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年启东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 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0-08-11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南通市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南通市委“三个全方位”的新要求和赋予启东“对接浦东第一棒、百强年年进两位”的新定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为全年计划顺利执行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主要指标企稳回升、持续向好。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高于全国和全省,接近南通平均水平,在南通九县市区排名第5,比一季度提升3个位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亿元,同比下降5.6%,但总量已完成全年目标的52.4%,超过了序时进度;其中,税收收入占比达到82.1%,比上年末提升了2.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超过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增长目标1.2个百分点。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3亿元,同比下降8.4%,与年初确定的目标相比脱幅较大,但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前期抑制的消费需求正在逐步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呈持续回升走势,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了8.2个百分点。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3.81亿元,同比下降11.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71.28亿元,同比下降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9元,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0元,增长3.6%,增速均快于经济增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1.77%,稳定控制在2%的年度目标以内。

(二)实体经济展现出十足韧性特质,三次产业加快复苏、结构更优。

工业经济逐步回暖。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02.5亿元,同比增长5.3%,增幅在南通九县市区排名第5;完成规模工业应税销售323.56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在南通九县市区排名第3。主导产业加快恢复,全市“两主两新两优”六大产业累计完成规模工业应税销售258.9亿元,同比增长5.4%,较上月增幅提升10.1个百分点。新增长点不断涌现,1-6月份,全市规模工业达到应税销售净增2000万元序时进度的企业73家,累计实现应税销售增量54.5亿元,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7.6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回升有力,1-6月份,全市工业百强企业累计申报工业应税销售250.6亿元,同比增长3.4%。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上半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7.28亿元,同比增长12.3%。

服务业逆势上扬。1-6月份,全市累计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308.4亿元,增长29.7%,增幅列南通九县(市)区第2。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6%,在南通九县(市)区中排名第6。重点企业拉动强劲。1-6月份,全市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超亿元的企业有43家,超10亿元以上的有7家。主要行业支撑有力。1-6月份,占比最大的房地产业实现应税销售158.6亿元,同比增长5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58.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同比增长6.4%和15.7%。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积极推进新型合作农场、家庭农场、休闲农业、项目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完成规模农业项目投资额18.3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提前半年完成“十三五”期间南通市下达的43.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创建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0个,面积达26.67万亩,夏粮总产量达9.68万吨,比去年增加2284吨。吕四鲳鱼、吕四小黄鱼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个镇完成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创建工作。

(三)有效投入发挥了稳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项目建设氛围浓厚、推进有力。

投资结构更加优化。1-6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高于南通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在南通九县(市)区排名第3;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3%,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9.5%。受益于“新基建”的发展契机,1-6月份,全市高技术投资增长4.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1.3%,高新产业投资增长74.7%。

项目建设氛围浓厚。出台了产业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办法,通过强化重大项目组织协调、健全重大项目挂钩联系体系、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措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上半年全市举办了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62个,计划总投资567.6亿元,单体项目平均投资规模9.15亿元;其中,超百亿元项目2个,超50亿元项目1个。8个省、南通市级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上半年完成工作量32亿元,进度排名列南通九县市区第4。

港口开发全面提速。吕四起步港区六大工程加快推进。“2+2”码头已全面开工建设,进港航道已取得初步设计及施工图批复,内河航道工程已进入正式施工阶段,内河转运区码头工程已完成工可、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及通航报告的编制工作;洋吕铁路工可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顺利通过省发改委、省铁路办、国铁上海局的联合评审会,已取得省自然资源厅用海预审意见,即将取得用海批复;疏港公路工程已开工建设,先行开展新三和港大桥的施工,港区道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

(四)积极践行“三个全方位”的实践路径,改革创新步伐加快、活力迸发。

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走在南通前列,“1120”改革成效明显,在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等审批服务领域,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精减审批材料、简化审批流程。开设沪启政务服务虚拟窗口,实现上海启东政务信息互联互通。创设了“e启办”代办服务品牌,为全市重特大项目建设提供优质审批代办服务。科技创新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8.56亿元,同比增长7.8%,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1.8%。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项目33个,成交额达22362万元。“新基建”加快建设,上半年已完成 300多个5G基站的建设。

