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 启东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12-28 09:39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3年是全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启东现代化篇章的扬帆起航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尤为重要。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求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一)总体思路

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提升粮食面积;提高绿色低碳、高品质、健康农产品的比重,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物质装备和农村科技水平,逐步实现“高质高效”的农业现代化;优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打造江海岸线美丽宜居乡村;培育、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逐步实现“宜居宜业”的农村现代化;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村营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逐步实现“富裕富足”的农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接轨上海、融入苏南以及农村产业化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产城融合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二)计划目标

具体目标:2023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3万吨左右,提高绿色低碳、高品质、健康农产品的比重,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73%,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8%以上;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省级1个、南通市级2个,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超70%,农业科技进步率为72.3%;注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为2.4,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培育、规范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省级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1个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9万元/人;在统一部署下,试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培育、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奔小康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宜居宜业”的农村现代化。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5000元;建立村营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5万元,实现“富裕富足”的农民现代化。

(三)推进措施

为全面完成2023年农业农村具体发展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局将驰而不息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坚持以产业促振兴,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启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1.围绕农民全面升级,让乡村产业更加兴旺。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高效蔬菜基地、优质稻米基地、水产健康养殖基地等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启东“四青作物”产业,总面积稳定在35.0万亩,总产量达到119.0万吨,总产值超26.0亿元。渔业产业发展稳而向优,水产品总产量30万吨以上,渔业总产值达到85亿元以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度投资额呈稳步提升态势。充分发挥南阳镇全国产业强镇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绿色蔬菜、特色渔业、食品加工、休闲农业等,将产业创出特色、做出亮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实现农产品地标数、绿色品牌数大幅上升。一以贯之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土地有序规范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家庭农场、新型合作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真正让高标田发挥高效益,拟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7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9万亩。建立高质量农机装备产业体系,开展“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的创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91.5%。

2.围绕农村全面进步,让美丽乡村更为宜居。坚持示范引领,整合各类支农惠农政策,统筹抓好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省特色田园乡村等培育建设,放大优势、彰显特色,实现典型带动、以点带面、全域提升。不断加强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建设管理,统筹完善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厕所革命等配套,努力让广大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推动农药零差价配送提质扩面,加强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废旧农膜处置回收率达90%以上;实施农村可腐烂垃圾就地生态处理机制,进一步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8%。积极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星级管理制度,力争更多行政村达到三星级康居标准,同时确保30%的行政村完成“三棚”整治整村推进。坚决锚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以张謇垦牧文化片区开发、最美江海岸线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现代化小城。2023年,建成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共计23个,完成省定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任务,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建设样板。

3.围绕农民全面发展,让广大群众更觉幸福。通过 “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各经营主体抱团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培训高素质农民约200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0人、专业种养加能手50人,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充分挖掘优秀电商典型,开展宣传推广,加快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实现电商销售收入年增长5%。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积极引导农村群众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农(渔)家乐、农村电商等富民产业,促进就近就地高质量就业,着力拓展增收空间。深入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稳定提高机制,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充分发掘农村发展潜力,盘活利用村级资产资源,发展项目建设,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持续深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真正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