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医药与精细化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2-28 10:20 累计次数: 字体:[ ]

启东市医药与精细化工产业

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启东市科学技术局

二○○九年六月

生物医药产业是蕴含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先导产业,在引领经济跨越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我市医药化工产业优势,引导和促进医药化工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和滨江精细化工园区建立以来,我市的医药化工产业已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在本地区产业格局中的地位不断凸现。目前,全市医药化工产业领域企业达70家,2008年实现产值59.8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0.8%,占全市高新产业产值的34.6%,产值增幅连续三年超过50%70家医药化工企业中,原料药、中间体等医药类企业27家,2008年实现产值24.83亿元,占医药化工产业的41.5%

二是品牌优势明显。目前,我市医药化工领域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7家。有14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30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盖天力”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白加黑”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第六要素(几丁聚糖胶囊)”、“好收成”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抗肿瘤中药一类新药“槐耳颗粒”被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和中药保护品种,市场覆盖率达95%

三是研发能力日益增强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南通双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启东东岳药业有限公司、南通秋之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骨干企业,均建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双林公司早在1996年就投资100万元,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几丁生物研究所,2004年公司又投资500万元,建立甲壳素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开发低分子聚糖、几丁铬等甲壳素衍生产品,进一步拓宽产品在生物制药、医用材料、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的使用范围。盖天力药业公司的槐耳系列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中药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以槐耳菌质为君药的系列产品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药品的适应范围和疗效。东岳药业建立了抗病毒及心血管类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是产业特色比较鲜明医药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五大产品群,即以白加黑、小白糖浆等为主的抗感冒药产品;以金克槐耳、枸杞糖肽等为主的抗肿瘤中药产品;以第六要素、N-乙酰氨基葡萄糖甲缩醛等为主的海洋生物产品;以环磷酸腺苷、7-甲氧基-2-奈满酮等为主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原料药及药物中间体;以核苷酸、三氯蔗糖等为主的食品添加剂。

五是集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我市已设立规划面积12.89平方公里滨江精细化工园区,取得了南通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基地,并通过江苏省环保厅的园区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明确了精细化工产业的定位。近年来,通过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精细化工企业,促进了我市化工产业的板块发展。目前已建成区域约6000亩,园区内三横三纵的道路,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管网已建成;污水处理中心日处理能力达1.5万吨,通过环保部门验收;供水中心建成了日供水2万吨的工业用水和区域生活供水系统;热电中心规划装机规模为235t/h炉、275t/h炉配26MW背压机组,现已形成70t/h供汽能力;园区建成11KV变电所一座,供电基本形成双回路;建成了南通金阳光固废焚烧处置中心,形成了年处置9000吨危险固废能力目前园区投产企业30多家,2008年实现产值42.3亿元。

(二)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总量不大,企业单体规模偏小,缺少重量级龙头企业。目前我市医药化工产业产值仅为59.85亿元,在70家企业中,产值规模超亿元的企业20家,其中,超5亿元的企业仅1家,超3亿元的企业3家。据了解,目前,我省在长江两岸建有国家级化学工业园4家,省级化学工业园6家,另有市级化学工业园近30家。10家国家级和省级化工产业园区最早成立是在1984年,大部分都成立于1990年代中期。这些化工产业园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南京化学工业园、南京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园、常州滨江化工园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工园等产业规模都超2百亿,并拥有单体产值规模超百亿的企业。长江南岸的化工园区多数处在滚动成长阶段,有些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而北岸的化工园区多数还处在起步创业阶段,只有少数进入初步成熟阶段。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研发创新能力不强,技术人才流动频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档次低,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与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企业发展与园区产业定位不合理。企业的发展和园区发展不适应,产业定位不清,资源利用率偏低,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物流、仓储、生产装置一体化建设脱节,研发中心、测试中心建设滞后。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我市桥港时代新优势,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精细化工园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群,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企业规模更大、竞争实力更强,推动医药化工产业成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态好、带动作用强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主要目标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通过制定、实施相关的扶持政策,在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资源方面向医药化工产业倾斜,大力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医药化工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医药化工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到2011年,全市医药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例达16%,成为我市高新产业领域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布局更加优化。进一步完善市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园已有医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好滨江精细化工产业园,努力把滨江精细化工园打造成长三角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化工园区,吸引国内外重大医药化工项目落户园区。

竞争实力大幅提升。重点发展9大产品群,培育50家骨干规模企业,开发20个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重大产品。到2011年,形成亿元以上企业30家,5亿元以上企业5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30亿元以上企业1家。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0人;建成南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15个;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品20个;承担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不少于10项。

三、重点任务

围绕医药和精细化工两大板块,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积极打造产品集群,加快建设产业基地,构建创新支撑平台,大力提升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强劲的产业发展态势。

()培育九大产品群

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化学新药、现代中药、非处方药(OTC)、医用材料五大产品集群,到2011年产值超过70亿元。