外向开拓成果显著。上半年,全市共签约注册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总量完成南通下达目标任务的80.1%,增幅和完成率均列南通九县市区第一。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8695万美元,同比增长121%。

区域协作继续深化。研究出台了《启东市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启东深入对接浦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全面实施产业平台对接上海浦东“三建立三深化”工程。全方位融入苏南不断加快,启东党政代表团赴苏州吴江区和无锡滨湖区考察,与两地分别签署了《启东市人民政府吴江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启东市人民政府滨湖区人民政府加强跨江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和《启东市人民政府滨湖区人民政府文化旅游全面合作战略框架协议》。

(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来决战决胜时刻,城乡环境不断优化、亮点各现。

城市功能形象持续提升。上半年,全市上下以“狼性”精神全面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每周督查通报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每月召开创文工作点评推进会,持之以恒抓好问题整改。不断加大市政设施维护力度,对城区道路面1020个点位进行修复,对市区122条背街小巷的路面、围墙、路灯等破损及绿化缺失情况逐一排摸修整,对启东北、启东东两个高速口的绿化完成提升。加快新城区建设,文体中心整体工程进入内外部装修阶段,启东保利大剧院建成投运。深入开展市容提标整治行动,对道路两侧58栋破旧建筑立面出新提升,拆除各类新老违建8700多平方米,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加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城区启用两个新建成的农贸市场,改造两个老旧农贸市场,规范临时便民市场。大力规范文明交通秩序,统筹交警辅警、城管协管、智慧停车管理三支力量,每天组织100名文明交通志愿者,在25个重要交通道口进行文明交通宣传引导。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突出抓好污染防治攻坚,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上半年完成21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启隆镇大气环境质量预警自动监测站投入试运行;实施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33项,市考以上断面无劣Ⅴ类水体,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巩固;积极开展危废处置专项整治行动,优先做好疫情期间医废的处置。完成长江岸线清理整治,建成生态河道示范村18个,建成生态样板河道369条。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三整治一评比”活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识明显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北沿江高铁从启东过江并设启东西站的线路方案已基本确定,启东至上海虹桥和浙江杭州的动车组正式开通。市内重点交通工程加快建设,国道345启东段华石路隧道工程基本完工。农村公路提档升级30公里,完成30座危桥改造工程的桩基施工。吕四港集疏运体系加快完善,疏港公路规划形成“两横两纵”体系,疏港航道通吕运河改造升级工程开工建设。

(六)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持续改善增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保障有力。

民生保障持续增强。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稳就业举措,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3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7%。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1200人,发放各类培训鉴定补贴257.73万元。各类社会保险继续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148元提高到160元。脱贫攻坚精准发力,进一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保障机制,上半年完成自来水安装113户和危房改造扫尾工作,强化低收入户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对脱贫不稳定户的影响,建立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教育体育工作扎实开展,疫情期间全市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教育系统“365+工程”家长学校获评“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线上线下广泛开展。医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挂牌成立3个长三角名医驻启工作室,建立全省首个呼吸系统疾病智能远程会诊及管理中心,“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上线运行。文化活动创新开展,送戏送展览送培训工作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推出了一大批“抗疫”优秀文艺作品,取得良好社会效应。文化旅游设施加快建设,黄金海滩、五国温泉城、江海景观大道等项目完成建设向游客开放。

社会治理精细高效。“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启东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揭牌运行,省内首家独立于政务服务大厅的24小时智慧政务大厅正式启用,为全市企业、市民提供更为智能、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顺利完成全国“两会”期间的信访保障工作,妥善接待处理群众本市上访2320人次,全市信访形势继续保持平稳可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成效显著,作为南通地区唯一、全省6个县市区之一,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信用意识广泛增强。安全生产督导巡查工作深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安全防范工作全面落实,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态势。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趋稳,同时一些矛盾和困难依然存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二是项目储备明显不足,落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特别是重特大制造业项目偏少。三是要素制约依然存在,企业贷款难、征地拆迁难、建设用地规模空间与指标紧缺等瓶颈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四是生态环境还需优化,城市黑臭水体还需进一步治理,化工行业整治还需进一步落实,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仍需努力构建。五是民生领域短板待补,社会治理、医疗、教育、文体等方面的群众满意度仍需提升。

