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启东市教育体育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
来源: 启东市教育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0-04-20 11:26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七五”普法期末大考之年。全市教育体育系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普法办、省和南通市、启东市法宣办以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各项决策部署和年度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做好“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和“八五”普法谋划为主线,着力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有效落实,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为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局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各党支部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重点内容,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同时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学习、培训。充分发挥“七五”普法讲师团作用,通过报告会、法治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深入机关、学校进行宣讲。

2.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宪法日常宣传相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促进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继续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宪法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组织开展2020年“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形成学习宣传宪法的浓厚气氛。

3.加强党内法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突出宣传党章及近年来颁布的党内法规。在“七一”前后,通过开展党内法规专题辅导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

4.完善领导机制。完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制,切实做好教育体育系统“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进工作,确保教育体育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普法依法治理组织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法治工作人员,制定本单位、本学校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落实月度普法任务,落实《关于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采取网上观看或现场旁听等形式,组织国家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旁听庭审一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三、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主题法治宣传

5.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开展主题法治宣传。围绕服务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入开展“认清骗局本质、抵制高息诱惑”主题活动,营造防范打击非法集资舆论氛围。围绕服务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家庭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为贫困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的法治宣传服务。围绕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主题活动,加强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深入推进绿色校园建设,让环境保护理念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6.围绕社会和谐稳定开展主题法治宣传。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围绕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重点任务,紧扣疫情检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各项环节,推动传染病防控法律知识进学校。开展“扫黑除恶”“防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法治宣传,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防范能力。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和“6·10”防邪反邪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7.围绕安全生产开展主题法治宣传。组织“学法律守规则、防风险除隐患”专项主题活动,结合“5·12”防灾减灾日、“6·16”安全生产月咨询日、“11·9消防宣传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等时间节点,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动落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防范消除安全隐患,大力压降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8.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开展主题法治宣传。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探索开展法治行为实践养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平等自愿、诚实信用、权利义务相一致、公序良俗等法治精神,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

四、加强重点普法对象法治宣传教育

9.持续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抓住“关键少数”,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教育体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深入落实党委(组)中心组学法和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年终考法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年终述法制度,加强考法述法结果运用。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将法治教育作为公务员和教师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法治讲座不少于2场,组织国家工作人员集中考法。

10.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法治知识课程。贯彻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开齐、开足、开好道德与法治课。拓展法治教育第二课堂,推进多学科协同普法,在有关学科课程,班队会、社会实践、毕业仪式等学校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法治理念和法治教育内容。鼓励中小学整合课程资源,开设法治校本课程,鼓励高中学校增加法治选修课课时。积极开发网络法治课堂,结合中小学生特点开发推广学生规则意识和公民意识培养、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网络法治教育资源。广泛推广教育部、教育厅青少年法治教育网资源,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法治教育平台。

11.开展“法律在我身边”法治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明礼守法小童星”“崇德尚法好少年”评选,全面提高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结合全省“第二届青少年学法活动周”“学宪法讲宪法”“宪法公开课”等活动,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中小学校要将法治学习宣传活动与德育有机融合,将学生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教育相融合,以良好的品行引领学生养成自觉守法用法尊法尚法的意识和习惯。

12.适应中小学法治课程开设要求,建设业务精良的专兼职法治教师队伍。以学校政治学科教师为骨干,打造一批法治观念强、法律素养高的法治教育名师。中小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法治课教师参加各类法治知识培训、法治课教学竞赛、法治课观摩交流等活动,鼓励中小学政治(法治)教师参加法律专业的学历教育。实施法治专家进校园工程,推进法治副校长队伍规范化建设,统筹各类法治专业资源,健全法治教育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形成一支业务精良、熟悉教育的法治教育兼职教师队伍。

13.依托校内外资源,加强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在统一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安排适当比例的法治实践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法治实践情景中学习。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利用启东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法治社会实践活动。中小学校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实际,选取学生身边的案例,举办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模拟法官、模拟律师等体验,让法治精神从小植根学生心中。开展“法治之旅”法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法庭、走进检察院,走进律所,参与法治实践,感受法律的尊严和力量。

14.要全面落实依法治校要求,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强化制度管理,严格按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依法治校。建立健全依法治校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依法治校示范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依法治校创建成效。建立健全学校章程、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学生管理、服务以及权利救济制度,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学校图书馆要选配符合青少年学生认知特点的普法读本、影视、动漫作品等,引导学生阅读、观看、讨论。在校园建设中要主动融入法治元素,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校园网等载体宣传法律知识、法治精神,营造校园法治教育氛围。

15.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要将安全教育、廉政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扫黑除恶、预防性侵害、网络安全等专题教育,与法治教育内容相整合,一体化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防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全国交通安全日、国际禁毒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消费者权益日等,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入学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成人仪式等活动中,融入法治教育,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法律素养。

16.重视家庭教育,推动家庭与学校形成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力。积极引导家长重视家庭美德和家庭文化的建设,成为子女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要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大力宣传推广家庭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制定家长法治教育手册,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家长及时督促改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预防违法行为。同时,要发挥学校法治教育对家长的作用,了解家长需求,拓展学校法治教育的影响。

五、及时总结谋划,开展“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和“八五”普法规划起草工作。

17.开展“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各学校按照“七五”普法规划部署要求,明确目标任务,查找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补齐短板,开展自查自评,并对本校“七五”普法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检查和评估。

18.开展“八五”普法规划起草工作。根据上级部署,在总结梳理“七五”普法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把“八五”普法规划起草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做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措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