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基础化工、高效低毒农药、合成新材料、日用化工添加剂四大产品集群,到2011年产值超过130亿元。

1生物制药。以核酸类生物技术为基础,研究开发制备原料药的单体小分子干扰RNA(siRNA)。开展抗前列腺肿瘤、抗乳腺癌转移、抗乙型肝炎病毒等新药研制。利用核苷类产品生产的技术和规模优势,研究开发新的酶法合成核苷酸衍生产品,深化脱氧核苷酸、胞二磷胆碱、胞苷三磷酸、腺苷三磷酸等核苷类药物中间体系列产品开发,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核苷酸药物产业基地。以甲壳素衍生品研究开发为主的海洋生物技术,开展甲壳素低聚糖、水溶性几丁聚糖、第六要素降脂口服液、几丁铬等甲壳素衍生产品的深度研究,进一步拓宽产品的使用范围。

2、化学新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常见疾病,加强药物合成、结晶纯化、剂型工艺等技术研究,重点发展环磷酸腺苷、拉米夫啶、艾力沙坦等原料药和药物中间体,跟踪国内外最新的发展趋势,开展产品系列化研究开发,不断丰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种类。

3、现代中药。加强对国家中药一类新药槐耳颗粒、还尔金颗粒等的二次开发,开展提取纯化、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的提高及药效毒理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产品系列,扩大药物的临床适应范围,提高临床疗效。研制一批疗效明显、质量可控、剂型稳定、服用方便的现代中药。

4、非处方药。以白加黑、小白糖浆等药物为基础,开展新工艺、新剂型的研究,拓展抗感冒药品种,同时,开展抗过敏类药物的研究,形成多品种、多系列非处方药(OTC)药品。

5、医用材料。围绕皮肤移植、组织工程材料等临床治疗和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发展外科整形、生物替代材料等高技术医用生物产品,加快开发拥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临床常用医用材料,重点扶持发展人工皮肤、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可吸收医用膜等技术与产品。

6基础化工产品。在海四达化工基础上,形成一批基础化工原料为主的项目集群,加大二氧化碳、氢气等基础化工原料的配套产出,加快产品产业升级。重点引进氯化氨等基础化工原料生产企业。

7、高效低毒农药。以好收成韦恩农化现有产业为基础,加快草甘膦、乙腈等扩建项目的推进,带动一批绩效产出快,形成特色的高效低毒新农药产品集群。重点发展除草剂、杀菌剂等相关中间体项目。

8、合成新材料产品。以艾德旺化工、金美化学等现有产业为基础,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新材料中间体项目,加快推进有机锡、PS紫外线系列等相关新材料添加剂项目,重点发展PVC行业塑料助剂、玻璃制品等材料添加剂产品和电子行业相关的电子化学品。

9、日用化工添加剂产品。以依柯化工、飞龙香料等产业为基础,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效、高附加值的洗涤用品、化妆品等日化行业添加剂产品集群,重点推进新型消炎抗菌剂、特种香料等项目的生产。

(二)优化产业布局

充分利用启东现有医药化工产业板块,形成以滨江精细化工园为主阵地的特色园区,调整结构,重点发展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环境治理好、污染排放少、市场潜力大的产品。进一步整合资源,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同时加快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抓好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企业,扶持一批具有人才、技术等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引进一批符合园区产业定位、有重大贡献份额、起带动作用的重特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产品领域。

()建设创新支撑平台

1、加快企业院士工作站建设。南通秋之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建的张友尚院士工作站已开始启动,项目总投资600万元。三年内建立国内一流的小核酸/核酸干扰技术创新药物研发中试平台,开发出小分子干扰RNA(siRNA)创新药物,建成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核酸药物产业化基地。

2、加快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2009年,全市医药化工行业亿元以上企业都要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建设江苏省核酸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心血管、抗病毒药物及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甲壳素衍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尽快争取通过省级认定。积极引导企业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合作攻关,引进消化吸收生物医药领域的新技术并进行再创新,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

3、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强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等非盈利性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开展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等中介活动,促进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品创新。

四、对策措施

1、加强扶持引导。全面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医药化工类企业加快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加大对医药化工企业研发经费税前150%的抵扣力度。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对于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按规定予以奖励。引导和帮助企业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更多上级科技资金的扶持。

2、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利用我市紧靠上海、发展空间广阔的特定优势,重点瞄准上海、浙江等地的高校、研发机构、科技孵化器,开展科技招商,引进医药化工类的科技成果到我市产业化。进一步放大我市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滨江精细化工园的优势,瞄准国内外医药化工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招商活动,注重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衔接,吸引大企业大项目来我市落户发展,推动我市医药化工产业上新台阶。

3、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完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江精细化工园、滨海工业园等工业集中区的环保、供电、供水、供汽等相关基础设施,特别是加快滨江精细化工园的建设,努力提高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真正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作用。

4、强化产学研合作。积极组织高校院所与骨干创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对重大技术的攻关及产业化。尤其重视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共建研发中心等方式,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向我市转移。

