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动态

农田退水再利用,“肥水”不流“他人田”——北新镇探索农业面源污染解决新妙招


来源 : 北新镇 发布时间 : 2023-05-25 访问次数 :
【字体 :

当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是农业绿色发展及水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北新镇2023年实施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建设工程,旨在通过农田退水回用,缓解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双赢”的目标。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药、化肥的废弃物、稻草秸杆、畜禽粪便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

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成份、过程复杂,难以控制。近年来,北新镇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北新将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和农田退水回用相结合,在双仙、新桥村开展试点工作。

通过“源头减量→过程阻控→养分回用→生态修复”技术路线。在小流域内开展农田化肥农药源头减量、农田排水中污染物的生态拦截与阻控、农业尾水及环境中养分的农田循环利用及农田汇水区强化净化生态修复的工程。实现小流域污染物总量削减与水质改善,是一项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化治理有效方式。

精准灌溉发挥大作用

项目施工主要分三个方面,分别为农田、河道、泵站,将农田整体平整,可以确保施肥、灌溉期间水流能更便于“肥水”被吸收;将河道进行清淤、保滩、涵管建设等,便于区域内水体的内部流通;泵站建设更便于大包户将河道内的“肥水”灌溉农田,实现肥水回用。

目前项目建设正在紧张有序的推动中,此项目将强化现有排灌沟渠改造和生态提升,推进农田退水不直排、不下河、循环再利用,精准管控田间水层,保证农田作物各生长期的用水需求,大幅度节约农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用电。

科学治理把好最后关

项目完工后,引进标准种植户,通过合理调整肥料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减少氮磷流失,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农田退水集中在灌溉河道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蓄存,污染物会被自然降解、吸收,此后再次将“肥水”提入灌溉管道,通过管道进入各个田间放水口,将富含氮磷的农田退水灌溉至稻田,达到农田退水二次利用的目的,杜绝氮磷直排外河,将极大程度上减少农药施肥量,大大改善水环境质量,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农田退水回用,既减少了肥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又能保障粮食的安全性,也减少了农田退水带来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可以说农田退水回用真正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