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报送

“人做戏”戏谁做?

来源 : 启东市 发布时间 : 2025-09-11 访问次数 :
【字体 : 打印

近日,由海复镇文化名人晓石策划的又一场乘凉晚会在东元集镇准点开演。82岁高龄的晓石精气神十足,登场主演方言小品《牛九招亲》,全场上千观众顿时报以热烈掌声。

年年一台乘凉晚会,已成为东元集镇及周边村庄乡亲共享半个多世纪的文化盛宴。其背后,正是晓石等一批民间老艺人老当益壮、情系乡亲、铭记初心,毕生只为“一台戏”的痴情坚守。

由晓石82岁高龄登台演出说开去,农村乘凉晚会“一台戏”,热闹之余,折射乡村民间艺人后继乏人之尴尬。就拿晓石主导的这台戏,主演人员年龄不少都已70岁左右。“乡土一台戏,还能撑多久?!”晓石提出的这个问题,当警醒所有喜爱民间文艺及关注农村文化事业的人。

每年夏秋时节,启东市农村由基层政府、文化部门及社会人士组织举办的乘凉晚会,极具草根特性,是广大乡村一道最为丰盛的乡土文化大餐。唱家乡小调、演身边趣事、话乡村巨变、颂文明进步,一批身怀技艺的民间艺人担当主角,一些行将失传的传统剧目大放光彩,令无数乡亲陶醉其中。

近年里,笔者曾多次受邀观看晓石组织导演的乘凉晚会,置身其中,深切体会乡亲百姓对于村头一台戏的分外喜爱,其“扛一条板凳、摇一把蒲扇、看一场‘人做戏’”的热闹程度,恐大城市人难以想象。正如此,晓石等辈的忧虑越紧迫。

多年来,本土乘凉晚会仍然由一批上了年纪的文化老人和民间艺人在支撑。可以想见,日后这批人倒下了,缺少新鲜血液的传统乡土戏剧也就少人传承了,那么,极具“草根”特性的乡村乘凉晚会还会再存在或者红火下去吗?

答案,想必是肯定的。这些年里,在都市文艺占据主流舞台、农村人口大量外出、老龄化趋势越发严重的背景下,缺少挖掘、扶持、培养、振兴的地方戏剧、戏种特别是民间小戏小品正日趋衰落已是不争事实。

体现于,乡土文化被人遗忘,民间戏剧面临失传,创作人员少有培养,演艺队伍无人组建,基层人才严重匮乏,除一批文化老人,能创作民间戏剧、能上台表演地方剧目者寥寥无几。没有了人才保证,乡亲们日后又能看多少回最为亲切的乡土小戏?

一台“人做戏”,若无后来人,恐将难以为继。百姓喜爱的,政府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理当齐心协力加以保护、传承、弘扬。培养队伍、吸引人才、继承遗产、创新剧目、搭建舞台、确保经费,只有晓石等一批老文化精英后继有人,我们的乡土文化也才能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