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
来源: 启东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07-08 09:21 累计次数: 字体:[ ]

 工作成效: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农业发展大幅度提质增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焕然一新、农民增收渠道大大拓展、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完美收局。 农民生活富足富裕,人均可支配收入4.41万元。 “四青作物”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优质食味稻米实现全覆盖;水产养殖面积、养殖产量均稳居南通市首位。全市产业强镇、强村特色明显,特色农产品产业走向融合发展之路。启东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已通过省级认定,南阳镇被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工作推进情况:

(一)坚持高位引领谋划,健全乡村振兴组织保障。一是高点定位,强化政策体系。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2022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推进启东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做到了导向明确、步骤清晰、措施扎实,为做好2022年全市“三农”工作提供遵循。二是高效推进,强化统筹作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就“三农”重点工作、关键问题及时开展调研。细化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评办法;分析农业农村局在南通高质量考核中存在短板,明确下阶段工作举措;科学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分析“十四五”时期启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问题、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提出务实发展举措,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进程。三是高标起步,强化联络制度。对照南通,结合启东实际,找准市委农办在整个农业农村工作大格局中的职能定位,切实发挥自身作用,实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员制度,坚持科学、民主议事,做好日常沟通协调,促进信息共享,协同推进工作。同时加强对各地农业农村政策指导,提出意见建议,推进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实施。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一是粮食产能稳步提升。聚焦关键农时,突出重点环节,及时组织发动市镇两级农技专家深入一线,针对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支持农民应种尽种,促进种植业增效、农民增收。2022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 44.07 万亩,产量10.0232万吨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达18.66万亩,建立了11个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二是畜禽产业健康发展。调整优化畜禽养殖生产布局,构建现代畜禽产业体系,保障畜禽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截止5月,实现生猪存栏13.69万头,出栏生猪8.34万头;肉鸡存栏167.5万羽,蛋禽存栏173.39万羽,奶牛存栏1230头,羊存栏35.61万只。三是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充分利用全市沿海浅海海域资源发展海水养殖,科学划定养殖区域,实际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33.9万亩左右,渔业总产量14.26万吨,其中海洋捕捞6.45万吨,海水养殖6.2万吨,淡水渔业1.59万吨。四是蔬菜供应平稳运行。积极做好蔬菜稳产保供工作,加强疫情防控、春耕备耕期间蔬菜等园艺作物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推动绿色蔬菜产业基地、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开展蔬菜生产监测旬报制度。截至目前,蔬菜(含四青作物)播种面积36.76万亩,蔬菜产量75.63万吨,产值15.325亿元。

(三)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激发农业生产潜力。一是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做强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转型升级,巩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农田管护体制机制,筑牢高效农业发展基础,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二是全力深化农村三产融合。以项目农业为抓手,以省级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加强全产业链建设。重点发展农产品果蔬生产田头储藏、保鲜初加工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打造美丽乡村新模式。全面强化特色产业与电商嫁接,加大数字基地创建力度。鼓励休闲农业健康发展,已建成南通市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8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村3个,南通市休闲农业精品景点近20个。农业网上营销销售额达2.29亿元。三是积极推动社会化服务。引导社会化服务联盟建设,完善和提升服务联盟的服务内容和标准,为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服务,发展集体经济。发挥益农信息社作用,推动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等四项服务协同运行,做到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以信息化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四)加快推动集约发展,促进高效农业建设。一是推进项目农业建设。依托资源特色和主导产业,利用园区平台,突出产业规划,强化服务意识,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大力引进新项目,深化领导挂钩推进重大项目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注重开发项目的招引,切实发展本地农业农村经济。截至目前,全市新建重大农业项目19个,完成投资 15.2亿元。二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发展水平。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实现“带证明上网、带编码上线、带标识上市”。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9个、总面积60.44万亩;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6个,面积8.15万亩,认证绿色食品95个。建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总面积1500亩,认证有机农产品65个。新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体444家,达到2513家。三是夯实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化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工程,加强主体培育力度,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登记认定的家庭农场3470家,其中获评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7家;南通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家。共有水产加工企业157家,各类精深水产品加工企业7家。农民培训体系日渐完善,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23万名。