二、上半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南通市工作部署,坚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市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累计发现3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累计密切接触者113人,全部完成集中医学观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选派2批次11名医护精英支援湖北保卫战,顺利完成任务,全部平安凯旋。

一是持续强化社会面管控。科学应对疫情防控形势,动态优化完善防控体系,从严落实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对入境人员、湖北来(返)启人员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启人员严格实施分类健康服务措施。强化重点单位防控指导,始终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两张网,压实社区、企业、学校等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加强涉外疫情管控, 开展“点对点”接送境外来启返启人员。积极开展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截至目前,市疾控中心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共检测4万多例。

二是全面推进复工复业。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力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1+N”政策意见》及相关专项扶持政策,分别从强化财政政策支持、提升金融普惠力度、减轻企业运行负担、稳定企业经营发展、完善企业服务机制五个方面,助推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上半年,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资金6.5亿元,今年以来市级财政已累计兑现产业奖励扶持资金1.04亿元,此外,已上报待审核兑现的财政奖励资金超过1.2亿元。全市组建了201支机关帮服小组,对接全市1000家企业开展帮服工作,共派出105车次“点对点”集中接运2247名外地员工返岗。到三月中旬左右,除列入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和负面清单的企业外,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100%复工复产,复工人数约10万余人。

三是大力抓好物资保障工作。全市财政投入近2亿元直接用于疫情防控,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捐赠,组织人员先后赴上海、无锡等地采购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红外线额温枪等防护设备物资,多渠道保障全市防疫物资需求,并及时发放到防疫第一线,发挥有限物资的最大效益。先后分8批次对我市的生活生产保障类行业进行放开,确保有序开放各类行业。加强重点生活物资市场监测,督促支持企业备货,全市生产生活物资储备充足,市场价格稳定。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家、省、南通市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和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入境人员、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启人员健康服务工作,持续加强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防控工作,不断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机制,压实属地、单位、部门、个人“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要求,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三、当前经济形势研判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黯淡,各种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多,风险挑战上升。从国际看:全球疫情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不确定性加大。从国内看:我国发展面临风险前所未有,国内经济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消费、投资、出口下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部分领域风险隐患有所积聚,重点领域改革仍需加力,公共卫生和应急体系短板凸显。从我市看:我市经济也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增速回升比较缓慢,并且宏观经济复杂多变,新旧动能转换乏力,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是,我们认为,启东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启东正处于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风口”;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省内全域一体化,南通明确我市对接苏州市吴江区、无锡市滨湖区,两地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拓展了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机遇。同时,近年来我市全力构建“两主两新两优”产业体系,招引落户了一批10亿级、50亿级、100亿级的重特大项目,集聚了一批央企、世界500强企业,产业发展基础扎实、潜力巨大;北沿江高铁实质性启动,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港起步区全面开工,产业平台对接“三建立三深化”工程全面实施,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前景无限。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锁定决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调动各方积极性,狠抓落实,全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聚焦百强排名进位,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注重高质量发展的谋划。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进一步谋划制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深化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命健康科技产业等方面规划研究完善。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推动发展规划互动共绘、基础设施互联共建、产业创新互融共进、资源要素互通共用、生态环境互保共治、公共服务互惠共享等方面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推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政策在我市落地生根。围绕全年目标的完成,紧盯重点指标和关键环节,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增强经济运行监测的及时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对部分指标分别实施区镇、部门联绩考核,强化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联动作用,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导向。继续深入实施“1521”工业大企业培育实施方案,集聚优势资源,梯度培育一批具有带动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实体经济总量。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开展百强工业企业、三十强服务业企业评选,对新评出的高质量发展百强工业企业、三十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实行月排名、季公布、年度奖励机制,营造出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按照《全市“两转一上”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个转企”“产转法”“小上规”培育,力争完成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70家的目标。

