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劳动课将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什么是“劳动课程”?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 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劳动课程有哪些内容?
课程是否与中高考挂钩
02
一年级上学期设为入学适应期
重点任务及主要举措
二是 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性教育 ,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
三是 教研部门要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 ,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
四是 幼儿园和小学要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 ,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积极配合做好衔接。
五是 教育部门要整合各方资源 ,统筹推进衔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持续治理。
《指导意见》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分别对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03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开始实施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自2019年启动,历时3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答记者问时提出:
在课程方案方面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在课程标准方面
04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不得从事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制度》从202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各地、各学校可利用中小学校暑假,开展人员培训、制定实施细则、修订配套制度等工作。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密切关注《制度》实施情况,持续跟踪问效,指导中小学校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制度》贯彻落实。
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针对地方落实“双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等重大政策时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统筹兼顾学校财务管理薄弱环节,着重从六个方面进行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