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部门公告公示

启东市2024年道路客运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来源 : 启东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 : 2025-08-15 访问次数 :
【字体 : 打印

一、客运基础设施概况

截至2024年末,全市拥有等级客运站3个,其中一级站1个、三级站2个,为旅客出行提供基础保障支撑。

二、客运供给现状

(一)客运企业布局

全市共有道路客运经营企业3家,业务分工明确:1家以班车客运为主营,兼营包车及旅游客运;其余2家专营县际包车客运,形成多元经营格局。

(二)运力规模调整

2024年,全市客运运力结构持续优化,年末客运车辆总数146辆,较上年有所下降。

(三)班线运营情况

1. 规模与结构:全市在营客运班线36条(含对方单营)。按线路范围划分,省际班线占比52.78%,市际班线占比41.67%,县际班线占比5.55%。省际线路以上海、浙江、山东、安徽毗邻省为主,市际线路以苏锡常为主。

2. 运输量与效益:

旅客发送量:启东汽车站作为核心枢纽,全年累计发送旅客83.76万人次,同比减少3.88%。

运营效率:全市客运站点平均实载率38.5%,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显示运营精细化程度略有改善。

(四)包车客运亮点

包车客运成为行业增长主力,全年省市际包车业务量达1163单,同比增长3.72%,较2019年同期增幅31.52%,已超越疫情前水平。细分来看,省际包车业务量同比增长7.62%,市际包车同比增长24.65%,反映市场对灵活化、个性化出行方式的偏好显著提升。

三、行业发展趋势

(一)战略机遇叠加,枢纽能级提升

国家“交通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为启东带来契机。南通正加速建设上海北翼门户城市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1小时通沪、2小时达长三角、3小时联全国”交通圈。新机场、“轨道上的南通”及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将深刻重塑启东道路客运的发展定位与空间布局。

(二)出行方式变革推动行业升级

疫情后居民出行习惯转变、综合运输体系完善、“互联网+”深度融合,驱动三大趋势:

1. 交旅融合新业态:政策鼓励下,运游融合产品创新与旅游客运智慧化成为方向;

2. 运输服务新模式:呈现“联程联运”“定制化智能化”特征,定制客运、通勤班线等需求旺盛;

3. 场站功能新转型:客运站从单一运输节点向“客运+旅游+物流+商业”多功能综合体升级。

四、发展对策建议

(一)推动道路客运转型升级,优化服务供给

1. 推广定制客运:打破“人归点”传统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数字化平台整合运力,丰富人才专线、健康专线等产品,探索“城市客厅”驿站,提升服务品质;

2. 深化运游融合:整合客运与旅游资源,开通景区专线,推广“车票+门票+酒店”一站式产品,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信息平台,提供定制化运游服务;

3. 发展联程联运:加强不同运输方式在时刻、调度、运力上的协同,完善综合客运枢纽,优化换乘体验,创新联程客票销售模式;

(二)促进客运场站转型,增强“造血”能力

1. 优化功能布局:按“宜站则站、宜点则点”原则,从“大站集散”转向“多点串联”,缩减冗余设施,推广电子客票与自助服务,改善旅客体验;

2. 拓展客货邮融合: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改造场站设施,拓展货物托运、仓储、分拣、配送功能,打造“一站多能”服务点;

3. 推进综合开发:在保障交通功能基础上,利用站场空间发展商贸、旅游、餐饮等多元服务,向“综合服务综合体”转型;

4. 提升智能水平:建设智能售检票、监控系统,完善联程票务服务,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场站管理与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