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渔港“三代”:大海边的吆喝


来源 : 启东日报 发布时间 : 2023-09-11 访问次数 :
【字体 : 打印

1.1.png

近日,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苏乡新青年”大型主题调研行动走进吕四港镇,将镜头对准33岁的启东市山林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陶华,报道身为“渔三代”的他,将渔网接上互联网,通过开网店、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广吕四海鲜,返乡创富的故事。现予转载。

讲述人:启东市山林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陶华

每年8月1号开海之后,我们的生活就忽然间进入到像“打仗”一样的状态。

现在去吕四新港三号码头看一下,我们有个收鲜船回来。现在是(晚上)十点,这条收鲜船刚刚靠码头,有一万多斤活螃蟹,还有五六百斤虾子,我们待会直接装车,带到直播间去,明天早上直播。

我是“80后”的尾巴,今年33岁。从我爷爷(开始),我们家就一直是做水产海鲜方面的工作。我上的是上海大学,2011年毕业以后,上海工作了大概两、三年。有一次我从上海回来,猛然间看到我父亲鬓角头发全部花白了,我就想要不要回来帮帮他。

一开始,我也不是很适应,码头上的人性格都是比较粗放、很豪爽的那种,像我们刚毕业的小伙子,就比较的稚嫩,有点融不进去那种圈子。遇到那些像我们父辈、年纪大一点的船老大,他就会跟你说,你这么好的大学毕业,怎么又回来干水产了?

我觉得(学历)还是蛮有用的,比如我们家还做河豚鱼与鮟鱇鱼的进出口,像我平常看那种报关单都是比较方便的,我自己都能看得懂,而我父亲,他们原来都是让第三方去看的。

10年前那种传统的渔船进出港方式已经改变了,现在我们生产的渔船在海里,是不回来的,一般都是收鲜船去海里,把它生产的货当天就收回来,这样货能保证最新鲜的状态。

我父辈那种做法的时候,大概一年的营业额在几百万元,后来我接触了电商,就是包括淘宝、拼多多、微商这一块,营业额就翻了一番,大概达到1000到2000万元左右。从2019年开始,我们接触抖音电商之后,就是直播类的,营业额又翻了一番,去年的话达到3000万元左右,每一个风口都抓得挺好的,就慢慢地觉得,(回来)这个选择还是可以的。

我们现在直播了大概30分钟,已经成交了54单了,成交金额现在1.1万多元,今天老粉、新粉都挺多的,千次(观看)成交金额还蛮高的,这个数值一般到七八千元是相当高了。

每年下半年,是我们最忙的时候,特别是8月、9月、10月这三个月,基本上每个晚上,特别是后半夜,我们都会去码头卸货,一卸就卸到天亮。回来之后,人确实很累,但是回想一下,这么多海鲜,已经通过我们的冷链车发到全国各地的市场,上了百姓的餐桌,心里还是蛮开心的。

我是海边长大的孩子,每次来海边,我的心情就会特别放松,也特别平静。我现在从事的行业,也是一直在接受着这片大海的馈赠。感觉我为吕四的海鲜能够推广出去,推广到全国,尽了一点点绵薄之力,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希望这片海能让我们的吕四越来越美,也越来越好。

■记者调研日志

夜幕降临,渔船归港,吕四港镇的“夜生活”让我们感到热闹又新鲜:装卸货物声、交易砍价声、直播吆喝声络绎不绝。

如果把当年出海捕鱼、上岸销售的渔民称为“渔一代”,参与海水养殖的渔民称为“渔二代”,那么,今天的“渔三代”则通过开网店、直播带货等方式,让吕四海鲜推广全国。

渔网接上互联网,这是新时代书写的又一个创富神话。年轻的新渔民们,正伴着浪涛,闯出别样的乡村振兴之路!

致敬,乡土中国的青春力量!

(交汇点记者 沈蕾 陶蓉 邓宇轩 王苏禾 郑玲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