三是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瞄准产业高质量发展“2468”目标,实施“产业强链”计划,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构建完善“两主两新两优”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服务业现代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思路,用现代工业和先进市场经济的理念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巩固启东“建筑强市”优势地位,推动建筑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优化提升“启东建造”的品牌影响力。

(二)聚焦起步港区建设,全力加快项目高强度推进。

一是着力提升产业项目载体。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娄书记调研南通沿海发展时的最新指示精神,在新的起点上系统规划推进沿海发展。重点提升支撑沿海发展的产业项目载体能级,推动园区平台整合,推行“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启东经济开发区瞄准“省级开发区南通第1名、全省前10名”目标,聚焦重大项目招引、龙头企业培育、产业体系优化、配套功能完善等重点工作,全力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吕四港产业协同发展区以港口开发建设为龙头,主攻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做好腹地产业规划研究,加快培育发展现代物流、新材料、新能源、粮油食品、高端制造等产业,全力打造引领沿海崛起的增长极。长江口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持续完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育运动、文化体验等功能,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是加快实施港区重点工程。加强港口开发系列研究,尽快完成港池、航道数模及物模研究工作,形成研究成果,为港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化解用海瓶颈,推进海洋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加快推进“2+2”码头工程,确保年底前完成桩基施工;加快完成进港航道前期工作,确保8月份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内河转运区码头前期报批,确保年底前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洋吕铁路沿线拆迁,力争8月底先行站点开工建设;疏港公路尽快完成征地报批工作。加快编制内河转运片区控规,吕四港南站站区规划,明确涉铁通道、站前广场方案、站房规模及概念性方案、站区控规等,为新出海口起步工程做好配套保障。

三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大项目突破年”这一主题,全面推进重大项目质量和绩效提升。进一步明晰落户区域,强化“一城三区”项目建设主战场的地位,加大项目集聚度。进一步破解制约瓶颈,通过土地“双整治”和向上争取重大项目点供指标以及盘活利用闲置、低效项目用地等方式,着力破解用地难题;通过争取上级政策和获得国家、省专项扶持资金,全力化解资金瓶颈。研究出台《2020年关于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意见》,鼓励项目属地区镇、相关服务部门加大服务项目主观能动性,全力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实行挂图作战,明确推进时间节点,责任到人,实行一对一挂钩服务,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优化协调服务,各部门、区镇通力协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聚焦关键环节。注重强化项目产业方向、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率等关键指标,把土地、资金、人才等有限资源落实到重点项目。

(三)聚焦跨江融合发展,全力构建开放高层次体系。

一是持续扩大双向开放。突出产业链招商,积极对接上海及苏南地区产业链配套延伸需求,分析高科技项目产业化需求或扩能需求,精准捕捉项目信息。加强对在手在谈项目的梳理研究,集中精力主攻优质重点项目,重点跟踪推进远景能源基地、威高医疗器械、东方雨虹新型建材等23个重特大项目,力争完成30个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签约落户任务。全力稳定外贸增长,发挥政策撬动作用,帮助外贸企业稳定国际市场、开拓国内市场,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跨境电商,探索线上办展模式,拓展外贸企业走出去渠道。加快“走出去”步伐,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鼓励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引导优势产能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二是积极推进平台对接。针对上海、苏南产业辐射带动的需要,全面实施产业平台对接“三建立三深化”工程,推进园区资源整合,在深化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绿地生命健康产业园共建园区基础上,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启东配套浦东产业园、5平方公里东江生物医药产业园、3.5平方公里半导体装备和材料启东产业园,建设特色园区,提升对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注重研究重点产业功能配套需求,推进相关功能平台和配套设施建设,尤其在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方面,加快建设高标准厂房、公共检测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

三是加快提升创新驱动力。积极融入长三角“科创圈”,建立与上海和苏南地区产业链优势互补、创新链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积极参与产业推介和项目招引。分梯队做好科技型企业培育,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拓宽产学研合作途径。加快北大生科华东产研院、交大研究院等现有落户平台建设。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着力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水平和支撑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加速推进“新基建”建设,编制完成《启东市5G网络空间布局(2020-2025)规划》,建设5G基站500个以上。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做好相关企业军工资质的系列认证工作。