(五)聚焦乡村高质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是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工作。严格按照申报条件、经过层层筛选,培育名单已确认产生。对入围的“8+1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南通市级财政按示范村300万元、先进村100万的标准予以奖补,同时启东本级财政将按照1:1进行配套支持。目前在编制申报实施方案过程中,市推进办将严格对23个示范(先进)村实施项目进行预评估。二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高质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水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专项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12个农转站全部实行规范化运营;37个农村垃圾中转点实现信息化监控;整治干道沿线破旧“三棚”3134处,破落建筑422处,拆除违章建筑330处;美丽幸福河建设完成39条,县乡级生态河道建设完成42.3公里,整治农村黑臭水体55多条,完成疏浚农村河道任务136万方。三是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完善畜禽粪污、病死畜禽无害化、废旧农业薄膜三大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完善收储运处置体系。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油菜从种植、收割到秸秆收集全程机械化处理,使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农业固废处置形成良性循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建立农膜回收点170个,农膜回收量644.72吨,回收率达89%;全市麦田还田完成率82%;油菜秸秆收储总量约1.5万吨,夏季秸秆禁烧防控效果明显,火点大幅度减少。继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全力提升执法效能。其中农业综合执法立案查处案件14起,渔政执法查处安全案件30起。

(六)聚力改革深化创新,续写强村富民华章。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认真总结我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经验,梳理问题清单,为全面展开延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持续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土地经营权,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扶贫政策稳定,2022年免除10847名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个人自缴部分574.89万元。积极会同卫健委、医保局、市慈善总会、保险公司等部门,对个人自负医药费进行保险二次理赔和慈善基金补助,共计补助329人135.05万元,进一步减轻了原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医药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三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强政策引领,出台《关于促进全市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发展举措。稳慎选择村级资金较少、持续性经营收入较少的村纳入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名录,拓宽发展路径、提高增收水平。建立村集体收入评估制度,定期开展村营收入评估分析工作,及时掌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2022年1至5月全市实现村营收入6327.68万元,村均24.24万元。

(七)织牢严密阻击防线,统筹抓好农业生产。一是持续强化组织保障。迅速成立农村疫情防控专班,建立7个农村防控工作指导组,每天分片包镇对区镇疫情防控应急准备、宣传引导、基层”哨点”作用发挥、重点场所防控和农业稳产保供等方面进行指导监管工作。加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管理,严格落实农产品保供车辆市域内通行管理要求,协助蔬菜基地做好产销衔接,关键时刻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二是着力抓好保供生产。局党支部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累计出动农技员200余人次,引导农民有序农耕,动员广大菜农抢抓农时,种足种好速生露地及设施蔬菜。鼓励各重点规模蔬菜基地保障上海市场多作贡献,协调各方全面开通地产蔬菜外销上海绿色通道。三是全力构筑疫情防控堡垒。全体“三农”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汇聚起群防群控磅礴力量。组建2支社区志愿服务队,累计支援紫薇二村、长龙五村、交通卡口等疫情防控工作800余人次,生动体现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双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党建工作基底。一是党员教育固基铸魂。组织开展“我是冬训优秀主讲人”、“厚植为民情怀,强化使命担当”主题党日活动、“三比三争”大讨论、“五带头五提升”征文、“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研讨、学习强国达人挑战赛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平台优势,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政策法规等配送到“指尖”、传播到“耳边”,进一步抓实思想政治建设、提高知识专业水平。二是服务品牌提质增效。持续优化“党旗高扬、服务三农”书记项目、“强化党建引领、争做服务先锋”党建品牌、“乡村新语”宣讲品牌,举办“文明实践 温暖新春”启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三+N下乡”、“放心农资下乡”、“科普宣传周”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民群众“送学下乡”、“送法下乡”,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是优化党员廉政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争先创优,以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对照作风建设“十二个聚焦十二个查摆”要求,组织各党支部、全体党员主动查找不足、对标找差,优作风、提效能。开展以“三联三进”为主要抓手的干部跟踪预警监督工作,深入了解机关干部思想、生活、家风和八小时之外情况,坚持严管厚爱,从规范、净化干部生活圈、社交圈入手,拓宽监督范围,加大监督力度,筑牢干部廉洁自律防腐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