、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充分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地位,调动职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上半年组织73家企业15830名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同时对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2734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953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960人,创业培训463人。
五是深化苏陕结对就业扶贫。开展与西乡结对就业扶贫工作,帮助西乡的建档立卡劳动力56人来启务工。组织我市14家企业赴西乡举办2019年春风行动暨苏陕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提供4887个就业岗位,应聘人员达1100余人、法律政策咨询100人次;现场发放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等资料3200余份、现场达成务工意向324人,目前西乡籍员工在启务工152人。启东宾馆、柳工建机、韩华新能源、江苏神通等企业与西乡职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恒大旅游集团启东公司与西乡两河口镇签订了就业扶贫帮困协议,确保每年不少于10个建档立卡户劳动力来启就业。
六是积极开展企业用工服务。突出机电、船舶、建筑、医药化工等产业行业,开展对五十强企业和各园区新办企业进行调研,掌握企业用工需求,采集发布就业岗位9000个,加强与洛阳、西乡等17个劳务基地协作,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岗位、送培训”,开展“春风行动”和“就业援助月”活动,加大招聘力度,举行各类用工招聘会,深化与企业进行用工对接。上半年累计引进技术工人600多名。
(二)社会保障稳步开展。
一是社保改革纵深推进。妥善做好社会保险费征收职责划转,确保平稳过渡。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市378家单位纳入全省系统,参保在职职工15160人、离退休人数12455人,征收职业年金22543万元。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临时退休待遇审核工作,发放老金4394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100%。
二是社保扩面持续增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新业态从业人员、中断缴费人群为重点,加强参保登记信息比对,促进未参保人员参保缴费,社保扩面持续增强。截止6月底,全市参保企业5306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9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693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参保20.7万人,其中600元以上档次缴费人占总缴费85.04%。失业保险参保10.6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808万元。工伤参保11.58万人,征收工伤保险费2150万元。其中:工伤保险项目参保103家,征收项目工伤保险费550万元,项目参保率达100%.5~6月份待遇核定支付职能划转以来,支付工伤保险待遇262人次。企业职工新增参保企业349家,净增养老保险缴费职工3500人,新增退休人员4000人。
三是社保待遇稳步提升。做好2019年我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步调整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企业离退休人员6.8万人,上半年支付养老保险金87000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874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135元提高到148元,基础养老金发放28.84万人,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15.4万人。市财政对个人缴费补贴4748.25万元,基础养老金发放补贴17853万元。
四是社会保险费率降低政策落实。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降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今年5月1日起,按现有的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每月减少用人单位成本总额1100万元。
五是强化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开展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防控专项检查和失业保险内部控制制度检查,进一步完善了制度,优化了服务流程,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确保基金管理安全。
(三)人才开发卓有成效。
一是推动人才新政落地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意见》,围绕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事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来启创新创业的毕业生,发放生活津贴、购房补贴、交通补贴和入职补贴等。2019年一季度全市享受各津贴补贴664人,发放金额275.7万元,目前二季度人才综合补贴正在申报审核中。
二是加大引才引智工作力度。举办本地市场14场次,接洽高校毕业生5000名。赴外市场20场次,开展“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组织林洋电子、南通二建、托伦斯半导体等30家企业赴高校招聘,接洽毕业生1400余名。举办新春首场人才交流会、春季人才交流会,提供岗位4500个,应聘3200人次。已签约高校毕业生798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5人、本科547人、大专183人。积极与市局沟通,创新高职称、高学历人才招聘方式,对卫生紧缺技术人才采用直接面试的方式,成功招录22名。对基层卫生人才,采取校园直接面试的方式,成功招录18名;对以住招聘难度大的特殊专业人才,采取降低开考比例方式,成功招录65名。
三是提升人才培育载体质效。上半年,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博士1人。开展“双招双引”推介活动,先后参加第17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第十二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海外博士启东行、“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座谈会等活动。申报2019年双创博士后项目1家、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2家。全市13家就业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403个。
