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大局大势,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围绕全面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域创新能力总要求,在科创项目引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产业科技含量提升、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集中发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今年以来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以政策激励为引领,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围绕创新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优化完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的实施细则》《关于调整<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倍增计划实施办法和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政策实施办法>相关条款的通知》,提高奖补力度和覆盖面,全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企业创新有为。根据2021年各项科技项目立项情况,及时拨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研究生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科技研发项目等科技奖励资金1957万元,惠及企业118家,科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二是以企业创新为重点,壮大创新企业集群。健全“科创项目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项目培育”梯队机制。对照认定标准,全面开展摸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科创项目培育库,制定培育计划,加强服务指导。开展重点科技型企业“三十强科创企业”评选和“争先进位”竞赛活动,全力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今年以来,我市科创项目招引40个,列南通第三,科创项目培育新入库25个,列南通第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公示数392家,列南通第二;高企预申报数198家,预申报净增数列南通第一,目前已完成高企预审材料75家。2家企业(药源生物科技(启东)有限公司、启东领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入选南通市研发型企业认定名单,入选数量列南通各县市区第一。
三是以产业创新为核心,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6.86%,列南通第二。组织申报上级各类计划项目20余项,其中2个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中集太平洋、吉莱微电子)已通过盲评,进入第二轮现场考察,1个项目(林洋能源)入选南通市“揭榜挂帅”攻坚计划项目榜单,悬赏额700万元,悬赏额列南通第二。紧扣“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主线,增设科技招商科,设计制作科技招商宣传折页,制订出台《科创项目招引第一引荐者奖励实施办法》,全面鼓励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技招商工作,目前,共摸排科创类项目线索23个。
四是以创新载体为支撑,打造创新发展引擎。北大生科华东院作为南通三个代表项目之一推荐申报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通过线上答辩,进入综合评审阶段。新列统新型研发机构(大院大所)平台1家(启东百年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省新型研发机构奖补项目1家(启东中科光电遥感中心),加入省大仪器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机构的2家企业(韩华新能源(启东)有限公司、华滋检测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已进入公示阶段。全力推进复旦大学启东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智能制造与大数据服务平台等项目按照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大院大所)平台模式抓好筹备建设。加快推进海工产业协同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方案编制,正按序时进度推进。持续加强孵化载体建设,目前已申报省级众创空间2家(南通创盒众创空间、绿地启东生命科学港智创空间),拟申报国家级孵化器1家(北大华东院生物技术孵化器)。
五是以校企合作为路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工作,摸清企业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掌握企业技术需求状况,为产学研合作奠定坚实基础。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完成产学研项目133个。严抓技术合同成交额登记,通过召开政策培训会、强化重点企业服务、加强对上沟通衔接等举措,确保企业应报尽报,完成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7.66亿元,列南通第三。
六是以挂钩帮服为抓手,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汇聚创新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科技人才引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编纂了《科技创新服务手册》,打通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了以局主要负责人牵头、分管负责人包片、业务科室协同的走访挂钩工作小组,以千人千企挂钩帮服企业、50强科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459家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每组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3家企业的挂钩服务活动,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等重点政策的宣传解读,加强科技项目凝练、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进等业务工作辅导,目前已走访企业近50家。以强化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抓手,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培训6次,组织申报南通市级以上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项目3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