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来源: 启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3-07-28 09:38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人社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上级人社部门要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落实落细各项稳就业保民生政策措施,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稳定就业形势,实现第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278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25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72人。一是全力推动助企惠民政策落实。全面落实社保降费、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用工奖补、一次性留工培训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助企惠民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确保就业大局稳定。1~5月共减免各项社保费7759万元,1~6月,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资金达7950.62万元。二是全力做好企业用工保障服务。深入开展挂钩重点产业、千人千企结对服务、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调查等活动,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推行“一企一策”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全覆盖。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精准搭建平台。截至6月9日,共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活动、新春大型招聘会、吾悦广场大型现场招聘会、迎三八大型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40场次,累计参会企业450家,提供就业岗位15046个, 进场求职7373人,达成意向2382人。三是全力助企纾解用工难题。强化劳务协作对接,把用工招聘会办到劳务基地。上半年组织30多家企业远赴陕西汉中、西乡、贵州镇宁等4个劳务基地,开展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提供岗位3579个、进场3150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00人。开展陕西西乡、留坝、渭南等地来启务工专车点对点送工服务,保证务工人员100多人及时有序返岗。在陕西临渭、留坝、石泉等地建立劳务基地,与西安工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后期将优先向我市输入专业对口人才。四是切实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地位,鼓励引导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提升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1~5月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300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2174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500人。五是积极鼓励和扶持创业带动就业。通过人社公众平台、重点金融机构,积极向高校毕业生和城乡失业人员宣传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个人创业商业贷款贴息、初创补贴等政策,鼓励和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截至5月底开展创业培训46人。

二、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工作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突出社会保障提标扩面,进一步夯实社保工作基础,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持续推进机保制度改革。截至5月底全市参保单位纳入省系统392家、参保缴费15811人,参保率达100%。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5607万元(含财政补贴23464万元)。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待遇12816人,基本养老金支出45201万元。职业年金征缴率100%。累计归集省职业年金组11159万元。二是积极推进社保提标扩面。纵深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聚焦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推进精准扩面,规范征缴。1~5月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18.1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4.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3.58万人。建筑业新开工项目工伤保险新开工项目56个,参保率100%。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2.15万人。落实困难群体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政策,为全市6670名特困人员全额代缴城乡居保费81万元。三是规范有序开展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作。截止5月底配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完成5个项目新增地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南通审核工作,涉及被征地农民868人。推进87号文件保障对象一体化平台的信息录入及保障落实工作,已办理两个批次242人。93号令新增六个批次,将1499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被征地农民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4106人5297万元;退返被征地农民上年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10961人10007万元;享受93号令养老补助12788人。四是及时足额计发退休人员待遇。1~5月共办理各类退休2628人,其中正常到龄2596人;提前退休初审报南通审批特殊工种21人、病退9人、军转干部提前退休2人。全市企业退休职工75928人、遗属2676人,平均每月支出养老待遇 1.97亿元,人均月养老金2576.6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4415.6万元。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30.59万人,发放总金额37300万元。2023年基础养老金从上年末每人每月211元,调整至228元,每人每月增加17元,此项工作6月份已实施并将在7月份发放到位。五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落实《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修订完善各项内控制度,深入开展社保基金安全评估。依托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平台,创新社保基金非现场监督的模式,常态化开展疑点数据核查,降低基金管理风险。1~5月通过平台推送的198条疑点数据,已全部办结完毕。归集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资金3.78亿元,完成率100%。

三、创新开展人才开发工作

聚焦人才强市战略,贯彻落实我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通过政策激励、招引活动、载体培育、技能培养等举措,推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兑现人才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和导向作用,全面落实人才引进奖补、购房补贴等政策,优化办理流程,简化申报程序,及时高效兑现政策待遇。上半年发放各类人才生活津补贴、购房补贴等5430.29万元惠及5605人次。二是积极开展人才招引活动。开展企业进校园活动,组织我市200多家重点企业先后赴上海、西安、南京等32多所高校进行校园招聘,提供岗位3200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00多人。会同团市委开展“青春留启,青雁归巢”招聘活动,参会企业60多家,提供岗位1000个,达成就业意向200多人。开展本地市场招聘活动,提供高校毕业生岗位4133个、进场求职7371人,达成就业初步意向2382人。三是深化人才培育载体建设。推进清华博士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乡村振兴、公共治理等新兴产业,做好企业的技术课题征集、专业对口招录,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我市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共33家,1~5月新增7家,提供就业见习岗位912个、组织见习368人。新增留学回国人员27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参保2244人。推进乡土人才挖掘培养,上半年申报省级乡土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1个。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全市企业获批自主认定单位资质14家、上半年新增2家。推进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海四达博士工作站已引进博士1名,南通泰胜蓝岛今年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博士组织专家召开开题报告会,工作站计划再引进在职博士2人。申报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分别是捷捷微电子和吉莱微电子。四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培育激励的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开展留岗培训、职业技能自主认定,推动实施订单班、定向培养等校地、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不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1~5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4400人、取证3749人,新增高级工191人、技师11人、数字技能人才409人。预计1~6月,职业技能取证4500人,新增高级工300人。

