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动态

追“新”逐“绿”汇聚澎湃动能

1~10月,我市临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237.7亿元,增幅6.8%——

来源 : 启东日报 发布时间 : 2024-12-04 访问次数 :
【字体 : 打印

长江之畔,黄海之滨。沿海,一艘艘货轮日夜兼程,往返吕四港;沿江,龙门吊林立,一个个海工产品正在建造;园区,拜耳健康消费品启东供应中心新厂项目奠基……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传统产业存量焕新,新兴产业增量壮大,抓好未来产业变量突破,锻造产业集群“主心骨”。1~10月,临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237.7亿元,增幅6.8%。

向“绿”而行

临港产业驶入“快航道”

12月2日上午,江苏华滋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为德国AC-INOX GmbH公司建造的全球首制3台30000立方米陆地LPG储罐正在建造,标志着华滋能源在绿色能源和化工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为低温液化气的存储、运输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华滋能源十年持续深耕,在大型能源和海洋工程特种装备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自主开发设计、建造的船用及陆用液罐产品,覆盖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液化乙烯乙烷(LEG)、液化二氧化碳(LCO2)等各型液货,并成功开发交付船用液货处理系统、双燃料供气系统、碳捕集系统(CCS)等高技术含量的绿色减碳产品,创造了多项行业第一和全球首制记录。

国庆前夕,国内首艘15000方舱容双燃料动力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鲟”轮,在振华启东海工码头鸣笛解缆,驶赴上海洋山港进行疏浚作业,其LNG船舶动力装置具有与柴油机基本同等的动力性指标,可减少90%氮氧化物及20%二氧化碳排放,填补了我国疏浚船舶在清洁能源使用和绿色低碳方面的空白。

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翼的启东,集长江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是发展船舶海工产业的天然港湾。近年来,在发展清洁能源、助力“双碳”目标背景下,启东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推动船舶海工产业稳步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7200立方米双燃料液化乙烯运输船(S1065)在满足最新排放要求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新一代绿色环保船型;亚洲首制风电运维母船“至诚60”采用柴电电力推进和直流母排配电系统,取得CCS混合动力和绿色船舶入级附加标志……今年以来,一个个船舶海工产品“追新逐绿,逐流而上”。

“我们持续澎湃江的动能,擦亮‘海工船舶就来启东’的产业地标,努力将绿色岸线打造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活力金边。”海工园(寅阳镇)党(工)委书记任锴胜表示。

向“新”突破

战新产业提质增效

12月3日,走进生命健康产业园的江苏希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合成、精制、干燥、粉碎……一批批抗肿瘤原料药经过一系列工序生产完成。作为一家从事抗肿瘤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的研发、生产、销售的科技型企业,希迪制药以创新赢市场,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产品开发。在不断迭代升级中,企业今年预计产值超3.1亿元。

在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向“新”突破是脱颖而出的关键。目前,我市已建成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重量级平台,集聚了以拜耳、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近百家生物医药关联企业。1~10月累计实现应税销售73.0亿元、增幅14.8%。

启东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板块,始终呈现出“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园区签约落户的总投资5亿元的上海赛金生物药生产基地项目已进入征地阶段,该项目将建设生物药生产基地,生产重组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类等生物药,项目达产后年应税销售不低于3亿元,纳税不低于1900万元,为产业持续繁荣注入新动力。

站在产业发展的风口,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半导体产业亦是“新”潮澎湃。走进托伦斯精密制造(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碌赶制订单。2018年落户启东的托伦斯公司,深耕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加工行业,先后获评“南通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今年1~10月,实现应税销售4.9亿元,同比增长167.8%。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长三角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半导体产业新秀”目标,集聚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精心培育,半导体装备及材料产业版图稳步扩大。目前,已集聚捷捷微电子、至纯科技、托伦斯半导体等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研发、生产等相关企业。1~10月累计实现应税销售超88亿元、增幅35.68%。

向“特”聚势

特色产业焕发新动能

12月3日,走进江苏弗林特机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 4 条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快速有力运转,工人紧盯流程严把关,“今年我们搬到了新的厂房,淘汰了‘超龄’的机床,添置了自动化流水线装备,这对接下来进一步扩展国外市场是个很大的助力,预计今年产值能超1亿元。”说话间企业负责人崔小军难掩兴奋。

10 多年前,在吕四港镇如意村,江苏弗林特机电有限公司和当地 200 多家电动工具企业一同萌芽,起步于简陋小作坊。但弗林特不甘平庸,夯实基础后,将目光精准锚定交流电(插电)系列产品细分市场,研发“火力全开”,持续扩充产品矩阵,从电钻到电锯,各类新品频出,强势嵌入外贸赛道。

其间,品牌打造更是贯穿全程。弗林特深知品牌“含金量”,严控产品品质,以优质赢口碑;亮相国际展会,借平台扩知名度;深耕售后,用贴心服务黏住海外客户。凭这番操作,品牌蜚声国际,订单滚滚而来。

弗林特公司的发展之路是我市电动工具企业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该产业自上世纪 70 年代末从“小五金”修补起步,在40 余年发展历程中破茧成蝶,形成完备产业链。

如今,电工工具作为我市特色产业,其销量在全国市场占比超 60%,共有注册商标2099件,省名牌产品5件,南通市名牌产品32件,东成、国强等企业的系列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其中,龙头企业东成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排名第一,成为我市首个迈入百亿级的制造业民营企业,成为地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张独特名片。

如果说电工工具是特色产业的领头羊,那么高端纺织则是一股新潮。江苏永银化纤有限公司堪称这股“新潮”里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强势崛起。

踏入企业生产车间,宛如置身一座科技感十足的“纺织魔法工厂”。沿着生产线一路探寻,只见原材料经过干燥、熔融、过滤、注带、切粒成切片,又经干燥、熔融、过滤、纺丝等多道工序,最终在另一头神奇地“吐”出一条条细若蚕丝的白色纤维,这项技术被耐克、阿迪达斯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选用,去年公司销售额超4.5亿元。

如今的启东正以坚定的步伐,从地方特色到驰名品牌的道路上加速驰骋,以品牌力量焕发产业新势能。数据显示,截至1至10月,我市特色产业共有企业170家,实现应税销售160.1亿元,增幅9.6%。

(本报记者 钱爱仁 龚丽丽 茅晨华 通讯员 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