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报送

1200平方米粮食烘干中心护航夏收——闲置烘房复活

来源 : 启东市 发布时间 : 2025-06-24 访问次数 :
【字体 : 打印

正值梅雨季,种植大户最怕小麦、菜籽霉变。然今年夏收,王鲍镇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主马彪却轻松笃定。何故?原来他在离场部5公里外的松桥村找到了新的烘干场所,一举消除了后顾之忧。

6月20日上午,隐藏于偏僻村落的松桥村烘干房内设备隆隆作响。“不到20天,烘干了农场4500亩农田产出的超九成小麦、菜籽。”库房里,马彪指点,“看看,烘房立大功,小麦、菜籽颗粒无损。”

2017年,松桥村建成这座占地总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的粮食烘干中心。之后,因本村种粮农户规模偏小,加之位置偏僻、道路狭窄,库房一直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这边库房宽敞、配套设备长期休眠,那边马彪近些年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原有简陋烘干设备无法满足稻麦生产需要,若要新建规模烘干中心,则投资巨大。身为外来农户,缺乏交流的马彪并不知晓松桥村这座闲置烘干烘房。

无奈,近年里,每遇夏、秋收阴雨,马彪只好将离田潮粮送到15公里外的吕四港镇某米业公司实施付费烘干,运费、人工等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时候,“候补”烘干,或多或少影响粮食品质,又造成额外损失。

马彪是个用脑种地的精明人。去年秋播,他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敢为人先将农场1700亩低产、盐碱麦田改种优质油菜。但焦虑随之而生:日后油菜收获,既少烘干场所,又缺配套设备,若阴雨连绵,如何是好?无助中,启东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施永军、聚星村党总支书记陶平先后提供信息:“附近松桥村似有闲置烘干房”。马彪随后立马赶去,找到正苦寻烘干库房出路的松桥村村支书张海霞,双方一拍即合。

借助市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马彪竞标以每年4.8万元租金,“盘”下梦寐以求的这片库房及设施,并在修复两台稻麦烘干机基础上,赶在油菜收割前投资30万元装备两套大型专用油菜籽烘干设备。在此过程中,松桥村干部以农场之需为己任,开通电源、畅通道路、腾空库存、洁净场地、组织劳力,为库房重新开张提供全方位帮助支持。

就此,马彪家庭农场5月31日开始机收后,源源不断将丰收小麦、菜籽运送于万事齐备的松桥村烘干库房,20天里,总烘干小麦、菜籽高达1500余吨,助力农场收成效益再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