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 启东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01-13 09:55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推进农村改革,激发三农发展活力。一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和风险防范。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产权制度要求,加快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延包30年先行试点工作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二是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以“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为路径,充分发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规定执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不断优化工作举措,完善体制机制,取得实效,为南通市乃至全省推广启东模式做好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三是加快发展村级经济。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建立多元化增收的长效机制,提升村级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协调启东市“强村加油站”和“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两大项目建设,以产业兴旺共促发展为目的,以工促农,合作共赢。四是坚决有力落实长江禁渔工作。完善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制度,强化工作专班力量,持续推进高效整治。全面宣传农业农村部即将出台的扩延长江禁捕范围至东经122°15′以西水域水的禁渔通告。按照“管住船、管住岸、管住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长效监管的工作机制,确保实现“清船、清网、清江”目标。在做好长江水域执法监管的同时,利用市域现代化治理中心视频监控、江海第一哨民防雷达等平台,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斩断非法捕捞、运输、销售的利益链。

(二)调优农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实施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完成市级高标田示范区3个,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管护办法,提升高标田的建设水平。二是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措施。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监管名录,落实“三定一考核”网格化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巡查制度,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排查质量安全风险;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全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监测不少于1500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不少于6万批次,及时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把关好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完善扶持政策,深入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鼓励引导更多生产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培育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实现“建设一个品牌、闯出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兴起一个产业”。三是发展现代农机建设。积极参与科技项目的实施,做好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完成蚕豆绿色高效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项目的结题验收,解决蚕豆播种和收获“无机可用”的问题;会同启东富旺农机、江苏农科院,实施“稻田自动化插喷(播喷)同步一体化的创制及控草技术应用集成”项目;开展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点建设,建成规模化在30亩以上(相对集中)的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2~3个;制定完善青毛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探索青毛豆联合收获机的提档升级,为生产厂家提供第一手资料;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展智慧农机、无人农机装备技术的试验示范。

(三)发展经营主体,推进新型农业建设。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按照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3400人。大力培养农业龙头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力提高家庭农场、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农技专业化服务队建设水平,创建国家和省级示范经营主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平台,发展与农业龙头企业相适应的农产品基地,通过经营主体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加快农业电商提档升级步伐。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联盟,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形成农产品电子商务集群化发展。强化特色产业与电商嫁接,加大数字基地创建力度。加强智能农业示范推广,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生产、蔬菜生产、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智能化生产、精准化监控。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基地建设水平。二是加强农业科教协同推广。组织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实施科教兴农与人才强农战略、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为依托,积极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三是做好农业产业化工作。积极申报南通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省示范产业化联合体。积极推进农业项目带动基地建设,在农业龙头企业周围建立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农业项目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完善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产品质量的大提升,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四是做好外向农业工作。积极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有序发展,努力寻找农产品出口亮点,实际出口业绩的有效增加。鼓励企业上市或新三板工作,激励企业进入江苏省股权交易中心,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四)建设美丽乡村,注重生态宜居品质。一是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根据建设美丽江苏的要求,全面推行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明确运行管护标准,做到管护制度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资金到位。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有序推进与主体建筑不协调的“三棚”整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社会贤达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通过“小手拉大手”、走出去请进来、清洁户评比等多种活动广泛发动广大村民开展门家前屋后的环境整治,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提升广大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的意识。二是强化生态绿色农业建设。大力推广病虫草害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培肥、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技术,力争使农作物病虫草害生物和物理防治推广率达80%以上。重点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畜禽养殖场,尤其是生猪养殖场污染治理“回头看”。推进生猪小型分散型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督促养殖户落实主体责任,配套完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三是培育优质产品抓好质量安全。完善扶持政策,深入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鼓励引导更多生产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培育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实现“建设一个品牌、闯出一方市场、带动一片基地、兴起一个产业”。

(五)深化脱贫攻坚,实现长期稳定脱贫。一是保持扶贫政策稳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将已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集成,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深化细化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确保扶贫政策惠及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对已脱贫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不变,真正做到“脱贫不脱钩、措施不断档、监测不放空”,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防止返贫和新致贫。二是确保政策全面落实。发挥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保障等社会救助功能,突出抓好重残重病人员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单人保”、低保、特困供养等标准。充分发挥低保“补差”、“兜底”作用,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完善急难救助机制,对疾病、遭灾等情形先落实临时救助措施,再视情转介到低保、医疗、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好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和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补助,进一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织密织牢低收入人口的保障网络。三是强化长效扶贫机制。根据《启东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健康、产业、就业等九大行动,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完善七大帮扶长效机制,对低收入户实行全方位、立体式帮扶。建立筹措扶贫资金长效办法,建立常态化帮扶救助机制。四是研究解决相对贫困机制。在全面总结我市“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成绩、经验、创新举措以及提炼行业、社会帮扶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做到规划内容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衔接,与社会救助制度政策衔接,统筹解决城乡相对贫困问题。

(六)统筹协调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一是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整合现有各类农业发展政策,认真谋划适合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重点加强对已有各类发展政策的梳理和评估,制定推进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的政策,加快形成目标合理、重点明确、相互支撑的扶持政策体系。二是统筹发展合力。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策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定期乡村振兴工作例会,充分整合乡村振兴职能部门的作用,实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是建设高素质队伍。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选人用人要求,严把德才标准、坚持公正用人、拓宽用人视野、激励干部积极性,严格执行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及我市相关配套制度,真正做到了“启用想干事的人,重用会干事的人,培养能干事的人,换掉不干事的人”,进一步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建设高素质为农服务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