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来源: 启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时间:2024-06-21 累计次数: 字体:[ ]

为认真落实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部署,切实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快推进启东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自然资发〔2020〕187号)相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启东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强化农田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生态品质为重点,在全面分析启东市自然资源禀赋和主要生态问题基础上,与《江苏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南通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启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充分衔接,识别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提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主要任务、重大工程、时序安排和保障措施。现将《规划》主要情况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长期以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2018年3月,机构改革以后,由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职责,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和修复。2020年9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统筹谋划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合理分区、重点工程等,逐步推进国土空间全域生态保护修复的要求。2020年11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的编制工作,探索并深入推进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制定《江苏省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编制指南》,要求明确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格局、重点任务、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为建设“两争一前列”、“强富美高”美丽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部、省相关要求,为优化配置国土空间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构筑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践行并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局组织编制了《启东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

二、编制过程

2021年4月,我局启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基础资料收集。依据基础资料对我市已开展的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类规划或工程项目进行评估,总结实施成效与存在问题,分析国土空间利用现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评价,系统诊断生态问题,识别生态安全格局预判生态风险。

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江苏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南通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启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相关专项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明确保护修复思路和目标任务,并进行具体部署,合理制定2035 年的总体愿景和阶段目标,科学确定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系统分析自然地理与生态安全格局,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方案和基础评价结果,综合划定保护修复分区,提出分区保护修复方向。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问题的紧迫性、严重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识别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确定重点工程和项目,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依据确定的规划目标、任务和工程项目安排情况,按照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编制指南,编制规划文本、说明、图件和数据库成果。

为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划成果,2023年4月19—26日,我局先后征求了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及各镇(园区)意见,根据部门及镇(园区)意见对规划成果进行了修改完善;2023年7月12日,我局组织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局等部门召开规划成果座谈会暨生态修复项目落地上图会议,重点对规划涉及的生态修复重点项目进行了梳理,配合编制单位完成重点生态修复项目落地上图;2023年12月14日,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了审查论证;2024年3月6日—7日,我局再次征求了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意见,对规划成果做了进一步完善;2024年3月20日,市司法局出具了法制审核意见书,建议将规划增列为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根据司法局意见,2024年3月22日—4月21日,在启东市政府网站“民意征集”栏对规划公开征集公众意见。经上述程序,形成了《启东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报批稿。

三、主要内容

(一)制定了目标愿景和规划指标

规划目标愿景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提前达峰后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成美丽启东样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生态恢复取得明显成效,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步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区域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根据《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编制指南》的相关要求,结合启东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情况,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省、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规划确定了生态质量和修复治理2大类23项指标。

(二)划定了保护修复分区和生态修复带

综合考虑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重要生态问题和生态保护修复目标、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质量、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对生态系统受损、退化和破坏的程度及生态修复的价值和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落实江苏省、南通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总体格局,形成“三片四区两带”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

“三片”包括农林生态保护片、江海生态保护片、洲岛生态保护片,“四区”包括江海城区人居环境整治区、寅阳特色经济区人居环境整治区、吕四海洋经济区人居环境整治区和江海产业经济区人居环境整治区,“两带”包括长江沿线生态保护修复带和滨海沿岸生态保护修复带。

(三)明确了生态保护和修复主要任务和重点区域

规划明确生态保护和修复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二是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加快重要湿地修复与治理以及重点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三是开展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安全保障;四是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农用地整理,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农村居民点撤并复垦,加强村庄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完善农村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新农村;五是开展城镇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城市内外生态系统,修复城内自然生态系统,优化城市生态网络结构,增加城市韧性和通透力;六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网络格局建设,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保护和恢复动植物栖息地及其迁徙廊道,有效避免和治理外来物种入侵。

在“三片四区两带”的修复分区基础上,结合全市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生态保护网络构建中的基础生态屏障、核心源地和重要生态廊道、关键生态节点,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高、生态敏感性高或生态系统恢复力弱的区域,省、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全市生态问题诊断中迫切修复的区域,规划主要确定 4大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即:长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区域、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区域、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区域、城镇空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区域。

长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区域重点为巩固提升重点入江河道水质,协同推进长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打造最美滨江岸线,严格保护长江生态;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区域重点为积极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强化海洋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区域重点为持续推进农用地整治,有序开展工矿废弃地、闲置低效以及碎片化建设用地整治,探索推动宅基地有偿退出,推动建设用地减量化;城镇空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区域重点为推进城镇全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进行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开展城市景观与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城市地质灾害防治与修复等。

(四)部署了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项目

规划部署了10大类共计45项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项目。其中,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工程项目3项,海洋生态治理项目9项,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工程项目1项,农业空间治理项目4项,水域空间保护修复工程22项,治理能力提升工程2项,盐碱地综合改造1项,人居环境整治工程1项,和美海岛建设工程1项,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1项。规划执行过程中,具体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更新。

四、基本框架

《规划》共分九个章节。

第一章,总则。明确了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规划任务、规划的范围和期限以及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现状与本底。依据基础资料阐述了全市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全市生态本底,对以往生态保护和修复相关工作成效进行了总结。

第三章,主要生态问题。结合我市地理区位和现实情况总结分析了全市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生态资源利用问题、生态系统质量问题、生态空间冲突问题以及中长期生态安全趋势。

第四章,总体要求和规划目标。制定了规划期内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目标愿景,根据《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编制指南》的相关要求,确定了生态质量和修复治理2大类23项指标。

第五章,保护修复分区和生态修复带。以生态本底、资源状况和城乡发展格局为基础,瞄准提升启东市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加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总目标,整合启东市域现有生态资源,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相互融合的生态空间基底,凸显启东市现代滨江临海田园城市空间格局,形成“三片四区两带”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格局。

第六章,主要任务和重点区域。明确了六项主要任务,一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二是开展湿地生态修复,三是开展水环境和水生态修复,四是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五是开展城镇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六是系统推进生态保护网络格局建设;确定 4大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即:长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区域、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区域、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区域、城镇空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区域。

第七章,工程项目部署。确定了五类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体系,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工程、农业空间保护修复工程、城镇空间保护修复工程、跨空间保护修复工程,在此基础上部署了规划期内10大类共计45项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项目。

第八章,规划实施效益。综合考虑规划期内生态保护和修复活动的实施范围、预期目标、工程内容、技术要求、投资计划和实施路径,科学合理分析规划实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九章,保障机制。明确了规划执行的保障机制,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公众参与。

原文: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