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农工办2017年工作安排
来源: 农工办 发布时间:2017-01-18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我办将以中央1号文件和省、南通、启东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建立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建设美丽镇村,加快实现民富村美的目标任务。2017年,全市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145亿元,项目农业投入总额超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59%,创建国家级合作社1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和南通市级合作社18家,省、市级美丽乡村”3个,村级经济集体收入超35万元以上,全面完成261个村土地确权工作,低收入人口增收达标率超55%

一、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发展

一是加快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面接轨上海。全年在上海举办二次全市农业企业专题招商会,引进超二千万元的农业企业20家以上,培育水产加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精品粮油、高端食品等主导产业。重点推进平台建设,突出园区的主阵地,引进优质企业向吕四水产品集中加工区和滨海农产品精深加工区集中,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带动力强的百亿、五十亿级特色产业园区。二是延伸农业企业产业链条。突出农产品加工的龙头带动,鼓励以本地原料的农业企业建立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产业联盟,鼓励企业发展订单购销、期货交易、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建立规模化种养殖基地,培育渔业水产、紫菜加工、四青作物、特色农产品、优质畜禽等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全年新增产业基地10万亩以上。引导确立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思路,拓展农业多功能,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经。三是提升农业企业发展水平。全力推进植之元、天成粮油、精酿啤酒、生物中成药、精品黄酒等一批重大农业项目建设,逐步确立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南通领先示范地位。扶持南通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开发特色农产品,打造品牌效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农业企业发展互联网,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二、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加快推进物业项目建设运营。重点推进16个南通市级薄弱村物业项目的建设,提高第一批168个经济薄弱村物业项目的运营效率,培育村级物业、土地流转、土地拆旧复垦、三资增值、联合发展等典型,建立村级经济可持续稳定的增收途径,切实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全年村营收入达2亿以上。二是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出台农村财务规范管理制度,推进村负责、镇监管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市、镇财务监管力度,全年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村实行审计检查。开展“村务卡”试点,实现村级资金结算“非现金化”,提高资金使用规范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每镇都要推进阳光行动,扩大试点范围,创新村级财务公开的形式。积极争取开展国家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创建。实行债务“清零行动”,全面推进无债务村、镇建设。三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城乡产权交易平台作用,规范交易行为,引导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全部进入市场交易,推进土地使用权贷款抵押试点,开展拍卖、招标、招租、发包等市场方式,扩大产权交易品种,形成市、镇二级平台的协调运营,逐步集成管理、监督、公开“三大功能”,不断强化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全年交易款超1.5亿元。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推进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折股量化、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非经营性资金强化管护等工作,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务权利。推动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建立规范合理的资产运营机制,切实提高集体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

三、全面推进农业集约经营

一是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加快验收颁证、档案入库、完善数据库等工作,完成土地确权数据库建设,全面高质量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健全土地矛盾调处仲裁机制建设。加强土地确权颁证的成果应用,为农业农村发展改革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快土地集约经营。鼓励本地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高标准农田,力争高标准农田全部实现集约经营。新增集约经营面积10万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全面推行“实物计租、货币兑现”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定价机制。健全土地租赁风险防范机制。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镇、村支持本地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全市新增本地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0个以上,做到所有村全覆盖。四是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启东特色种、养业,大力培育“一镇一业”。突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突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创业带头人、突出打造农产品品牌、突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新增一家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村。

四、加快农民增收致富进程

一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实施省十项农民增收行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特色发展理念,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努力培育四青作物、绿色蔬菜、优质粮食、精品水果、水产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推进农民转型发展工程,加快创业、创新、改革、统筹步伐,引导本地农民向新型经营主体、“地主”、股东、市民转变,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提高脱贫帮扶成效。强化结对帮扶机制建设。突出无政策性保障人员的结对帮扶,健全帮扶脱贫工作的指导、督查、考核,确保帮扶工作常态、长效。整合资源,发挥各行业优势,集聚全社会力量,培育、发现、挖掘帮扶和脱贫典型,打造扶贫帮困品牌。引导结对单位和低收入农户加快帮扶脱贫步伐。完成低收入农户增收达标率超55%

五、实施环境面貌升级工程

一是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大明查暗访的力度和频率,突出垃圾收集、沟河保洁和基础设施三项重点,健全交通干道环境管护机制,全面推进、完善市场化机制,强化对保洁公司的指导、监管,建立权责分明的市、镇、村、保洁公司四位一体长效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发挥信息化优势,创新检查、监管、指导的方式,提升农村环境管护的效率和水平,打造农村环境面貌升级版。二是创建美丽乡村选择有历史文化和乡村风貌以及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特色村,完善基础设施,注重生态环境面貌建设,积极鼓励镇村争创十佳美丽乡村,创建农村环境管护示范镇。三是培育农业特色乡镇。以主导产业特、农耕文化深、生态环境美、农业功能新、富民效应大为标准,培育一批农业特色乡镇。

六、提高合作组织发展水平

一是规范建设,提升运行质量。以省扶持合作社名录为抓手,依法规范和发展合作社,对名录内合作社开展星级评定工作,不断规范合作社建设。二是培优扶强,增强带动力。加大对运行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政策及资金扶持,重点培育近四年来享受过政策扶持的60家左右的示范社,逐步形成产业龙头型合作社。培育农产品加工示范合作社,鼓励示范合作社向加工、销售、服务、联合发展等模式转变,支持创建合作社联社,增强合作社的带动能力。实施“苏合”品牌培育工程,支持“苏合”联社在规模、质态、空间上实现突破,打造启东“苏合”在省领先、南通第一的品牌。力争2017年创建国家级合作社1家,培育省级和南通市级合作社18家以上。三是示范引路,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引导土地流转的契机,鼓励全市所有镇、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不少于200家。全面推广合作社代理模式,努力实现名录内合作社全覆盖。鼓励合作社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培育一批民宿、综合社、电商、劳务等发展新业态。

七、加大推进中心城镇建设

一是树立中心镇形象。加大推进力度,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镇区功能配套,夯实承载力,使城镇形象塑造向功能塑造提升。二是增强中心镇发展实力。以引进高新技术、龙头型的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突出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开发,放大中心镇辐射优势,形成集聚效应,增强经济实力。三是促进中心镇产城融合。充分发挥中心镇的优势,统筹整合各类功能要素,使产业要素、生活要素、公共服务要素合理配置,形成功能协调、产业联动的多层次发展格局,促进中心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八、切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一是实施农业保险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农业保险的协保员机制建设。建立专职畜禽保险的承保、验标、理赔队伍,充分发挥专业化力量作用,严格防范保险的道德风险。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的农险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效。制订大灾应急预案。建立农业保险数据库。巩固快速理赔的创新举措。探索水产养殖新险种,扩大保险覆盖面。二是完善失地农民保障机制。选优配强人员力量,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理顺与人社、公安等部门关系,明确市、镇、村三级责任,妥善处理各类矛盾,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