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
来源: 启东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01-07 08:43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启东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南通市委、市政府、启东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全年工作目标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力打造五大主导产业,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着力坚持高位引领,使乡村振兴的组织推进更加有力。一是健全政策抓谋划。结合中央、省、南通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起草了《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关于2020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政策意见》、《2020年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施方案》、《启东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做好2020年全市“三农”工作提供遵循。二是强化认识抓组织。组织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做好省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南通市委一号文件督查等日常工作;协调十九大以来“三农”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是严格督查抓实效。根据《2020年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施方案》,健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加强乡村振兴统筹协调,全面完成省、南通市考核。通过集中督导,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二)着力实施农村改革,使乡村振兴的动力更加强劲。一是深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初步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高标准做好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系统成员信息的录入、审核、查重工作;全市261个行政村赋码到位,取得特殊法人证书;同时开展好集体股权的继承、转让管理办法的研究,推动深层次做好改革后续工作,保质保量全面完成我市的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在镇、村开展自查评估的基础上,适时抽查,查漏补缺,顺利通过省实地调研评估。二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推进30年延包试点工作,扩大调查摸底面,由原来的2个村7个组增加到8个村26个组,分析每个组户数、人口变动情况、确保基础信息准确无误,对27个组中的15个组初步制定了调整方案,延包的初步方案已拟定。三是创新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出台了《农村财务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市巡察以外的143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42家村集体领办的新型合作农场,共计185个单位进行专门督查,分村列出问题清单,逐一督促整改到位。制定了《启东市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试行工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暂行制度》,成立13个镇(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对新招录的56名新任代理会计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具体做法得到上级肯定,在南通各县市得到推广。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积极打造“互联网+产权交易+移动支付”服务平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实现“应进必进”。2020年实现成交项目数669个,交易总额5780.51万元,实现网上成交数16个,成交价427.94万元。

(三)着力提高生产能力,使乡村振兴的基础更加夯实。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2020年度4.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完成主体工程的55%,累计建成87.89万亩,比重提升至82.9%。落实推进高标准绩效专项巡察整改,督促区镇整改工作。规范工程管理,日常监管增加第三方管理,施工过程中采取第三方工程质量检测,验收时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分别拟订《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管护的通知》、《关于转发南通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程的通知》、《启东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制度,建设质量明显提高。二是健全绿色农产品标准。围绕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工作目标,出台南通市地方标准5项,制定主要粮油作物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7项,推广适新农业标准即生产技术规程100多项。大力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认证。全市拥有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个、总面积58万亩;认证绿色食品32个;建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总面积达1500亩,认证有机农产品65个;新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累计达12个,南通领先。三是推进现代化农机建设。紧紧围绕全年农机现代化工作目标和省厅提出的“一项行动,两大工程”工作要点,完成了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提升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秸秆处理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突破了水稻机插秧、高效植保和产地机械化烘干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和能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97.8%;农机总动力达67万千瓦。四是加强畜禽养殖管理。扎实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制定并下发了《启东市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严格落实“两场”生物安全制度。对养殖场进行督导,做到一场一档,实行清单式管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各项工作。我局联合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启东市种猪场和规模猪场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规模猪场扩能增量综合奖励和新增种猪奖补工作的通知》二个文件,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进行贴息补助和综合奖励,贴息金额4万元,补贴种猪270头,奖补资金18.9万元。全市生猪生产较为平稳,生猪存栏16.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4万头,累计出栏生猪22.5万头。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达7家,新增万头猪场2家,着力开展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工作,生猪恢复生产在南通名列前茅。四是加强渔业综合管理。加大海洋渔业管理。确保全市渔船北斗覆盖率达99%,避碰覆盖率达到100%。今年在去年2747件试用的基础上,再配备2550件救生雨裤,确保全市所有海洋捕捞和海上养殖人员配备和使用救生雨裤全覆盖。全面推进渔港“港长制”、建立了市、镇两级“港长制”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科学的渔船渔港管理机制,提升了渔业渔港管控、渔港治安和渔船安全生产能力。“港长制”的做法在南通和全省推广。

(四)着力培育经营主体,使乡村振兴的发展更具活力。一是规划发展专业合作社。全年新增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新确定了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录库。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清理试点工作,全年清理“空壳社”465家,完成率119.5%。做好我市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及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家)、南通市合作社示范社(1家)申报工作。二是大力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省、南通级农业龙头企业,新评定南通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开展南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复审工作,复核农业龙头企业8家;“四青作物”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成功入选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保障疫情期间的“菜篮子”供应,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线上销售农产品,推行“不见面配送”服务。三是提升线上农产品销售规模。我局组织开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共计培训136人,成立了启东市农业电子商务产业联盟,提升电商规模,积极探索构建产业经营主体间常态化协作联动机制,为农业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高水平发展合作平台。

