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09(2009年政府工作目标和总体思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1-05 累计次数: 字体:[ ]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起始之年。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已经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导,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明显减弱。受此不利影响,我国外贸出口明显趋缓,股市、房市持续低迷,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经济下行风险有所增大。在充分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保增长、促发展”的决策部署,出台了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利好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将全面释放我市江海联动开发的强劲活力。同时,随着崇启大桥的开工建设,启东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全面转变为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更加凸显。加之近几年来经济社会的持续跨越发展,综合实力、发展动力、市场主体活力都大大增强,全市上下群策群力、抢抓机遇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把严峻的形势判断得更全面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机遇把握得更及时一些,把优势发挥得更充足一些,把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不断趋利避害,沉着应对,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放大桥港优势、转变发展方式”的工作主题,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江海联动开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争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夯实基础,奋力开创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局面。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371亿元,增长14%左右。其中,一产增加值41亿元,增长4%;二产增加值202亿元,增长15.5%;三产增加值128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42亿元,增长20.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5亿元,增长2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增长2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5‰以内。
        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年政府工作将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抢抓机遇、增强实力。必须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全面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力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投资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努力形成有效投资增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实现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基础。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根据经济形势新变化和企业发展新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新的政策举措,更好地发挥政府资源的导向作用,更好地发挥财政、金融、税收的调节作用,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促进企业提质扩量,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坚持好中求快、转型升级。必须突出好字优先,把放大桥港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途径,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扩大产学研合作,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既保持增长又提高质量的双重目标;提升产业集聚集约水平,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基本方向和根本要求,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力度,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实施农村实事工程,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必须在依靠群众、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城乡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