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来源: 启东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12-28 09:34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2年,我局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循环、高技术引领、高成长收入、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导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改革攻坚等重点工作,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根本,加快走出具有启东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 工作成效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农业发展大幅度提质增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焕然一新、农民增收渠道大大拓展、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完美收局。农民生活富足富裕。 “四青作物”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优质食味稻米实现全覆盖;水产养殖面积、养殖产量均稳居南通市首位。全市产业强镇、强村特色明显,特色农产品产业走向融合发展之路。

一是现代农业“强”的基础更加扎实。粮食、肉类、蔬菜、水产品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实现稳产提质,特别是今年夏秋两季粮油作物种植总面积突破130万亩,规模之大创近15年之最,我市也成为了全省后来居上的粮油生产强市和稻麦输出重点县(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启东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南阳镇作为南通唯一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全市新增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2家。

二是人居环境“美”的颜值加速呈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推进,干道沿线“破落建筑”和“三棚”整治专项行动基本完成,19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培育工作已接近既定目标任务,三星级行政村建设基本达标。乡村建设推进有力,获批南通市2022—2023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培育对象23个,新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3个,省特色田园乡村1个。长江禁捕退捕、河长制工作持续走在南通前列。

三是人民生活“富”的内涵不断拓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推进有力,集体经济不断攀升。2022年,全市村营收入总量将达到2.3亿元,比去年增长5 %;村营收入超百万元的村将达到 91个,比去年增加约5个,并实现村营收入500万元新突破。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保障标准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低保、特困供养、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80元、1040元和206元,较去年均有一定幅度增长。

四是农村改革“新”的动能持续增强。农村“三块地”、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家庭农场培育发展机制、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的活力持续增强。完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机制,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85.53万人身份确认;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累计实现7.48亿元的交易额。

二、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举措

(一)注重高位引领,健全乡村振兴组织保障。一是高点定位,强化政策体系。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2022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推进启东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做到了导向明确、步骤清晰、措施扎实,为做好2022年全市“三农”工作提供遵循。二是高效推进,强化统筹作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就“三农”重点工作、关键问题及时开展调研。细化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评办法;分析农业农村局在南通高质量考核中存在的短板,明确下阶段工作举措;科学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分析“十四五”时期启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问题、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提出务实发展举措,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进程。三是高标起步,强化联络制度。对照南通,结合启东实际,找准市委农办在整个农业农村工作大格局中的职能定位,切实发挥自身作用,实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员制度,坚持科学、民主议事,做好日常沟通协调,促进信息共享,协同推进工作。同时加强对各地农业农村政策指导,提出意见建议,推进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实施。

(二)优化产业发展,激发农业生产潜力。一是切实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积极增加优质粮食作物种植比例,   2022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121.256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万亩),粮食总产预计6.69亿斤;做好蔬菜稳产保供工作,蔬菜(含四青作物)播种面积68.73万亩,预计蔬菜产量121.01万吨,产值25.98亿元;调整优化畜禽养殖生产布局,构建现代畜禽产业体系,实现生猪存栏15.02万头,出栏24.60万头;科学划定养殖区域,实际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33.9万亩左右,预计渔业总产量32.7万吨,其中海洋捕捞16.2万吨,海水养殖12.4万吨,淡水渔业4.1万吨。二是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做强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转型升级,巩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出台《2022年启东市级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全市农机购置补贴使用资金573.85万元,补贴农业经营主体668个,补贴机具1761台套。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农田管护体制机制,筑牢高效农业发展基础,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三是全力深化农村三产融合。以项目农业为抓手,以省级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加强全产业链建设。重点发展农产品果蔬生产田头储藏、保鲜初加工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打造美丽乡村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建成南通市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8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村3个,南通市休闲农业精品景点近20个,全年接待游客预计超4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12亿元,较去年增幅达10%以上,带动农户28000多户。农业网上营销销售额达4.15亿元,预计全年突破5亿元。四是科学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省四青作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省级绿色蔬菜产业特色县效应,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引导家庭农场等扩大种植面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与基地联结连接,做大做强启东“四青作物”产业。鼓励开展内河鱼苗增殖放流活动以改善内河水域生态环境,补充淡水渔业资源,促进特色渔业可持续发展。

