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足音铿锵。自节后上班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敢为人先的干劲、敢闯无人区的冲劲、敢做弄潮儿的拼劲,奏响“春之歌”,在东疆大地展现可观可感的中国式现代化现实图景。
开局谋势,昂扬“四敢”的声音
起势定走势,开局系全局。开年以来,启东密集召开服务市场主体动员会暨机关作风建设、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推进会,项目招引建设、科创平台及生产性服务业载体规划建设情况专题会,科技人才发展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频次之高,历年罕见。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南通市副市长、启东市委书记李玲强调,全市上下要按照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更好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持续攻坚,在新征程上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启东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
越是关键阶段,越要敢为善为。环环相扣的系列会议中,启东高质量发展路径跃然而现——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5%,实际利用外资突破4亿美元。
实现项目建设“5个100”的目标任务,即: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超100个,招引科创类项目超100个,新开工设备投资2000万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超100个,竣工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超100个,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
持续实施向海发展、接轨上海战略,更快速度推动沿海崛起,在上海“1+8”大都市圈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以过硬作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优化营商环境实际成效惠民惠企。今年启东发布“万事好通·益启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重磅推出72条举措,开通“千人千企”服务云平台、营商环境服务热线,全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好氛围。
项目开工,澎湃决战的声音
2月21日下午,位于启东高新区的昭晟新能源绿色材料装备项目加快建设,目前一期已完成工程量的90%,二期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
“项目的快速推进,得益于各级政府的优质服务。”上海昭晟机电(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海表示,在项目建设期间,高新区帮助我们租赁过渡厂房,快速办理项目开工各项手续,合力推动项目建设。
一季度,全市计划新开工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3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9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形成产值561亿元、税收46亿元、亩均税收57万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31个,平台载体建设项目5个。涉及海工及重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领域。
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今年以来,各区镇、部门咬定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定好“时间表”、画好“路线图”,以优质服务覆盖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的全生命周期。
计划一期投资5.2亿元的安源检测试剂项目,目前现场正在基础开挖;
计划总投资25亿元的易事特储能智能电池柜项目,目前总平图审图已完成,施工图已送审;
计划总投资5亿元的吴江(启东)高端制造产业园项目,目前施工队伍已进场,土地平整已完成……
“我们将保持‘开局即决战’的精神状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措施,以项目建设的’开门红’支撑全年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企业冲刺,激荡拼搏的声音
日前,在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一艘海上移动加气船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焊接作业。这是一艘小型的82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加注船,将于3月建成下水,通过一系列测试和试航后将远赴海外,交付意大利船东。
据了解,该公司已建造交付同类型船40多艘。公司当前在手订单有9艘船,已开工建造6艘。公司首席执行官高文宝介绍,目前已接到近50亿元订单,预计今年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80%以上,今年新接的订单比去年增长100%,未来3~5年,企业都将处于繁忙生产状态。
