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速度跑出高质量发展“精气神”


来源 : 启东日报 发布时间 : 2022-11-09 访问次数 :
【字体 : 打印

11091.jpg

十年奋斗长卷,启东步履铿锵。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598.21亿元,2021年1345.94亿元,十年年均增幅达到8.6%;2018年成为里程碑式的存在,启东以1063.3亿元的数字破“千亿”大关,疾驰进入新的发展里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1年底超13.95万元,达到高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

GDP是刻画城市成长的主要脉络,十年的数据变化,正是经济迅猛发展的有力写照。在全局中谋划、在大局下行动,“启东速度”跑出了“加快建设沪苏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的责任担当,跑出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精气神。

“速”不可挡

产业能级持续跃升

顺着沿江公路由西向东,在18.8公里的长江岸线上,密布着20多家船舶海工企业,总投资超300亿元。

见证过十年前的辉煌,又曾饱受全球行业“阵痛”,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聚力向海洋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海工及重装备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绞吸挖泥船“天鲲号”、世界最大打桩船……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大国重器”从这里驶向深蓝。

启东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之路走了十多年。

如今,这片28平方公里的主战场上皆是奋进的足迹。以全市2%的土地,贡献了超全市20%的应税销售,在这里,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优企业落户扎根,108家规模工业企业、12家上市公司大展鸿图。

实体经济是“定海神针”。尤其是在大力巩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的当下,制造业仍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启东全力奔跑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步伐更加坚定。

2012年以来,启东工业经济量质齐升。2021年,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592家,较2012年增加78家,增长15.2%;规上工业产值1120.58亿元,十年年均增长8.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十年年均增长10.2%;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284.04亿元,十年年均增长8.5%。

外化于数字的表层描述,是一个个微观个体丝丝缕缕的能量汇聚。位于启东经济开发区的乾朔电子,一直默默于“进化”中寻找发展新增长点。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公司与包括苹果、小米、三星等国际国内一线手机品牌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与传音控股、谷歌、亚马逊等终端品牌商建立长期合作。乾朔电子在手机连接器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目前已达70%左右,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这几年来,启东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量质齐升的现代产业体系,以集群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带来“启东制造”能级的不断跃升。

启东三次产业比由2012年的10.4:52:37.6调整优化为2021年的6.6:48.8:44.6。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启东工业体系实现了从“八大产业”到“五大产业”集群再到“三优三新”“两主两新两优”的高端转型,推动启东制造业从“制造”转型“智造”。2021年,全市“两主两新两优”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90%。

动力加“速”

科创力量不断蓄积

长跑要爆发力、更要耐力。很显然,“启东速度”是兼具两者的集合体。这十年,不断蓄积的科创力量,源源不断为GDP提供驱动力。

十年来,启东科技创新活力持续释放。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45家,比2012年增加19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7.4%,比2012年提升18个百分点。创新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比2012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南通泰胜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海上风电升压站、导管架、钢管桩、塔筒及海工平台、海工模块等高端海洋装备研发、设计、制造的企业。近年来,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步伐,研发投入占比约3.6%,仅去年用于研发的投入就超过6000万元。今年,泰胜瞄准海外市场,在手出口订单达1亿美元,出口订单占比由原来的20%增至50%。

今年发布的南通市培育独角兽、瞪羚和雏鹰企业榜单显示,启东上榜的27家企业分布于半导体、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装备等多个行业,尤其是半导体企业。

位于生命健康产业园的南通北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已成长为国内新能源动力电池再生循环领域的头部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恒宇认为,对科创型企业来说,解决“卡脖子”工艺是企业保有生命力和活跃度的关键。

今年1~9月,我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9.34亿元,同比增长9.3%,占规模工业比重56.8%,占比例南通第二。

竞逐新赛道,我市以智能化和数字化双向赋能,激活转型发展“关键增量”,驱动启东制造加“数”奔跑。

林洋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过去十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提升5倍,综合产能提升6倍;神通阀门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4%,每月产值从原来的3000多万元,提升到9000多万元;英内物联网人均生产效率提升40%,能源利用率提升22%,生产运营成本下降30%。

今年1月,我市首家A股上市公司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发股票,再融资3.7亿元,其中2.15亿元用于该公司核能装备扩能项目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并形成“入轨企业(12家)+重点后备企业(10家)+储备企业(N家)”的后备企业梯队。

“速”中窥势

同向合力攻坚克难

十年来,启东扬鞭奋进的足迹,写满奋斗、充满收获。

启东市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2011年,第43位,2015年,第36位,到2021年,跃至第17位。

2021年,启东市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列第27位,在南通各县市中排第二;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19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12位,均为南通第一。

数据显性直白,但“形”中藏着“势”。

从负重爬坡,到奋力攻坚,再到突破跨越,启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交出了一份厚重优异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一体化就是机遇,启东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机遇,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从实施“139”工程,到确立“2468”奋斗目标,再到跑好对接浦东第一棒,全市上下矢志而行、相机而动、竭力而为、群起而上。

时间线拉近到2020年以来,世纪疫情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作为前行准则,启东锚定目标、奋力攻坚,展现出一种“高站位”。

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增长2.9%;第三产业增长1.2%。

当下经济承压前行,启东深入实施向海发展战略、接轨上海战略,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以一域之发展为省和南通勇挑重担、多作贡献,以“凝心聚力创伟业”的责任感、“敢打敢拼、勇争一流”的精气神,构筑起抵御风寒的坚强屏障。

自然而然的,发展速度和服务力度构成一对强逻辑的联系体。十年来,启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各类行政权力事项1320项。地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列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第20位。2021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823家,比2012年增长122.3%。

应对疫情影响,今年2月,我市出台《在全市实施机关与企业挂钩帮服战“疫”活动的工作方案》后,全市19个市级机关部门、320多名机关干部下沉企业,对全市1080家工业、服务业企业开展分类指导、挂钩服务等工作,积极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

上下同欲,力出一孔。新征程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启东信心满怀。

(范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