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魅力启东 / 江海文化

重走启东老街 在岁月遗痕中触摸旧时光


来源 : 启东市 发布时间 : 2024-12-11 访问次数 :
【字体 : 打印

与初冬暖阳相伴,我们走进合作镇曹家镇村,在曹家镇新街,街道两旁店铺云集,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拐进新街的一个小巷口,我们犹如窥见另一个时空,这里虽与新街相隔几十米,却似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热闹繁杂,一个寂静沧桑。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钟声在耳畔回荡,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镇上的建设、中心、建生、新民四条老街穿插交错,构成了韵味古朴的曹家镇老街。老街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老街很窄,不足两米,一路曲曲折折,当年的石头路已逐渐被水泥路取代。老街两边的房屋相向而建,斑驳的墙面有青苔爬过墙角,在冬天阳光的照射下,透露出沧桑的味道,虽破旧不堪,却也错落有致。狭窄纵深的老街上,还留存着一些富有古韵的清朝建筑,这些街边旧房仿佛瞬间就把人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老街的魅力在于它承载的过往碎片,让你想起许多人和事,曹家镇老街便是如此。“上世纪50至60年代是老街最繁华的时光,邮局、染布坊、油坊、药店、理发店……那时店铺林立,每天天还没亮,商贩的叫卖声就此起彼伏,街上顿时热闹起来。”78岁的施建彬从小在老街长大,回忆起那段岁月,施建彬颇感失落,“那时候,不管你去哪儿,曹家镇老街作为集镇中心,是必经之地,总是热闹非凡,行人如织。”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整个社会,许多年轻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离开了老街,老街渐渐沉寂下来,只留下岁月碰撞后的痕迹。

在老街西头,有一处“介丰”酒坊,作坊原先是供销社,墙上还保留着当年的五角星标志。30年前,供销社被拍卖,秦介丰和钱士菌老夫妻就把这里买了下来,一直坚持古法酿酒,成了镇上的“老字号”。“30年前,老街上的年轻人就很稀少了,如今老街上只留下老人。”

一路穿行于老街,走到中心位置,我们看到一幢带阁楼的简易小楼。据大江中学老师施辉介绍,这就是老街红楼。1925年夏,在上海大学学习的曹家镇青年严大里利用暑假机会,联络了在上海、南通、海门等地的一批学生和青年教师,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新思想,开展唤醒民众的革命工作。位于曹家镇中心街的严家小阁楼便成为启东早期革命青年活动地,亦被后人称为“红楼”,老街因此也烙下红色印记。

讲起曹家镇老街,不能不提一个人,那就是近代民族实业家郁芑生。从施辉口中了解到,当时由郁芑生投资的花木行,现位于大江中学宿舍区内,是启东首届人民政府诞生地。更值得一提的是,遍布镇周的寿丰石桥,如今只有老街西首的依然存在,是目前仅存的一座寿丰石桥。这座桥长约18米,宽2米,古朴而坚固。石桥上的小狮子形态各异,犹如一个个见证岁月变迁的老人,饱经风霜。在桥墩处,立着一个“启东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百年来,寿丰桥依旧屹立,见证着老街的沧桑巨变。

临近中午,漫步于老街,还能清晰地嗅到一阵阵饭菜香,于岁月斑驳中氤氲着烟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