在抢进度、赶订单,拉满生产建设“进度条”的同时,船舶企业还通过技术创新增加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聚焦技术创新,产品覆盖从浅海到深海,从采油生产到风电安装等多种类型。首席设计师徐秀龙介绍,公司每年技术研发投入在4%~5%。随着交付项目的增多,技术上的突破也越来越多,通过未来5~10年的努力,企业将掌握核心技术赢得市场话语权。
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作为国家海工装备产业示范基地,今年船舶企业订单量呈现明显上升态势,各企业纷纷铆足干劲抓生产,开足马力赶订单。
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军介绍,海工发展形势良好,企业整体订单超400亿元。下阶段,园区将通过加大招商力度,完善海工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智慧春耕,聆听希望的声音
起飞,往前飞行,均匀洒下肥料, 30秒后40公斤肥料洒完2.5亩小麦,安全返回……
春暖花开,正是小麦追肥时节,2月20日上午,在合作镇曹家镇村锦荣家庭农场连片小麦地里,随着技术人员的遥感作业,2台农用无人机腾空而起,极速向小麦田飞去,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更高质量、均匀地喷洒施肥。
今年,锦荣家庭农场种植了3300亩小麦,眼下正是春耕农忙时,为提高培管效率,不误农时,农场投资12余万元购买2台农用无人机。“用无人机施肥,一台机器一小时可施肥80亩,一天可施肥700亩以上,比原来使用植保机地面施肥工效提高了30%,能耗则降低了70%。”锦荣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泉宇告诉记者,无人机施肥不但能提高施肥精度、肥料利用率,还可以把边边角角都照顾到,同时降低对田中秧苗的踩踏程度,保护秧苗生长环境。
“这2台无人机还可在夜间使用,农场3300亩小麦3天就可完成施肥。”朱泉宇说,无人机作业能更高效地助力田间管理,不仅操作简单,还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具有用料少、喷洒均匀、效率高等特点。“农场会投入更多资金发展‘智慧’农业,提高耕作效率和农业产出率。”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高效“智慧”农机,全市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近百台,大多数农用拖拉机安装了北斗辅助驾驶系统用于耕地、播种,有力助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浓浓烟火气,升腾幸福的声音
草木初萌、柳条新展,小餐馆、咖啡店等店内顾客络绎不绝,街头巷尾尽是烟火气息。
“咕噜咕噜”……2月20日8点,伴随咖啡机发出的美妙声响,位于民乐路与和平路交叉口的熊咖啡已经营业,特有的咖啡芳香在空气中回旋。
“您好,哪位点的热拿铁?”“您好,前面的几位结束马上到您。”……店员们或是磨咖啡豆,或是打奶泡,或是收账,忙碌不停。送完孩子上学正赶着上班的刘女士特意进店点了一杯热的香蕉拿铁。“早上睡意朦胧,喝一杯温暖醇香的咖啡,就能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刘女士说。
晚上6点30分,伴随着“咚咚”的剁菜声、“哗哗”的流水声、“稀里哗啦”的摆盘声,位于奥邦亿丰商城的雅园私房菜最忙碌的时候到了。包厢里冒着热气、透着鲜香,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酥米佛跳墙、百合煎鳕鱼等菜品被一一端上餐桌。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此刻,浓浓的烟火气在300多平方米的小店里弥漫升腾。
“春节至今,生意都很不错,店里8个人忙得脚不沾地。真是起了个好头。”最近一直忙活到半夜的店主郁海涛依旧春风满面,看不到一丝倦意,“我打算让店里的几个厨师轮流外出学习,继续开发新菜品。如果小店发展趋势持续向好,今年还得扩大门面。”
城市的“烟火气”彰显着日渐涌动的活力,人们幸福地忙碌着。
春风送岗,“双向奔赴”的声音
2月19日,一场特别的招聘活动在市区吾悦广场举办,市人社局与市妇联联合开展“春风行动·迎三八”专场招聘会,33家企业提供950个就业岗位,职业范围覆盖服务、家政等多个行业,为妇女在“家门口”搭建就业平台,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一直为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奔忙,年后就组织了6场招聘活动。1月29日(年初八)举办新春大型招聘会,不但99个企业展位全部满员,还另增设3个临时展位,共提供岗位3168个,近2000人进场求职。2月4日,人社局又联合团市委在吾悦广场举办“青春留启·青雁归巢”2023年新春招聘会,62家优质知名企业提供岗位1000余个。
同时,市人社局先后4次组织企业赴外开展招聘活动。1月30日,人社局带领我市14家优质企业赴陕西西乡县开展苏陕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提供1450多个岗位。此后,又多次赴西部地区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活动,并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书》。
人社部门还组织点对点专车接送服务,1月26日,“渭南—启东”点对点包车将26名来自陕西渭南市临渭区的务工人员送至启东东成电动工具公司就业;2月1日“玉溪—启东”点对点包车送岗至启东西西艾尔公司;2月7日,点对点包车将30名来自陕西省西乡县的务工人员接到启东,实现了从“家门”到“车门”再到“厂门”的一站式就业。
据统计,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共组织招聘会13场次,参加招聘的企业达223家。
(爱仁 春柳 亚军 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