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中交一航局启东海上风电场项目组智斗气象、巧战风浪,创下单月打下14根桩的最高纪录


来源 : 启东日报 发布时间 : 2021-04-16 访问次数 :
【字体 :

3月30日晚,随着打桩锤的隆隆巨响,海面泛起涟漪。起重船液压锤“一锤定音”后,由中交一航局总承包分公司与一公司共同承建的启东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完成H1-25号钢管桩沉桩任务,这是该项目在3月份打下的第14根钢管桩。

江苏华威启东海上风电场项目是目前国内单体容量最大、风机安装种类最多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中交一航局历史上标额最大、体量最大的全断面海上风电项目。在启东这片海况多变的海域,单套海上船机设备单月沉桩14根,钢管桩总重量达1.4万吨,相当于2座埃菲尔铁塔的用钢量,刷新江苏海上风电领域单月沉桩的最高纪录,也创下了中交一航局单月单桩沉桩的最高纪录。

精准“号脉”施工窗口期

“14根?这个月的计划是不是过于乐观了?”业主和总包方在了解到项目的沉桩计划后纷纷质疑。单月在海上沉桩14根,工期紧张只是一个方面,海况恶劣、地质条件差,都是千吨沉桩绕不开的难题,因此这份计划书在业主和总包方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

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施工窗口期就是‘生命’,把‘看天吃饭’变成‘知天而作’,这事就成了一半。”项目工程部部长夏涛拿着施工可行性分析解释说,“我们与南通市气象局签订了气象服务合同,安排专业人员在施工现场实时观测、记录天气变化,并与业主、总包以及其他兄弟单位一起建立了启东近海气象信息平台,通过中信海洋、Windy、渔信通等各类软件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把准施工窗口期的‘命脉’,依靠这些数据支撑,我们相信单月沉桩14根不是天方夜谭。”

分秒必争里的“科学密码”

虽然有气象分析作保障,但3月份施工窗口期只有短短15天也是不争的事实,加上窗口期并不连续,有时甚至只有一、两个小时的施工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要“一天一桩”沉下两座“埃菲尔铁塔”一样重的14根钢管桩,对于风电领域所有施工团队而言无疑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也难怪业主和总包方心里犯嘀咕。

但项目部自有“解题”妙招。经过近一年沉淀,项目部在启东风场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施工经验”:起重船抛锚定位、稳桩平台搭设、运桩船驻位、钢管桩起吊入龙口、钢管桩自沉、桩体垂直度调整、安装液压锤……每一项工序项目部都针对不同海况、不同施工条件精确到每一分钟。

“3月份我们在海上飘了30天,随时待命,起风时驻位,风力小时搭平台,天气晴好时沉桩……”夏涛说,根据施工需要,项目部做足策划,面对复杂海况、短暂有效作业期等困难情况,提前谋划施工方案,组织协调船舶,抢先进行沉桩装船作业,优化船舶抛锚方案,提前做好平台移位及搭建准备,科学安排沉桩各项工序,“我敢拍胸脯说,我们没有浪费哪怕一分钟的施工窗口期。”夏涛表示。

除此之外,项目部还通过为职工在海上“安家”以攻克窗口期不连续、施工间断的问题,并想方设法优化船舶抛锚方案提高沉桩工效,以标准化液压操作工装攻克多套多类型稳桩平台操作统一、应急互补等难题。

风电场上的“拼命三郎”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安全员王水林笑道。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和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这些日子他也扎根在海上,一熬就是几宿,他的身后,夜晚的海面上灯火通明,船上的党员突击队队旗迎风飘扬,别在胸口的党徽熠熠闪光。

结合施工进度,项目部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先后开展“五员五建”主题党建活动、“三课堂三提升”党史学习教育,以多种形式激发全员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工作实效。

施工员夏特是去年新进项目部的大学生,他在船上一呆就是一个月。海上信号差,他与远在异地的女友一个月都没能能聊上几句,同学、朋友还以为他失联了。“每次只要一上船都没有工夫看手机,女朋友肯定会埋怨,但她也能理解我。”夏特摸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虽然‘与世隔绝’,但看到施工日志上每日完成沉桩的进度,看着一根根钢桩入海,就觉得什么都是值得的。”

项目副经理高磊提起三月沉桩创下江苏省记录的施工成绩,眼角都带着笑意,“突破海况制约,一步一个脚印地干,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破了沉桩纪录的确不容易,但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交一航局项目组全体人员在启东近海智斗气象,巧战风浪,凝聚全员智慧,焕发昂扬斗志,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解决了钢管桩海底之旅一系列难题,3月份,两座“埃菲尔铁塔”应声入海。业主项目经理称赞道:“咱们的团队不愧是‘铁军’,中交一航局的速度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