(三)着眼提质增效,增强农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快项目农业建设。依托资源特色和主导产业,利用园区平台,大力引进新项目。深化领导挂钩推进重大项目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切实发展本地农业农村经济。预计2022年底,我市纳入全省重大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工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81.7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27亿元。二是做精农产品品质。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实现“带证明上网、带编码上线、带标识上市”。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9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8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总面积分别为60.44万亩、11.15万亩、0.15万亩;认证绿色食品106个,有机农产品65个。新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体1015家,达到3084家。三是夯实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化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工程,加强主体培育力度,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登记认定的家庭农场3485家,其中获评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7家;南通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15家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成功挂牌;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家。共有水产加工企业157家,各类精深水产品加工企业7家。农民培训体系日渐完善,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33万名。四是全面加快农业数字建设。建设启东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实现启东市农业农村大数据更智能地服务于启东市农业生产监管,满足政府管理农业生产的业务需求。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2022年全市新增接入省物联网平台的应用主体达28家,预计年底物联网平台数据量达135万条,年新增超90万条。新建江苏九蕃农业、启东铭境设施农业2家农业物联网创新应用基地,目前已经完成立项批复,正在开展项目建设。

(四)突出生态宜居,打造幸福文明家园。一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聚焦力量“治厕”、“治垃圾”、“治水”、“治路”、“治线”等突出问题,不断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截至目前,全市12个农转站全部实行规范化运营;37个农村垃圾中转点实现信息化监控;整治干道沿线破旧“三棚”4965处,破落建筑903处,拆除违章建筑477处;完成农厕改造4000座,19个村已全面完成整村推进要求;整治农村黑臭水体55多条,完成疏浚农村河道任务136万方;成功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2个,入选省传统村落保护名单1个。二是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指导养殖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组织7家规模养殖场实施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维持畜禽健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建立农膜回收点170个,农膜产生量960.61吨,回收量856.97吨,回收率达89.21%。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油菜从种植、收割到秸秆收集全程机械化处理,使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三是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工作。在巩固去年示范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全力推进2022-2023年23个示范村、先进村建设培育工作,努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立标杆、树样板。23个创建村计划总投资约1.23亿元,创建周期为2年,截至目前,97个建设项目中,3个项目已验收,8个项目已竣工,27个项目完成50%工程量,12 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五)优化改革举措,助力富民强村之路。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认真总结我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经验,梳理问题清单,为全面展开延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持续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土地经营权,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二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切实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 26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网上交易,全年实现成交项目数770个,交易总额9339.19万元。持续推进“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引导各村积极拓展土地管理、物业经济、资源经济、服务经济等村集体经济创收增收路径,更大力度推进强村加油站项目建成投运,2022年1至9月全市实现村营收入16100万元,村均61.68万元。三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帮扶政策稳定,对2021年度在南通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自付医药费用超过2000元的原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进行保险二次赔偿和慈善基金补助,补助319人,补助金额134.93万元,进一步减轻了原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医药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六)织牢严密防线,全力护航农业生产。一是持续强化组织保障。迅速成立农村疫情防控专班,建立7个农村防控工作指导组,对区镇疫情防控应急准备、宣传引导、基层”哨点”作用发挥、重点场所防控和农业稳产保供等方面进行指导监管工作。加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管理,严格落实农产品保供车辆市域内通行管理要求,协助蔬菜基地做好产销衔接,关键时刻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二是全力构筑疫情防控堡垒。全体“三农”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汇聚起群防群控磅礴力量。组建2支社区志愿服务队,累计支援紫薇二村、长龙五村、交通卡口等疫情防控工作3000余人次,生动体现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双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完善引领党建工作推进机制。紧紧牵住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党组书记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抓实落细3个类别党组织书记清单,坚持党建工作与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七)强化检查督查,巩固农业发展基础。一是广泛宣传,确保成效。开展“史上最严的伏休管理”,敢于“亮剑”,对顶风违规出海渔船形成震慑。在执法过程中,与渔民谈心交流,耐心教育渔民,提高渔民对伏季休渔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伏休以来,市渔政监督大队组织开展港口和海上执法63次,查处各类违规捕捞案件62起,实施“两法衔接”案件15起、移送司法机关89人。二是加大力度,严格执法。市渔政监督大队加强长江禁捕水域执法检查,推动长江禁捕联合执法巡航进入常态化。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2400余人次,出动执法船艇23艘次,查办行政案件9件,查获涉案船数8艘,查获涉案人员15人,司法移送11人,行政处罚金额3.52万元。三是强化监管,规范秩序。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全力提升农业执法大队执法效能。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数675人次,共立案查处案件37 起,其中农机 16起、农业17起、动监 4起,其中结案28起、移送2起。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启东农业农村发展力度较大,举措扎实,成效也较明显,但与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市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农业项目形式比较单一,质量不高。二是农村环境面貌提升较慢。部分村庄与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有序的要求有明显差距,一些单位、部门负责同志、基层干部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整治不够,“我要美”与“我不管”的矛盾问题交织并存。三是推进乡村振兴合力不强。少数部门、镇、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沟通,尚未形成有效合力,导致重点工作推进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