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打算
来源: 启东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01-12 17:33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2年是全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启东现代化篇章的扬帆起航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尤为重要。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力求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一、总体思路

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提升粮食面积;提高绿色低碳、高品质、健康农产品的比重,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物质装备和农村科技水平,逐步实现“高质高效”的农业现代化;优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打造江海岸线美丽宜居乡村;培育、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逐步实现“宜居宜业”的农村现代化;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村营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逐步实现“富裕富足”的农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接轨上海、融入苏南以及农村产业化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产城融合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二、具体目标

1.聚焦农业产业结构优化。202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发展优质小麦,面积稳步提升到23.5万亩左右;玉米面积增加至30万亩;油料作物继续稳定在23万亩;适度发展蔬菜(含菜用瓜),播种面积稳定在69万亩左右。年出栏10万头的大型规模养殖猪场全面投产运营;年生猪出栏量保持稳中有升。打造一级渔港经济区,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接待游客350万人次。依托沙地圩田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横向拓展张謇垦牧文化旅游功能,融合农文旅,提升海复镇搬场村乡村旅游功能价值,构建乡村休闲旅游新增长点。

2.聚焦农业基础设施完善。2022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 2.5万亩。农机具拥有量保持年增长3%以上,年末达到8.84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68万千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8%,培育建成1-2个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争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和“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3.聚焦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三麦、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5%。确保稳步实现农药化肥减量使用,逐步提高非化防控产品占比,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应用覆盖率保持在85%以上,氮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65%以上。

4.聚焦农业科技能力强化。2022年,新增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5项,新品种10个,新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1个,水产原良种覆盖率达到55%,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

5.聚焦外向型农业拓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稳步推进农业走出去战略;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打造农业发展增长点。2022年,力争申报省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南通市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

三、推进措施

为全面完成2022年农业农村具体发展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局将驰而不息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坚持以产业促振兴,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启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1.推动农业产业振兴,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高效蔬菜基地、优质稻米基地、水产健康养殖基地等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面稳定粮食生产发展,2022年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21.14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稳定在32.8万吨,其中水稻种植达9万亩,总产4.95万吨左右。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逐步提高。充分发挥省四青作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效应,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启东“四青作物”产业,播种面积达到52.5万亩,总产值达21.1亿元。稳步提升“地产三宝”种植,面积达2.5万亩。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项目28个以上,年度投资额达25亿元。对照全国产业强镇的标准,以镇为主确立可培育的产业强镇名单,推动南阳镇的绿色蔬菜产业、东海镇的水产养殖产业、惠萍镇的食品加工产业、吕四港镇的特色渔业、海复镇的休闲农业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申报工作,建设“区域公用品牌+系列优质农产品+企业品牌目录”的品牌推广体系,遴选省级品牌2个。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措施,合理完善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设施设备管护力度。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社联创制度,整县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工程,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累计创建家庭农场3485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50家、村集体领办新型合作农场80家、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不断夯实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机装备技术创新,推进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超64%。渔业产业发展稳而向优,水产品总产量30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85亿元。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感。强化统筹,提前谋划,重点培育第二批南通市级示范村、先进村,持续巩固提升第一批示范(先进)村建设,齐心协力下好培育工作“一盘棋”。全面深化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整治提升行动,着力开展干道沿线破落建筑和“三棚”整治专项行动,积极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星级管理制度,预计到2022年年底,全市30%的行政村达到三星级标准。积极探索农村可腐烂垃圾就地生态处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8%。围绕沿江沿海景观公路和市域交通主线,重点布局实施3条诗意田园乡村带,分别为惠萍和寅阳镇的滨江水果风情园,东海镇的黄海滩涂生态养殖示范区,海复镇的张謇垦牧文化园,沙地圩田特色农遗田园,做到以点串线,线串成面,更快更好实现“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美丽乡村诗意画面。

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新活力。通过 “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各经营主体抱团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培训高素质农民2500人,现代创业新青年20人、专业种养加能手100人,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充分挖掘优秀电商典型,开展宣传推广,加快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实现电商销售收入年增长8%。充分发掘农村发展潜力,加强集体资产盘活利用,积极招引项目,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农地股份合作社建设,探索村级经济发展新路子。创新形式盘活利用村级资产资源,发展光伏产业和光伏项目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采取税收返还,银行贴息等方式,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权益。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持续深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真正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2022年底,全市261个村村营收入实现60万元全覆盖,其中达100万元的村占比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