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技工作总结
来源: 启东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3-01-04 08:40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重点指标实现新突破。调整科技创新委员会成员单位名单,并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及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双月例会制度。目前,我市分别于2月、5月和8月,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召开了3次例会。强化部门协同,科技指标基本实现进位提档,科创项目招引累计认定56个,科创项目培育新入库27个;技术合同成交额104.09亿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增幅42.7%、工资增幅10.4%;全社会研发投入上报总量29.4亿元,占GDP比重达2.7%,南通反馈定性评价为“好”;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达76.3%,较去年底提高10个百分点;研发人员占比9.68%,较去年底提高8个百分点。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政策红利激发新活力。出台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扶持细则,修订完善高企倍增计划及科创项目奖励政策,持续扩大政策奖励力度和覆盖面,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政策保障。完成2021年度南通成果转化项目、高企认定、产学研项目补助、研发投入奖励、2022年度第一批科创项目招引奖励、东疆科技计划项目补助等科技奖励资金拨付,累计拨付资金4800多万元。

三是构建培育梯队,科技企业得到新发展。进一步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链,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及科创项目培育库,制定培育计划,加强服务指导。开展重点科技型企业“三十强科创企业”评选和“争先进位”竞赛活动,全力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获评首届省科技创新发展奖2项;入选省新一轮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入选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入库企业1家;入选南通市研发型企业2家,入选数量列南通第1。组织5家企业申报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泰胜蓝岛作为南通唯一一家企业参加省二等奖以上的专项答辩。截至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597家,同比增幅达74%。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三批共165家,第一批通过42家,通过率为73.7%,高于全省及南通平均水平。

四是细化功能布局,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北大生科华东产研院完成第二轮合作协议的签订并组织实施,今年来引进各类落地项目11个,累计引进项目39个;引进高层次人才5名,均已申报东疆英才计划;北京离岸孵化器新增入驻项目11个,资助金额1420万元,累计入驻孵化项目75个,累计资助金额7970万元。启东中科光电遥感中心获省新型研发机构奖补项目立项,立项资金150万元。新列统新型研发机构平台1家,加入省大仪器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机构企业2家。3家企业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11家企业获南通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大中型企业及规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3.19,列南通第二。与上海电机学院签约共建智能制造与大数据服务平台。复旦大学启东基础医学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框架已初步完成,力争年底前完成签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正在组织装修,年底前完成签约,并正式入驻。加强孵化载体建设,位于经济开发区的南通创盒众创空间,通过省级评定,实现了我市省级众创空间零的突破。

五是集聚创新资源,科技引擎展现新动力。中集太平洋、吉莱微电子的2个项目获2022年度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立项,共获专项资助资金1800万元(其中首批资金1350万),项目获批数居全省县(市、区)前列。润邦海洋、华峰超纤的2个项目获2022年度南通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立项,立项资金600万元。林洋能源入选南通市“揭榜挂帅”攻坚计划项目榜单,悬赏额700万元,悬赏额列南通第二。组织101家企业参加南通“通创荟”创业大赛,5个项目进入省赛行业赛,创历史新高,我市获评优秀组织奖。组织神通阀门的印度专家普拉山特·康达·古库多斯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组织泰盛蓝岛朱军、神通阀门陈林、丰又环境陈礼国申报国家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计划项目;组织亿方密封引进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鎏博士申报2022年度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获省级立项。紧扣“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开展科技招商宣讲,签约服务机构,积极挖掘各类招商信息,其中从浙江整体搬迁引进了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完成了高企资格持续有效确认工作。积极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工作,摸清企业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掌握企业技术需求状况,帮助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实施产学研项目253个,3个项目获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2个项目申报省产学研合作(揭榜挂帅)项目。

六是发挥职能作用,科技服务迈出新步伐。编纂《科技创新服务手册》,主要汇集创新型企业发展、高企培育、科创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人才引进、营商环境等政策文件,打通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对我市50强科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重点帮服活动,每周定期走访,宣传解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等政策,加强科技项目申报、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进等业务辅导。以强化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重点,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培训6次,组织申报南通市级以上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项目34项,其中获得立项29项,实现我市在该类项目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