四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中远海运杯”职工技能竞赛(船体装配工、钳工大赛),中远海运集团、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南通市人社局等相关负责人到场观摩。充分发挥启东中远海运公共实训和职业技能人才竞赛基地作用,以第二届省“中远海运杯”职工技能大赛的举办为契机,借助启东中远海运获得省首批企业技能等级鉴定评价试点单位这个平台,积极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和技能等级评价,上半年我市职业技能鉴定1382人,其中高级工取证563人。组织企业职工参加技能竞赛560人。积极推荐启东润滑高级技师谭虎、乾朔高级技师王凯申报省级创新类高技能人才。
(四)人事管理严格规范。
事业单位招聘公开公平公正,公开招录工作人员240人,考试安全率100%。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扎实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变更、岗位变动聘用审核以及设岗系统信息维护工作。深入推进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和离休人员离休费调整到位。做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临时待遇审核工作。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能等级晋升报名审核工作。推进科技人员管理工作,新增专业技术人员5280人,知识更新培训11749人次。
(五)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上半年,受理举报投诉162件、立案78件,发出限期改正指令书80份,行政处理、处罚10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 2件,案件按期结案率100%。为964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647.92万元,为163名劳动者补缴社会保险费268.62万元。突出企业拖欠工资治理。开展以工资支付为重点的专项检查,责令17家欠薪的企业限期整改,为585名职工清理欠薪178.72万元。推进工程建设领域 “四项制度”建设。在住建、交通、水务等领域做到工资保证金、实名制管理、按月足额发放工资等制度覆盖率100%,分账制管理制度覆盖率97%,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突出各类专项检查。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专项检查,责令18家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单位加以整改。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责令1家单位和个人停止职业中介活动。全面实施“互联网+书面审查”,完成412家用人单位的书面审查申报审核工作。突出“双随机、一公开”巡查。加强对221家用人单位“双随机、一公开”巡查,落实对其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开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受理427件,其中,不符立案条件的42件,当期审结385件。裁决、调解、其他方式结案分别为80件、258件、47件。涉及劳动者580人、累计金额2205.77万元。按期结案率99%、调解成功率73%、终局裁决率46%。仲裁管理信息系统按期运行率为99%,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厅要求。网上调解平台登记案件74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坚持阳光仲裁,开展“仲裁开放月”庭审观摩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提升服务质效。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争议调解与仲裁的有序衔接,做好基层调解组织调解书的仲裁审查确认工作。提升全市劳动人事争议网上调解服务平台运行水平,将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完成对164家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其中,本市企业82家、国有企业33家,省级企业49家。组织力量参加南通市第三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调解员岗位业务技能竞赛,取得个人成绩全市第十名的佳绩。
三是开展工伤认定优化服务。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伤认定办理质效。上半年受理工伤案件597件,认定565件,不予认定等情形14件,正在调查18件。组织劳动能力鉴定2次,鉴定365人。完成行政复议6起、行政诉讼13起。对46件群众信访,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六)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全面梳理公共服务事项,编制服务指南,清理民生服务事项中繁文缛节和不必要证明,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借助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实现权力事项网办率100%、不见面率95.76%,即办件占比38.56% ,权力事项办件承诺时间比法定时间压缩50%,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不断提升网办效率,发挥线上审批优势,力争做到随到随办、即到即办。
二是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窗口网络协同推进,在社会保险经办系统与南通社保网络并网后,进一步优化整合社会保险业务办理流程,实现“一站办理”、“一窗办结”,并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参保单位足不出户即可实现网办,使得社会保险申报更为便捷。
三是充分应用社保大数据实现社会保障卡自助办理。在政务大厅窗口处设立包含人社自助查询机、自助拍照机和社保卡自助制卡机的人社全自助服务站,让群众享受全自助式办卡服务,简便快捷。
四是按照“服务向下延伸”的原则,通过村委会开展社保卡常态管理。全市设立了近300个社保卡农村服务网点,并专门开发了一套功能完善、操作方便的社保卡发放管理应用系统。同时,为方便居民参保和查询社保记录,在全省率先将326台自助便民终端放到乡村和城市社区,进一步帮助群众实现少跑路。社保卡制作30429张,社保卡发放30033张,发放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