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不断加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南通市2021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计划》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我市当前实际,确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抓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臭氧污染、超低排放、移动源污染防治、降尘、联防联控等十大重点工作,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约束性指标任务,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加强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研究,推进沿江地区战略性布局和化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推进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工作,推进低端落后化工产能淘汰。促进建材、印染、化工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园区化发展。
3、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建材、印染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针对传统企业集群实施源头替代或优化整合,形成绿色产业集群。
二、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1、煤炭总量控制与节能。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
2、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快发展新能源。
3、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推动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发展。加大太阳能等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推广应用。
三、着力调整运输结构
1、推进货物运输绿色转型。提高铁路货运比例,实施多式联运提升行动。推动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吨以上的·新建物流园区和主要港口建设铁路专用线。
2、加快机动车(船)结构升级。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柴油货车和柴油环卫车-加快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使用。
3、加大船舶更新升级改造。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和达不到环保标准的船运船舶,沿海港口新增,更换的拖船优先使用清洁能源。
四、不断优化用地结构
1、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扎实开展绿美乡村建设。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和面积。建设城市绿道绿廊,加大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2、实施农业源排放控制。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率。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提高畜禽养殖管理水平,优化肥料品种。
五、推进VOCs治理攻坚
1、严格执行产品有害物质含量限值强制性标准。全面执行各类涂料等产品有害物质含量限制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相关强制性质量标准实施情况督查。
2、大力推进源头替代。减少苯等溶剂和助剂的使用,推进低VOCs含量和产品的替代,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剂型涂料等项目。
3、强化重点行业VOCs治理减排。加强化工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指导制定绿色企业标准,推进源头替代,实施废气污染防治设施提标改造,提升治理水平。
4、深化工业园区、企业集群综合治理。实施工业园区排污限值管理体系,实现“集约建设,共享治污”,降低企业治理成本。
六、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
1、深入开展电厂废气治理。加快推进大唐电厂全封闭煤厂建设,强化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氨逃逸防控。
2、推进锅炉深度整治。积极推进燃煤锅炉淘汰整合,清洁能源替代和集中供热。
3、深入推进工业炉窑深度整治。通过提标改造或清洁低碳能源等方式,实现有组织排放全面达标,无组织排放有效管控。
4、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淘汰管理。依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做好监督管理及ODS数据统计与审核工作。
七、实施精细化扬尘管控
1、实施降尘量考核。加严降尘量控制指标,全市平均降尘量不超过3.0吨/月·平方千米。
2、严格施工工地和渣土运输监管。建立工地名单台账,各工地建立移动源污染排放管理制度。推动全市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全覆盖,对重点区域每周开展渣土车夜间运输集中整治。
3、推动道路交通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建立市级、乡镇、村三级道路清扫保洁体系,增加大型洗扫车等5辆以上大中型机械化清扫保洁车。
4、加强堆场、码头扬尘污染控制。推进主要港口大型煤炭和矿石码头堆场等防尘设施建设,取缔无证无照和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干散货码头,推动全市码头堆场扬尘治理全覆盖。
八、全面推进生活源治理
1、强化餐饮油烟监管。推动全市完成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或“回头看”300家。鼓励以街道为单位实施餐饮油烟治理第三方统一运维,推广高标准油烟净化设备。
2、强化其他生活源污染防治。禁止露天焚烧沥青。油毡等产生有毒有害,恶臭气体的物质,禁止在城市建成区露天焚烧落叶。
九、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
1、强化机动车执法监管。强化在用车排放检验和维修治理,完善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对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推进国五柴油车在线监控设备安装,稳步提高柴油车监督抽测排放合格率。完善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车等高排放机动车区域限行制度。严格执行高排放车辆进行措施,依法处理闯入禁行管控区的限行车辆。
2、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含工程、农业、港作、水利等机械)污染防治。对非道路移动机械销售企业实施常态化环保达标监督检查。建立生态环境等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增加抽查频次。
3、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推广清洁能源在内河运输船舶中的应用,港口新增或更换的作业车辆和机械原则上应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
4、开展车船油品联合管控。积极开展打击和清理取缔黑加油站等的专项行动,强化油品储运销监管,推进油气三次回收建设。被确定为重点排污单位的加油站应安装在线监控系统,确保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十、加强联防联控与重污染天气应对
1、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优化预警流程,实现“分级预警,及时响应”。务实应急减排清单,制定“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方案。综合运用排放源清单、污染源在线监测等大数据,实现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的关联分析,推动溯源追踪与成因研判,形成快速应对指挥能力。
2、夯实应急管控措施。制定实施重点企业错峰生产计划,完成绩效分级、应急减排清单和豁免企业清单修订工作。推动火电等重点行业企业落实深度减排措施。
3、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区域协同监管、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和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根据《南通市空气质量异常预警和应急管控方案》,提前启动预警管控,削减内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保良增优”。
相关文件:http://www.qidong.gov.cn//qdsrmzf/szfbwj/content/939af8d6-9b63-4435-88b6-ac528877d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