(五) 着力建设美丽乡村,使乡村人居环境的品质更加提升。一是有力有序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根据城乡“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合计完成改厕任务47683座,全市无害化卫生户厕累计达到38.18万座,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05%。2020年完成公厕建设81座,旅游厕所3座。推进畜禽规范养殖,清理整治775家规模养殖场,规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针对非规模养殖场粪污问题,全市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建成田间蓄粪池任务36个。二是提高农业废弃物处理能力。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我市养殖场畜禽粪污产生量为42.3395万吨,畜禽粪资源化利用量为41.3556万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为97.7%,规模畜禽养殖场227家,粪便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100%,规模养殖场治理率100%。生猪小型分散养殖户(非规模养殖场)共有431家,已治理完成408家,治理率达到94.7%。建立118个废旧农膜回收点,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残膜拾净率达到95%以上,回收处理体系基本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全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大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提升农村环境管护水平。圆陀角、启隆镇开展了全域生活垃圾四分类收集,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三分类。南阳镇、东海镇等8个示范村建成易腐垃圾处置设施并投入使用。全市14个镇(园区)全面推行农村环境服务整体外包,实现常态化管护,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集中收运率达100%。疏浚二、三级河道9条,整治农村黑臭水体32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 6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在南通领先。

(六)着力解决增收致富,使乡村振兴的作用更加明显。一是稳定优化全市粮食生产。根据启东种植特点,因地制宜,重点推广南粳5055、苏玉30、通蚕鲜系列等品种,优质食味稻米实现品种全覆盖,加强技术推广,发布农业主推技术10项,建立科技推广综合示范基地6个,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强产销衔接,延伸水稻产业链,成功组建吕鲜稻米产业联盟。提高稻米科技与装备支撑能力,提升稻米生产管理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二是开展集约规模经营。破解土地瓶颈、环保压力等难题,大力发展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工厂化设施养殖,推进水产养殖业向循环利用、生态友好型转变,促进启东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通过与自然资源局、水利局以及农田建设、种植业等等其他部门协作出台了《启东市关于加快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的实施方案》,今年完成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00亩。三是实现特色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台《启东市强村加油站项目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了9个对口帮扶的经济薄弱村,加油站建成之后每年给予每村35万元,对扶持村实行3年为一个周期的动态调整机制,从而帮助更多的村集体实现由“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企联百村 共走振兴路”工作开展中,全市263个村居(包括启隆镇2个社区)初步意向联建完毕,村联建率达100%,拟联建投资总额13.5亿元,南北对接任务全面完成。

(七)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使乡村振兴的内涵更加丰富。一是围绕短板抓扫尾。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保障机制,完成129户自来水安装和124户危房改造扫尾工作。进一步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将一般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政策范围内住院总费用的10%以内,进一步减轻低收入户医疗费用。二是加强帮扶防返贫。制定出台《关于落实加强帮扶防止返贫实施办法的工作方案》,组织区镇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全面排查,强化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工作,做到应扶尽扶、应帮尽帮,针对23户脱贫不稳定户建立监测和帮扶机制,采取低保保障兜底、扶贫基金帮扶等精准帮扶措施,23户脱贫不稳定户风险已全部消除。排摸新冠疫情对257户低收入户外出务工有影响的镇、村想办法与用工单位沟通,帮助其尽快复工,4月底已全部复工,未发生因疫情返贫、致贫现象。继续为12436名低收入人口购买住院和意外伤害保险,对2019年县域内个人自付费用超过政策范围内住院总用10%的部分进行保险二次赔偿和慈善基金补助,补偿金额达104.65万元,有效防止因病返贫。三是巩固提升建全机制。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构建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对163名有就业条件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提供家政、厨师、护理等职业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岗位,已有43人就业。针对全市大部分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依靠政策性保障才实现脱贫,缺乏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的实际,严格落实“四不摘”的要求,持续深化七大帮扶工作。四是开展排查促进整改。根据省、南通市扶贫办统一安排,以南通巡察脱贫攻坚整改为抓手,对照“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以及其它方面工作重点,全年共组织开展3轮次拉网式排查,会同纪委监委、市有关部门对3646户一般贫困户脱贫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全面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将脱贫攻坚的基础打得更牢固。

(八)着力加强行政执法,使乡村振兴的法治更加全面。一是加强农林执法检查,全力提升执法效能。今年累计出动执法人数1503多次,检查农业投入品销售场所160家、农产品生产基地62家,完成农产品监督抽检115批次,处理举报事件4起,共抽检农资样品54个,其中农药30个,肥料24个,共立案查处案件16起,责令改正9起。开展大葱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关注。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共开具产地检疫证明9964张,检疫出证动物数8323183头(羽),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共检查车辆292辆,运出13926头,其中出南通的有131辆,9959头。二是深入推进渔政执法检查,加大系列专项整治力度。加强渔港和海上执法检查力度,坚决没收和拆解涉渔“三无”船舶。已组织港口联合执法行动99次,出动执法人员2337人次、执法船艇101余艘次、执法车辆185车次,累计清理取缔非法船舶1033艘,其中浮子筏(快艇)809艘、快艇64艘、其他非法船舶160艘,涉渔浮子筏在我市港口已近乎销声匿迹,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打击“三无”船舶的高压态势。开展“网证不符”、异地挂靠和私下买卖租赁渔船专项整治活动,摸排渔船205艘,规范了渔船标识标志和渔船买卖交易秩序。三是积极推进“两法衔接”工作,打击渔业违法行为。整个伏休期间,共移送“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案件5起,涉嫌刑事处罚19人次。组织海上清网行动,对全市沿海附近的违规“绝户网”、禁用网具等展开集中清理整治行动,清理各类非法捕捞网具2600余口,其中禁用渔具地笼网2000余口,有力打击了伏休期间的违法捕捞行为。开展海洋渔业安全执法专项行动,共组织海上执法行动32个航次,共计航时200多天,巡航5000多海里,查处海上安全违法违规案件77起,有力打击了我市渔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