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启东市2009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启东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4-09-25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0年1月5日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袁鸿飞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2009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第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放大桥港优势,转变发展方式”的工作主题,按照市第十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奋力促进城乡统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市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趋稳向好。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8%,达到年度14%左右增幅预期目标;

——预计全年完成财政收入45.4亿元,增长3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3亿元,增长31.4%;

——预计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增长19.2%,其中:规模以上投资210亿元,增长22.8%。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增长18.3%;

——预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增长18%;

——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5.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2亿美元,增长20%;

——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

——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分别增长10%和1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发展方式积极转变。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实现一产增加值42.8亿元,增长4%。高效设施农业进一步发展,全市现代设施农业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50%,达到55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新增扩建农业项目296个,实际投入资金22.8亿元。其中,新增扩建农业龙头企业124家,投入15亿元;新增扩建农业园区172个,实际投入资金7.8亿元。海洋经济稳步发展,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3.9万吨,其中:海洋捕捞20万吨,海淡水养殖13.9万吨。


项目数

投入资金

投入增幅(%)

农业龙头企业

124个

15亿元

15.5

农业园区

172个

7.8亿元

11.4

农业项目合计

296个

22.8亿元

11.2

表1:全市新增扩建农业项目情况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80亿元,增长1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5亿元,增长22.1%。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家,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50家。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664亿元,利税71.1亿元,分别增长21%、20.8%,工业产销率达99%。全市工业用电量持续攀升。预计全年工业用电量1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建筑业产值250亿元,增长15%。


2008年实绩

2009年预计

预计增幅(%)

全部工业产值

1082.54

1280

18.2

规模工业产值

550.21

685

22.1

规模工业销售收入

548.76

664

21

规模工业利税

58.86

71.1

20.8

规模企业数

755

830

-----

其中新培育规模企业

123

100

-----

亿元企业数

131

170

-----

  其中新培育亿元企业

52

50

-----

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

9.64

11.1

15.1

建筑业产值

217.39

250

15

表2: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单位:亿元、个)


  三产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5.3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亿元,增长19.3%。市场建设速度加大,实现市场成交额75亿元,增长19%。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活动,全年家电下乡、以旧换新销售产品3.5万件(台),销售额9300万元,培育农家店120家。扩大内需卓有成效,共有21个项目取得国家资金扶持,45个项目取得省级资金扶持,总金额达4.7亿元。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房地产、旅游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崛起,逐步改变了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一批环保项目相继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滨江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建成运行,滨海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全面竣工,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推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新建、改扩建项目,全市15个规模小、产能落后的砖瓦厂被依法关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7.6。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全面开展土地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完成土地整理2.7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878亩。

  (二)有效投入稳步增长,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工业投入持续加大。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入200亿元,增长18.3%;其中,规模工业投入完成179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市共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投入项目639只;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50只,其中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96只,新开工项目开工建筑面积49.6万平方米;新建项目竣工投产数90只。中远海工、道达重工、乾朔电子、东泰电工、恒升化工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2008年实绩

2009年预计

预计增幅(%)

工业投入总量(亿元)

169.1

200

18.3

规模以上投入总量(亿元)

144.1

179

24.2

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项目(只)

304

310

----

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只)

98

96

----

在建10亿元以上项目(只)

4

6

----

新建项目竣工投产数(只)

15

90

----

规模以上设备投入占比(%)

75.7

79.2

----

表3:全市工业投入完成情况

  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港口规划编制与报批工作有序推进,开展吕四港建港条件、功能定位、港口开发、产业发展方向等专项研究,完成《启东沿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吕四港发展规划》和挖入式港池工可研究与初步设计。沿海开发涉及到的一批重点工程加快了建设步伐,吕四港航道正式通航,吕四港外拓一期匡围工程全面竣工,吕四港区临时开放口岸延期获批,一类口岸正式开放各项工作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大唐吕四港电厂一期四台机组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网发电,中远船务启东海工基地快速投产,宏华海洋油气装备、浙江新湖控股、蓝岛来福士海工、爱德华重工、艾力斯医药等重特大项目相继落户,南通大学启东校区项目正式签约。

  交通建设全线推进。宁启铁路启东段、海启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获得新进展。崇启大桥已完成桥桩工程,完成投资14亿元,占工程总量38%。吕北公路竣工通车,苏221线改造、通海大道、王海路、南海路等工程加快建设,全年建成农村公路419公里,险危桥梁改造100座。区域供水全覆盖工程全面推进,三期工程竣工通水,启隆乡区域供水工程和区域供水二期惠萍支线、寅阳支线工程顺利完工。

  (三)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企业上市工作扎实推进。神通阀门上市工作推进有力,目前已向国家证监委提交首发申请。林洋电子也已全面启动上市程序,公司已完成了资产重组,计划一月份进入上市辅导期,争取在四月份以前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上市首发申请。海四达电源、好收成农药公司等几家企业纳入上市培育梯队。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全年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9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1亿美元。新批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22个,外资项目平均单体规模由上年的1830万美元提高到2820万美元。外经外贸实现新突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5亿美元,增长6.5%;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8400万美元,增长6%。

