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修订完善相关政策。研究出台了《关于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相应的《实施细则》,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着重聚焦企业研发投入奖励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经费补助,针对性更强、可操作性更强,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全面加强科技招商。优化驻外招商布局,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组建了科技招商分局,完善区镇科技招商队伍,市级统筹、区镇负责、部门协同的科技招商体系进一步健全。今年以来,共举办招商活动7场,在手在谈有效项目信息121个。强化项目考核推进力度,继续实施区镇科技招商“日周月比拼赛”(每日项目信息,每周项目互访,每月项目落户)推进机制,共组织开展项目过堂会3次、推进会5次。一季度认定科创项目51个。
三是积极开展创新主体培育。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筛选出240家(其中到期高企81家)企业纳入培育库,开展重点指导和帮服。召开2024年高企申报认定培训会。对照认定标准,建立局科室初审机制,邀请专家对企业的研发立项和证明材料的预审。同时修订出台了2024年度科技人才型企业高质量发展评选办法,营造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四是布局研究机构落户空间。根据高校研究机构集聚区规划布局,选择启睿产业园1-6号楼作为高校研究机构来启落户空间,与北大华东院中试基地相邻,形成集聚效应。根据相关高校的实验室、验证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开展室内布局对接,目前装修施工单位已确定,即将进场装修施工。外部宣传氛围及展厅布置也已进入设计阶段。太原科技大学启东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合作协议成功签约;南通大学启东海洋研究院双方正在会商协议初稿。
五是推进科技对接上海工作。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致力集聚沪启两地科创和产业资源,建立研发、孵化、前窗在上海,生产、转化、后台在启东的区域创新共同体,目前已承办各类活动15场次,已入驻项目6个,去化面积近60%。3月16日离岸孵化中心接待了新华社江苏分社现场采访,对中心运营模式给予较高的评价。上海大学长江口新能源概念验证中心成功签约;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加速推进实体化运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3月19日,在沪举办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校地合作研讨会,上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围绕“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话题踊跃发言,并就共建“长江口高校技术转移联盟”达成初步共识。由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软科学中心、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创新研究室合作的关于长江口创新协同发展的课题初稿已基本形成,后续将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开展论证交流。驻外招商(才)上海浦东、浦西两个分局,累计获取有效项目信息32条,落户项目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