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水在高温下蒸腾,远方的海面因为刺眼的阳光变得有些模糊。烈日下,走在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呼吸都显得格外吃力。
但对于中交天津航道局的吴拓来说,已是今非昔比了。五年前,这里没有可走的公路,在一路颠簸中到达港区,看到的港池像个“矿”,除了泥土和海水,什么都没有。
吹填造地、建设道路、建造堤坝,5年里,吴拓他们一刻不停歇,一步一步将存在于图纸上的环抱式港池变为“成品”。以为环保式港池配套全部完成后就能离开,公司又接到了新任务,江苏新出海口起步港区——吕四港区配套道路工程建设,吴拓选择了坚守。
“从无到有,凝聚了很多人的努力。年底开港,我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吴拓说。
悄悄积累,静待风来
吕四港,北临黄海,南靠长江,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建港条件。在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贤士名人在这里开疆拓土、筑堤挡浪、绘就蓝图。
多年来,我市先后委托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规划科研机构,对吕四港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编制完成了《南通港吕四港区总体规划》《吕四渔港经济区总体规划》《南通港吕四港区吕四作业区环抱式港池控制性规划》等沿海发展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不断完善以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规划体系,形成了“世界级”开发建设规划。
昔日略显寂静的吕四渔港,由此踏上了华丽转身的征程,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为有效开发利用吕四港突出的港口发展区位优势、丰富的滩涂土地资源、良好的岸线资源和日臻完善的集疏运条件,我市突破传统的“宽边滩、长栈桥”港口开发模式对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制约,促进港口建设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经过大量研究规划论证,提出了在吕四边滩建设大型环抱式港池的开发设想。
根据这一大胆的设想和科学的规划施工,环抱式港池在短期内演绎了沧海变桑田的神话。2012年,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在大洋港以东至大唐电厂西侧浅滩区域,整体通过滩涂围垦、开挖,建设环抱式港池项目,港池总体呈翼形布局,并设置防沙堤,通过6公里支航道与规划的10万吨级深水航道相连。2018年工程完工,形成建设用地约3.3万亩,深水岸线22公里,可建5~10万吨等级的深水泊位60多个。
站在环抱式港池向西眺望,吕四国家级中心渔港跃入眼帘。作为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最大人工渔港,吕四渔港岸线长约7663米,可停泊渔船约2300艘,年鱼货卸港量可达30万吨,是国内规模最大、布局最合理、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性人工渔港。
作为南通沿海第一条人工深水航道,吕四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总长约53400米,根据交通运输部要求,航道按两个阶段建设,一期工程先按5万吨级建设,该阶段工程已于2015年12月15日通过交工验收;第二阶段工程达到满足10万吨级散货船单向乘潮通航的要求,该阶段工程已于2019年3月6日通过交工验收。
至此,以上海港为中心,一小时范围内,南有洋山港、北有吕四港,“一体两翼”格局呼之欲出,吕四港将为南通“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向海而兴,勇敢跨越,吕四港慢慢积淀,为书写绚丽的蓝色华章做好准备。
风起云涌,迎潮鼓帆
7月18日,在通州湾吕四作业区西港池A标段,9#泊位主体工程完工,标志着吕四起步港区已具备停靠大型船舶的能力,为年底开港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4月初,《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对外发布,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根据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的联合批复,通州湾港区规划深水岸线37.3公里,规划建设5万吨级码头泊位30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86个。
随后,南通明确,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的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推动沿海港口规划“一张图”、布局“一盘棋”、资源“一本账”,构建市级统筹、各板块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把沿海的洋口港、海门港、吕四港纳入“大通州湾”,由各自为政乃至相互竞争变为一体共生,更好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其中,以吕四港作业区为起步港区,布局集装箱码头和通用码头,在吕四港片区协同发展现代物流和海洋文化旅游。市委常委、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裕兵介绍,吕四港拥有30公里深水岸线,10万吨级进港航道去年3月份通过交工验收,已形成3.3万亩建设用地,是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内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吕四港区拥有一个10万吨级LNG液化码头和两个5万吨级综合海运码头。吕四港拿到“大通州湾”入场券是必然的。
作为南通未来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增长极,“大通州湾”新出海口起步港区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去年,吕四港作业区港口、码头、航道、铁路集疏运体系已全部开工建设,以“起步即冲刺”的战斗姿态,紧扣时点狠抓推进,确保实现“一年建设、两年开港、三年成规模”的目标。
市委、市政府迅速组建江苏新出海口吕四港作业区起步工程建设指挥部,按照2021年底开港的时间要求,对新出海口“起步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梳理分解,形成了吕四港“2+2”码头、吕四港进港航道、内河转运码头、洋吕铁路、疏港公路和港区道路“六大工程”责任体系。
其中,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工程总投资估算46亿元,位于吕四港作业区西港池南侧,工程涉及众多跨专业技术,如水利、市政、机电、通讯等方面,相当于港口建设的一部集大成的教科书。工程施工使用的大型设备多达上百台套,每天有1200多名工人施工作业。目前,“2+2”码头工程的水下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水面工程正加紧实施,土建工程预计今年8月底结束,确保今年年底开港。
“向海,向未来!”在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叠加的时代风口上,吕四港人以“海进江、江出海”双向集散优势,深度参与江苏新出海口建设,全力打造江海联运枢纽的重要节点,大港的宏伟画卷正徐徐铺开。
风云汇聚,迎风起航
7月5日,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化工新材料工业园内,广汇能源综合物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建造目前容积最大的5号LNG储罐。该项目设计最大容积20万立方米,储罐“外壳”已浇筑成型,预计明年下半年全面建成投产。截至目前,广汇能源已投入固定资产40亿元,建成4个LNG储罐,储存能力达42万立方米,年周转能力可达300万吨,其中80%用于保障南通及江苏地区的天然气供应。
近年来,吕四港经济开发区聚焦“建设世界一流海港、发展千亿临港产业、打造美丽生态港城”目标定位,全力打造引领沿海崛起的新增长极,初步形成了以吕四港城为核心,渔港和商港为依托,产业区、物流区、渔港区为载体的“一城双港三区”格局。园区内大唐电厂、广汇能源、华峰超纤等重点企业相继投产见效,益海嘉里金龙鱼、东方雨虹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相继落户,千亿级临港产业雏形初显。
位于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的华峰新材料产业园,由江苏华峰超纤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计划总投资300亿元,主要由超纤一体化和可降解新材料一体化2个项目组成。超纤一体化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具备超亿米的超纤生产产能,2019年,实现应税销售超22亿元。两个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应税销售总额达300亿元。据悉,华峰在可降解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的产品是国际首创,填补了国内外工业化高效使用二氧化碳生产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空白。
“吕四港是块风水宝地,华峰项目进展如此顺利,得益于各级政府的优质高效服务。”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说。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上政府的高质量服务,如今,吕四港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投资热土。吕四港开发区发挥“深水港口+产业腹地”的比较优势,加速推进在手在谈项目落户速度,实施新材料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建立以一把手为总指挥的招商指挥部,并将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上海,设立三大板块六大分局,共派驻20余名专职人员驻外招商,以上海、苏南、北京、深圳等区域为核心,主攻新材料、临港智能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海洋风情休闲旅游等产业方面的龙头企业、央企国企、世界500强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招大商、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今年以来,吕四港经济开发区以“起步即冲刺”的决心,五加二、白加黑,倒轧时点,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上半年各项主要指标全线飘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规模工业应税销售增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1.4%、95%、52%、100%,新开工6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潘瑾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