  民营经济质态提升。净增个体工商户4205户,净增私营企业1002家。公司制企业净增数占私营企业净增数比重、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占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比重均达60%。引进市外民资47.7亿元,注册资本超亿元项目5个,总资本额13.46亿元。

  (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日趋优良。

  城市建设全面铺开。全年预计完成城乡建设总投资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基础设施建设20亿元,增长66.7%。房地产施工面积125万平方米,竣工87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5%。新城区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备用水源库开工建设,江海南路、世纪大道、公园南路先后竣工通车,并完成亮化安装,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城市重点工程推进有力,百老汇建成开业,博圣广场结构封顶,文峰新大厦进展顺利,儿童乐园三期建成开放。市政工程加快推进,中央路东段、和平中路等一批城区主干道开工建设,江海北路立面改造工程全面启动,花园北桥建成通车。新汽车站开工建设,大型货车停车场、洗车场、中央河码头等公共设施加快推进,图书馆等一批新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四位一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疏浚河道1004万方;农村环境更加整洁,覆盖城乡的垃圾中转站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扎实推进,第一阶段汇龙等五个镇实现通水,第二阶段工程开工建设。农村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生态环境日趋优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蓬勃开展,深入推进马路市场、户外广告、摊外摊经营、“五小行业”等各类专项整治,市容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创模”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加快河道整治,中央河石驳工程、惠阳河整治工程加快实施,紫薇河、民乐河生物治理工程和城区40条污水沟整治基本完工。扎实推进绿化造林,完成世纪大道、江海南路、公园南路、221线等市政工程绿化,新增城市绿地70万平方米,完成宁启高速启东段等造林工程,新增成片造林4.9万亩。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民计稳步提高。

  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发展更加均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南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家,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8项,累计专利申请量2100件,授权量1100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称号。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创建省优质幼儿园30所、三星级高中2所、四星级高中1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投入使用,中医院病房大楼即将完工。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江苏省第二届农民体育节、建国60周年歌咏大会。乡镇文化体育站和村组农家书屋加快建设,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316家,所有镇(乡)均创建成江苏省首批体育强镇(乡)。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有线电视门樘入户率达90%,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推进有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创建扎实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深入实施。

  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达到330元和18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率先在南通市实现全覆盖。第三批经济适用房交付使用,廉租住房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城市低收入群众和困难群众住房问题进一步缓解。城乡就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公共安全继续加强,公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日常监管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一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仍有部分经济指标如实际利用外资等受宏观环境影响未能如期实现预期目标。全市经济虽已呈现企稳回升迹象,但稳步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一些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先后放缓,导致竞争加剧,企业经营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工业虽处主导地位,但产业集中度偏低,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大型现代企业和上市企业仍偏少,支撑经济大厦的基础比较薄弱;三是近几年来,我市各项社会事业虽取得较快发展,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较多,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调控目标

  (一)主要预期调控目标

  根据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201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428亿元,增长14%以上,其中:一产增加值44.5亿元,增长4%;二产增加值236.5亿元,增长16%;三产增加值147亿元,增长17%。

——工业总产值1540亿元,增长20%。其中规模工业产值855亿元,增长25%。

——财政收入54.5亿元,增长20.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6亿元,增长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增长31%;其中规模以上投资280亿元,增长33%。工业投入265亿元,增长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240亿元,增长3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亿元,增长20%;

——协议利用外资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自营出口13.8亿美元,增长15%。对外劳务营业额8600万美元,增长2.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

——环境综合指数超过85。

——农民人均纯收入10230元,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0元,增长10%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5‰以内。

  (二)主要预期目标的安排依据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总体上仍然有利于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之年。总体来看,2010年发展环境会有所改善,经济增长的压力减小,政策调控的导向和重点将由扼制经济急剧下滑,转变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从全球看,国际经济走势会进一步企稳,在发达经济体稳步复苏和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世界经济将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世界贸易将稳步回升。从全国看,在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转向市场,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提高的格局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市场信心明显增强,特别是中央明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市保持经济较快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和最有力的保障。从我市看,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加快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步伐,地处沿江沿海、即将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的我们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战略机遇。

  二是自身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将有力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从发展基础来看,经济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工业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化加快推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决定了我市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从实施条件来看,崇启大桥工程正在顺利推进并即将通车,吕四大港开始进入全面开发和加快建设阶段,承载工业经济发展的“两区三园一带”更加成熟和完善,为我市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项目保障来看,大唐吕四港电厂、中远海工、宏华海洋油气装备等一大批超大体量的项目相继投建和竣工,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最有力的支撑点,为加快产业集聚,进一步形成港口型、外向型、内生型、集约型经济共同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三、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为确保完成2010年各项经济社会预期目标,须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港口建设,助推沿海开发。