(四)聚焦文明城市创建,全力促进城乡高品位融合。

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稳步推进镇村布局优化。常态长效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推进老小区改造,加快城区道路、停车场地、公厕改造、污水管网等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市容提标行动,确保市容环境持续向好。加快智慧停车项目全面落地,构建智慧城市管理云端。继续拓展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加快辖区各小区分类设施布点,实现垃圾分类城区全覆盖。深入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乡活水畅流工程。抓好农村水利建设,加强生态河道和示范村建设力度,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打造最美乡村。

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合推进北沿江高铁前期工作,完成北沿江高铁工可报告的鉴修完善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完善高铁创新城、公铁两用桥公路桥引线等四个规划研究方案的完善、修改工作,确定规划方案。推进宁启铁路线路改善工程,力争早日开通北京方向的火车。配合完成洋吕铁路的初步设计评审工作。推进335省道吕四段改扩建工程西段、通港大道南延、通吕运河大桥施工进程。加快丁仓港路北延建设,力争十月份完工。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农路提档升级、桥梁改造和安保工程,确保年内完工。抓好重点电力项目建设,确保序时推进,按时竣工投运。

三是强化生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强化环境规划引导作用,加大重点项目服务力度。做好污染源普查和生态环境形势研究分析工作,推动全市循环经济与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完成全市8家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生态文明镇村建设的创建。推进实施污染防治工程,全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积极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稳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加快推动化工产业整治提升、转型升级各项工作,更大力度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奋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五)聚焦美好生活需要,全力强化民生高水平保障。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聚焦富民增收,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鼓励启东籍学生返乡就业。做好重点群体援助,对全市8000多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人员“五清”调查。落实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突出加强基金安全监管,推进社会保障工作。提升社会救助能力,对全市低保、特困供养、城市三无等民政服务对象实施提标工作。优化养老服务管理,确保53家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9月底前建设到位。试点“链式养老服务”、城市社区助餐点和农村睦邻点建设。

二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教育资源建设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幼儿园园舍安全工程。继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师德教育、落实优秀教师考核办法、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推动体育公园建设,发展地方体育特色,做好体育民生实事工程。继续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统筹做好老年人健康发展工作,深化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推进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加快文体中心、版画艺术中心、蓝印花布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加强文学艺术精品创作。

三是优化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法治政府建设“补短板、强弱项”专项活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2348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的“三台”融合发展。全面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加强敏感师生和学生社团滚动排查,确保不发生涉政舆情。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设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各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合成维稳工作新机制,全面管控各类风险,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六)聚焦短板指标攻坚,全力冲刺小康高水平目标。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全力攻坚既定目标和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思维,强化对标对表,精准施策,尽快缩小差距、补齐短板。更加密切地跟踪监测全面小康指标动态,对已经达标的指标,继续巩固提升,进一步夯实工作成效,确保稳定达标;对容易出现反弹的指标,比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比例”、“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时刻加以关注;对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指标,下定决心,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对短板指标,倒排序时进度,制定任务清单,细化分解逐一落实,不断提高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对年内完成确有困难的指标,力争实现度超过80%。

二是强化督促检查,全力推动举措细化和落实。继续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纳入对镇区的高质量发展考核,明确将短板指标攻坚列为重点考核内容,强化考核推进。按照我市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对完成难度大的指标,坚持定期会办;对需要各部门整体联动的工作,定期进行督查通报;对弄虚作假搞数字水分的行为,坚持严厉惩办,推动各镇区各部门提高认识,尽锐出战,合力攻坚。

三是加紧沟通对接,全力争取省市指导和支持。做好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吃透上级精神,了解面上进展情况和排名位次,及时掌握上级部门工作动态,争取上级更多支持。重点关注好弱项指标,力争指标位次前移。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等向上可以争取的指标,千方百计加强与省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全面客观反映我市实际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努力促成达标。与此同时加强横向沟通,及时掌握兄弟县市发展情况,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加强对下调度,对涉及区镇的支撑指标,加强工作指导和推进,防止基层数据发生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