四、做实做优人事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工作。坚持“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采取联考与自主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四批次82家事业单位308个岗位的人员招录,确保考试安全率100%。4月1日组织了2023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涉及69个岗位2822名考生,全市设97个考场,抽调监考等工作人员近300人,从考场设置、考务培训、交通疏导、医疗保障、现场安保等方面入手,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圆满完成了本次公开招聘笔试工作。统一扎口做好全市编外聘用人员公开招聘工作。配合组织部做好2023年事业人员公开选调工作人员。二是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及时督促指导编制、职能发生变化的单位开展岗位设置变更调整,最大限度优化相关单位岗位结构,兼顾好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认真做好事业单位新招录人员、调动人员、转正定级人员等聘用工作。三是做好科技人员优化服务工作。依托省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第一季度初定大中专毕业生初级职称103人。完成了南通建设工程高级职称评委专家库成员、启东市综合工程中级职称评委库成员、启东市中小学一级职称评委库成员的调整推荐工作。春节慰问我市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人员和省突出贡献专家18人,发放慰问金3.6万元。申报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人员2人,获南通推荐上报审批1人。

五、积极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一是着力推进根治欠薪工作。为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工程建设领域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春季专项行动,对全市所有在建工程开展拉网式排查,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形成问题项目清单,逐一对帐销号,坚决杜绝新增欠薪问题。检查在建工程项目240个,责令对建设单位22个存在问题的工程项目违法行为进行限期整改。二是认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推广“互联网+”书面审查,全流程在线不见面办理,提供全方位线上用工指导服务。联合市检察院、公安局、文旅局等部门开展旅馆、酒吧、歌舞娱乐场所等“三类场所”未成年保护专项行动,并加强对违法使用童工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使用童工、侵害女职工特殊劳动权益等劳动用工领域违法行为。三是切实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受理来信来访举报投诉181件,12333、12345热线投诉单1545件,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线索共541条,信访件、网络舆情等11件。责令用人单位为4251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1.194亿元。案件按期结案率100%。四是阳光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设立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站,对弱势劳动者开辟“绿色维权通道”。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基层组织建设,全市已建成企业调解组织13家,今年新增1家。截止5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646件,10人以上集体争议2件,涉及劳动者733人,涉及金额累计2444.73万元。五是依法开展工伤调查和认定工作。坚持规范公正开展工伤调查和认定,实行工伤认定、鉴定、待遇支付一站式办理,1~5月受理工伤申请656件,认定工伤619件,认定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20起。第一季度两批次骨科伤残鉴定403人、工伤康复完成33人。六是认真做好行政诉讼(复议)及来信来访处置。1~5月处理行政诉讼案件21起、行政复议8起。累计办理各类信访案件2611件。坚持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接受12333热线咨询电话2.61万个,综合服务满意度99.5%。承办人大建议24件、政协提案23件。

六、努力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一是新增社保卡合作银行和即时发放网点。上半年我市新增3家社保卡合作银行和36个社保卡即时发放网点,截至目前全市有11家社保卡合作银行,155个银行窗口实时制卡网点,方便老百姓制卡,所有网点制作社保卡均实行立等可取。二是加快第三代社保卡发放。通过与银行紧密合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推行社保卡业务线上办、就近办。截至目前全市新增、补换第三代社保卡35万张,累计发放第三代社保卡48.8万张,第三代社保卡今年发放数和累计发放数在南通各县市(区)均排名第一。三是升级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功能。加强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市所有镇村服务站购置办公设备,安装省一体化平台所需硬件设备(高拍仪、签批屏),实现人社服务事项就近办。在吕四港镇、寅阳镇便民服务中心添置人社自助查询机,开展区镇便民服务中心自助终端服务试点,实现社保、就业等人社多个事项的自助查询。四是做好退休人员资格认证便民服务。坚持便民高效原则,灵活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生存资格认证,截止5月底已有55617人完成生存资格认证,占年度认证工作的75%。其中通过自助认证的有53930人。其现场认证5639人、信函认证186人,极大地解决了行动不便人员和常年在外人员的认证难题。五是深化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数据整合共享为主线,对我局48个行政权力事项、281个公共服务事项进行逐一梳理,进一步优化事项办理流程,编制政务服务指南,积极推行“就业服务一件事”、“退休一件事”,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1~5月,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办件量为262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