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东因江海而生,现在市区最长的一条路恰恰就是江海路。它一路贯穿南北,江海连通,成为市区唯一一条通达长江、直上高速的园林绿化大道。就在江海路南段,有启东市首个“健康生活社区”叫汇龙镇南郊村。“南郊村”是由原惠丰乡14、15、16大队合并建立的。形象地说,它是启东“新城区”的“胎盘”。“南郊村”实际上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已是“新城区”地域的代名词,它是未来十年之后以所谓“蝶湖景区”为圆心的启东市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
南郊村本来就有天然的乡村农林植被,加上近年江海路大型绿化带、规划路绿化带与小区绿化纵横交错,形成园林式周边环境,因而空气格外清新,风光天然秀丽。
去年国庆节前夕,我托亲家老宅拆迁的福,乘着女儿女婿“先斩后奏”的势,追着新城区建设的发展梦,作为一名怀旧型“插队知老”入住南郊家园。然而,我是一个除了钓鱼之外没有多少爱好的退休人员,现在的第二爱好就是骑车转悠,看看南郊日新月异的发展,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镜头拍摄下来,把相关的《启东日报》资料记录下来,除了参加原单位党组织活动以外,在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时,俨然成为痴痴的“寻梦人”。
立秋之后,“苏迪罗”台风一扫连续高温的余威,送来傍晚特有的清凉和舒适。我从南郊新居出门闲步,只见景观河北沿绿化带一线散布着三五成群、对对双双快走慢跑的村民,一群中青年妇女排列在华灯初放的规划路西头,在音响乐曲的伴奏下,跳起轻快的“广场舞”。由于这里生态环境好,那音乐声在万籁俱寂的天地间犹如天马行空,听起来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感觉格外纯真、震撼人心。此时站在这些刚从农田解放出来的纯朴的人群中,我由衷感到一种返朴归真的舒爽。他们作为南郊村拆迁户入住安置小区的幸福之人,由乡村农民转变为小区居民还不到一年。这些启东新城区建设的奉献者,也是城乡一体化的得益者,如今享受着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当然,令人欣慰的远远不止这些。
目前,南郊村按照民居小区划分,从东到西,依次有村委会所在的南郊新村(人称“小别墅”26幢),和南郊家园A区(多层9幢)、南郊家园B区(高层电梯10幢)、南郊家园C区(高层电梯25幢)。这几个小区位于即将开工的钱塘江路北侧、规划路南侧,已经形成一条小区“珍珠链”。另一条“珍珠链”将是规划路北侧、和平南路西侧至港东路一线的南郊家园D区(高层电梯28幢)……如果南郊家园是“L”型的牛郎星座,正北与其遥相呼应的东疆花苑是“E”型的织女星座,那么,隔开它们的“银河”就是世纪大道。在十字形交叉的规划路与规划支路的“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新城区鸟瞰图》所描绘的星罗棋布的所谓“地标性建筑”以及南郊家园B区东南一侧筹建中的城南小学(10月动工),南郊家园B区西北一侧在建的南郊村邻里中心(配套用房7400平米,含购物中心,2016年1月竣工),还有位于和平南路规划路口西南一角的南郊农贸市场。新安江西路南侧的“启东市第一中学”即将竣工(去年9月1日首届高中班开学);江海南路以东同“市一中”遥相呼应的还有处在原生态环境及经费纠葛中的“一枝红杏”——蝶湖酒店,远观楼群,英姿绰约,十分令人期待。在蝶湖酒店及西邻“北上海至尊”别墅正北隔新安江路一块,就是地域广阔、亟待开发的所谓“蝶湖片区”,眼下这里刚刚完成拆迁,其景象恰似方才经历“战争”的洗礼,芳草凄凄,断壁残垣,满目苍夷,泱泱两片孕育中的“蝶湖”正在经历“十月怀胎”般的暑寒煎熬。这是画家点睛之笔下手时的短暂犹豫,这是统帅决战之前的瞬间沉默。因为这个“城央蝶湖”事关“中心城区”建设的整体格局与百年功过。
面对城市建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南郊人特别是老年人在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上,正经历着由农民到居民的过渡性阵痛。难免有些由传统向现代、破坏向建设、农村向城市过渡中的疑虑与困惑,需要调解适应。例如一些老人丢下农具后有一种明显的失落感,搬家之后就在小区四周竞相寻找方寸之地种植一点什么,或是用个棚子笼子养点什么,物业公司管了还不服气。我的邻居某家阿嫂就这样。我说:“你们一家都很勤奋,不赌不懒,这很好,但是有些事关公共环境、集体卫生的行为要听得进劝告,因为现在住集体新村,同过去独宅独院不一样啦!”思想一通就不再抱怨了,改正了。有的为了方便、省水就随地“方便”;鱼杂、剩菜不习惯打包放垃圾箱,而是往景观河里随意倾倒;还有宠物管理、烟花管理上的一些问题。通过小区广播和公益广告牌的反复宣传,不良习惯都有所改进。价值观固然能改变人的素质,然而环境也能改变人的习惯,时间改变一切。
南郊村如今不仅有自然环境优势,也有历史留下的政治人文特色。村口江海路西的“娘娘庙”旧址有启东市委市政府2014年10月设立的中共启海县委书记周趾麟烈士纪念碑。村委会所在的南郊新村小区布置了许多浓缩了“沙地文化”的宣传牌,用十分简炼的文字介绍了由渔盐文化、拓荒文化、风俗、方言和木刻版画艺术文化等“沙地文化”。不能遗忘的当然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形成的锡越沪剧地方戏和苏州评弹体现的“移民文化”,以及具有历史渊源、享誉中外的建筑文化。
放眼东疆大地,南郊楼群逶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文化正是建筑设计、施工劳动者血汗凝成的结晶。任何一位用感恩与敬畏的心灵观瞻这些拔地而起的高楼的人都能领会:正是他们——一批又一批夜以继日、顶着风雨、捧着盒饭坚持进行建设施工的他们,用乌黑油亮的臂膀挚起了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