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人社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上级人社部门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民生为本、人才第一、就业优先”工作主线,落实落细各项稳就业保民生政策措施,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5318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251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40人。一是全力推动助企惠民政策落实。全面落实社保降费、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用工奖补等助企惠民政策,深入开展千人千企结对服务、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调查等活动,推行“一企一策”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新春期间,出台《“暖春助企惠民促消费,奋力促进首季开门红”十条措施》,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确保就业大局稳定。截至5月底,共减免各项社保费7759万元。二是全力拓宽就业渠道。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全覆盖。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今年以来,共举办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新春大型招聘会、“庆五一 迎五四”大型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61场次,累计参会企业428家,提供就业岗位19614个, 进场求职10040人,达成意向2673人;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样板间,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上半年,新建4家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帮扶困难群体就业255人,新创设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34人;三是全力助企纾解用工难题。强化劳务协作对接,上半年组织100多家企业远赴陕西西乡、山西长治、山西运城、陕西理工大学等地开展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提供岗位3579个、进场3150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00人,组织陕西西乡、长治等地来启务工专车点对点送工服务;不断优化驻外劳务基地质量,在云南阳宗海、富民县等地新建立劳务基地展开合作。四是切实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73人,启东建筑工程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启东市科信技工学校成功通过社会评价(第三方)专家评审;以餐饮业作为重要突破口,成功举办启东市第二十届“为劳动者喝彩”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乡厨烹饪技能专场大赛。五是积极鼓励和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出台《关于印发启东市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实施意见的通知》(启财建〔2024〕10号),联动市管局调取新增创业人员信息,积极宣传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上半年,支持成功自主创业人数1330人,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创业252人,成功自主创业带动稳定就业5916人。
(二)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工作。一是扎实推进社保参保扩面。聚焦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分类施策、精准扩面、规范征缴。截至5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18.3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4.5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3.73万人。建筑业新开工项目工伤保险新开工项目44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2.05万人。落实困难群体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政策,为全市6282名困难群体全额代缴城乡居保费62.82万元。对2500名低保、重残人员进行慈善补助,人均补助标准120元,补助资金30万元已划入补助对象个人账户。二是规范有序开展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作。新增用地项目(含非国征)基本实现“即征即保”;调整93号令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858元调整至每人每月886元,并从2023年7月起补发;待遇发放更加规范,实现待遇直接发放至个人银行卡,规避由乡镇代发可能存在侵占挪用的风险。三是及时足额计发退休人员待遇。1-6月份共办理各类退休2798人,全市企业退休职工82293人、遗属2768人,平均每月支出养老待遇2.3亿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3855.49万元;全市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31.82万人59305万元。四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创新社保基金非现场监督模式,常态化开展疑点数据核查,降低基金管理风险。归集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资金3.47亿元,完成率100%。五是提升便民服务质量。全市目前共有12家社保卡合作银行、155个银行窗口实时制卡网点,覆盖全市,实现制卡立等可取,截至5月底我市电子社保卡签发达80万份,人口覆盖率83%,在南通各县市(区)名列前茅,超额完成人社事业发展计划中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任务。
(三)创新开展人才开发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兑现人才政策。全面落实人才引进各项奖补政策,优化办理流程,简化申报程序,及时高效兑现政策待遇。上半年发放各类人才综合补贴6065万元惠及5267人。二是积极开展人才招引活动。组织我市80多家重点企业先后赴上海、南京、长春等29所高校进行校园招聘,提供岗位3500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00多人;今年上半年,新增高校毕业生参保1132人,新增留学归国人数32人。三是深化人才培育载体建设。积极筹备清华博士来启社会实践工作,实现“政府+学校+社会”三位联动,暑期将有6名清华博士来启赴大数据局和东成机电参与社会实践,帮助政府和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我市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共50家,今年新增7家,新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049个,组织见习人员上岗675人;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全市企业获批自主认定单位资质15家;申报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分别是药源生物科技、孚创动力和吉莱微电子。四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培育激励的实施细则》,推动实施订单班、定向培养等校地、校企合作模式,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今年上半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取证1400人,新增高级工162人、数字技能人才176人。
(四)积极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一是着力推进根治欠薪工作。规范区镇、部门衔接联动机制,确保投诉渠道畅通和首问负责制度,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安薪行动”,责令用人单位为5168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8908.46万元;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工资保证金制度,完成保证金备案项目222个。二是认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推广“互联网+”书面审查,全流程在线不见面办理,提供全方位线上用工指导服务;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320家;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开出“用工处方”,集中排查化解劳动关系风险隐患。三是阳光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设立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基层组织建设,全市已建成企业调解组织15家,自主完成劳动争议调解94起。截至6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700件,10人以上集体争议2件。四是依法开展工伤调查和认定工作。实行工伤认定、鉴定、待遇支付一站式办理,上半年受理工伤申请917件,工伤认定866件,认定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31起,工伤康复完成36人;开展新业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目前已有约120名快递骑手申请,85人通过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