5、提供融资支持。抓住国家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的机遇,积极推进银企合作,进一步加大对医药化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和担保问题。有关政策性银行要加大对医药化工产业项目的融资支持。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采取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参与对我市医药化工重点发展领域的股权投资。

6大力引进人才。充分发挥我市科教与开放优势,加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市进行成果转化或创办成长型企业。结合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对引进人才在项目和经费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争取上级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市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作用,努力吸引医药化工行业的领军人才来启创新创业。

附件:

1关键技术

2重点项目

3主要技术依托单位

4、产业招商方向

5、目标分解

6、工作分工


附件1:

关键技术

通过科技攻关,掌握重大战略产品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企业早期介入产业前沿、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11年突破10项制约医药化工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难题。

1、抗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及中间体制备技术

2、核酸类药物关键中间体开发技术

3、生物催化与转化工艺技术在合成药物中应用技术

4、生物拆分和不对称合成制备手性药物技术

5、现代中药分离纯化技术

6、生物医用材料制备技术

7、新催化技术

8、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及无机膜分离技术

9、增效复配技术

10、超细粉体技术


附件2

重点项目

1、国家一类中药原料药槐耳菌质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展提取纯化、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的提高及药效毒理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产品系列,扩大药物的临床适应范围,提高临床疗效(盖天力药业)

2抗高血压(化学)一类新药艾力沙坦原料药产业化(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启东原料药生产基地)

3、生物转化集成技术生产高纯度三磷酸胞苷(CTP)的研究及产业化(秋之友)

4、生物酶法制备氨基多糖新型食品添加剂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双林生物)

5新型降糖药物-几丁糖铬的研发(双林生物)

6降血压新药Aliskiren关键中间体的研发与工业化生产(东岳药业)

7、抗乙肝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制备技术研究及工业化生产(宏慈药业)

8、抗血栓药氯吡格雷重大工艺改进的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东岳药业)

9、生物医用新材料--基因活化氨基多糖仿真软骨材料的研发(双林生物)

106.2万吨IDA节能新工艺草甘膦技改项目(好收成)。


附件3

主要技术依托单位

1、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院

2、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实验室

3、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制药工程研究所

4、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药工程系

5、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6、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酶工程室

7、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8、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院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9、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10、南京工业大学

11、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院

12、扬州大学化工学院

13、苏州大学化工学院

14、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附件4

产业招商方向

一、全球精细化工企业十强排名:

巴斯夫、拜耳、陶氏化学、杜邦、阿托菲纳、埃克森美孚、阿克苏-诺贝尔、三菱化学、BP 、德固萨。

二、全球制药企业十强排名:

辉瑞、强生、赛诺菲-安万特、诺华、罗氏、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默克、雅培、惠氏。

三、江浙地区精细化工企业十强排名:

巨化集团(浙江)、纳爱斯集团、宁波富邦、隆力奇集团、红太阳集团(江苏)、江苏苏化集团、传化集团、江苏华宏实业、浙江闰土化工集团、江苏华昌(集团)。

四、国内医药企业十强排名:

上海医药集团、中国医药集团、广州医药集团、天津市医药集团、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哈药集团、南京医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扬子江药业、太极集团。
附件5:

目标分解


   
       
                       

序号

           
           
           

类别

           

           

           

主要企业

           

           

           

2011年目标产值(亿元)

           

       


       

                       

1

生物制药

           

           

           

双林公司、秋之友等

           

           

           

8

2

化学新药

东岳药业、宏慈药业、科本医药、莱嘉利化工、正泰医药化工等

30

3

现代中药

盖天力药业、天和药业等

10

4

非处方药

东盛盖天力、拜耳医药等

20

5

医用材料

双林公司、致远生物等

2

6

基础化工

海四达化工、沪东化工等

5

7

高效低毒农药

好收成、亚太化工、云帆化工等

40

8

合成新材料

艾德旺化工、金美化工、青云化工、通惠化工、鑫鑫粘合剂等

80

9

日用化工添加剂

依柯化工、海成化工、飞龙香料等

5

10

其他

尤希路化工、氧化铁公司等

3

203

           

       


   




附件6:

工作分工


   
       
                       

序号

           
           
           

工作任务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1

支持重点企业兼并重组,构建产业链,培育规模企业

发改委

开发区、滨江精细化工园、滨海工业园

2

落实产业布局要求,推动医药化工产业创新基地建设

发改委

科技局、开发区、滨江精细化工园、滨海工业园、环保局

3

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开发重大目标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科技局

发改委、开发区、滨江精细化工园、滨海工业园

4

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

科技局

发改委、财政局、开发区、滨江精细化工园、滨海工业园

5

制定和贯彻实施医药化工产业发展财税支持、金融支持等政策

财政局

科技局、发改委、国税局、地税局、人行

6

加强人才工作,支持企业引进科技人才

人事局

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