  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主动担当起沿海开发主力军的重任,全面推进吕四港开发,加快沿海开发向纵深推进。一是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围绕江苏沿海开发,深入分析“十二五”期间启东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确定一批重大项目,对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对策措施,集中力量编制好全市“十二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吕四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其他控制性详规的修编;全力以赴做好《南通港吕四港区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力争年内获得国家交通部正式批文。二是加快港口开发建设进程。举全市之力推进吕四港开发建设,扎实推进吕四港深水航道和挖入式港池工程,加快推进1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各项设计工作,全力推进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相关报批工作。三是强化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集公、铁、水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推进崇启大桥、海启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宁启铁路启东段以及内河航道运输体系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科学实施滩涂匡围工程,重点推进大洋港外拓工程已围区域吹砂,加快推进东元湾、圆陀角垦区匡围。积极推进水利电力建设,重点建设新城区备用水源库、区域供水南海线、221线、通吕线等工程,加快推进500千伏通东变与全市220千伏变电所联接线路等全市重点电网项目建设改造工程。

  (二)坚持扩量提质,促进经济转型。

  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的积极回升态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力争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领先。一是不断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抓住当前产业转移加快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基础和港口条件,做强做大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海工与重大装备、电力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重点做大做强中远船务、林洋集团等一批旗舰型企业,培育壮大好收成、东成电动工具、神通阀门、道达重工、惠港造船、拜耳药业等一批龙头型企业,全力打造具有启东特色的“百亿级产业板块”。继续大力扶助中小企业,引导企业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挑战,全面提高生存发展能力。扎实推进“千企千亿”规模培育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家,亿元以上企业50家,10亿元企业5家。二是切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接轨上海、融入上海的步伐,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促进区域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内容来抓,力争使服务业总量有较大提升。重点发展以吕四海洋风情区、圆陀角休闲度假中心、沿江生态景观带、大桥主题公园等为主的江海旅游业,以吕四港能源、石化物流中心和崇启大桥桥头堡物流园为主的现代物流业。

  (三)着力扩大投入,提升发展后劲。

  积极发挥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龙头带动作用,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一是抓好重大项目推进。继续完善重大项目领导挂钩、部门具体承办、责任人全面落实的工作机制,创新推进部门联办、现场办公和市长集中会办等措施,强化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和督查。重点推进大唐吕四港电厂、中远海工、蓝岛莱福士海工、宏华海洋油气装备、艾力斯医药、爱德华重工、丰顺重工等重大建设项目,确保重大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认真做好与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对接,主动呼应国家和省产业振兴规划,加大项目的报批、追批力度。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两区三园一带”建设,打造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有力、综合实力强大、发展后劲充足的产业发展平台。积极结合各园区的发展实际,以目前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品牌为依托,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策略,实行差别化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道路、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全力招引各方投资。在强化政府投资引导的同时,积极推动社会各方投资,保持投资增长的持续性。持之以恒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结合大桥大港建设,围绕电子信息、电力能源、船舶及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着力招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及中字号、国字号大企业大集团。重点组织好第三届江海文化节暨国际经贸洽谈会和2010年中国·启东科技节,精心策划组织好投资环境推介会和各类专题招商会。

  (四)加快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效作物、名优畜禽、特种水产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全力推进高产增效万亩示范区建设,着力扶持生态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加快形成与本地资源和功能相适应的优势特色产业及产品。二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拓宽农村就业门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核心,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和农技人员的科技应用水平,增强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三是扎实推进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狠抓基本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五)加强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

  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推进城市建设。一是加快打造精品城市。不断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新城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南进东拓”的城市发展战略奠定基础。加快实施主城区改造工程,重点做好人民东路拓宽和东大门改造工程、博圣广场和中邦上海城项目、老小区及“城中村”拆迁工作。全面加快新城区建设,重点实施行政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大楼、新城区中学、城市综合体等重点项目,逐步形成南翼新城核心区雏形。二是扎实推进路网建设。加快人民路东延、世纪大道东延、中央路延伸、华石南路、建设南路、丁仓港路等骨干道路建设,构建“八横八纵”的路网系统。扎实推进221线、336线、王海公路、南海公路、通海大道建设,逐步形成“六横六纵、两沿两高速、一环一通道”的交通网络。三是努力打造生态启东。大力推进“绿色沿海”建设,全面开展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沿路、沿河绿化工程,重点打造市民广场、惠阳河景观带、世纪大道景观河等生态景观。切实加强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加快吕四、江海污水处理厂及相关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加快发展低消耗、低污染、循环型经济,着力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乡镇、园区和企业。

  (六)切实改善民生,实现和谐发展。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局面。一是加快发展各类社会事业。继续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学校布局,加强与南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全方位合作。积极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农民医疗补助标准。进一步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发展,重点规划建设图书馆、艺术馆、科技馆、体育中心等一批工程,扎实推进有线广播电视“双入户”工程。切实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全力实施人口计生“新农村新家庭”和优质服务体系市、镇、村全覆盖工程,确保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成功创建。扎实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二是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不断创造良好用工环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优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临时救助力度,逐步扩大医疗救助受益面。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引导社会化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完善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三是切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抓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农资、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非法促销、价格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各位代表,2010年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勇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全面完成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