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我镇在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认识、全力以赴、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在经济发展大提速中准确站位,以“四个合作”建设为总体目标,主动作为,以项目促发展,以作风增效率,以民生保稳定,优化一产、壮大二产、繁荣三产,使镇域经济在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城镇建设等方面呈现出新的优势,全力迈开“花海小镇”建设步伐。
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举措:
一、培养和提高干部发展经济、服务经济的意识
以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建设、“走帮服”活动、作风效能建设、“八大专项整治”行动等为契机,增强全体镇村干部的忧患意识、公仆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发展竞争力。抢抓上海产业转移机遇,加速融入对接上海工作,提高发展竞争力。
二、久久为功,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项目是零,一切是零”的发展理念,围绕全年引进“重大项目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个、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1个”的招商引资硬任务,自我加压,奋力赶超。以特色乡镇、花海小镇建设为目标,对核心区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将旅游休闲、生态农业、科技含量较高的食品加工等企业引入核心区区。围绕南通产业项目考核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全力抓好已签约项目落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重点工程和新上项目跟踪服务,着力解决项目落地中的各种困难,狠抓落实,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工程顺利推进。尤其是要着力抓好群乐船舶二期、金顺旅游、樱花创意园等旅游服务业项目的建设,重点跟进百旺金属、海悦金属、新悦小区和两个“国家千人”计划项目的建设,竭力化解圣合项目的矛盾、促成早日嫁接。
三、持之以恒,推进城镇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特色乡镇、花海小镇建设规划,不断拉开镇区框架,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镇域规划,加快重点旅游项目、镇村景观风貌、镇域路网、停车场等专项规划和建设。二是重视花海小镇核心区综合功能配套建设,集中抓好镇容镇貌、文化、交通、教育、卫生、市场建设等综合功能配套建设,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将核心区建设成为规模化、设施配套化的新型区。三是完善道路、绿化、燃气、饮水、互联网、污水管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抓好进村道路、村主干道美化、净化等工程。四是全力攻坚交通项目,大力构建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积极配合规划和交通部门,确保海启高速公路和志圩新线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四、加快农业农村工作建设
继续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推广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实施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金顺旅游、樱花公园等一批休闲农业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力争早日投入使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加大建成区的土地流转。继续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力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土地达60%以上,支持和推动农村电商项目的建设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进一步以村庄整治为抓手,落实“河长制”,支持农民清洁家园、美化田园。
五、全力抓好稳定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和社会事业齐头并进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继续推广、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成果,继续加强文明单位、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和“正能量加油站”等创建活动。二是突出抓好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加强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认真开展信访维稳“百日攻坚”活动,抓好两会期间重点信访人员的稳控工作,确保无进京非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意见,多方调查研究,掌握群众的所需、所急、所忧、所虑,及时了解和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社会稳定,为完成全年各项经济任务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合作”系列活动。继续巩固和提高“平安伴你行”活动成效,推动“平安系列”专项整治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进一步抓好重点企业、行业的安全检查、整治工作,营造安全安定的生活环境。三是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启动卫生院新建工程和新义幼儿园装修工程,加快推进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残疾人之家建设,深化改水、改厕工作,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做好国防教育、征兵工作、双拥、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六、提升水平,增强活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加强镇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以提升执政能力为目的,以开展“走帮服”活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载体,全面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整体领导水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树立起勤勉敬业、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形象和作风。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创建“书记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时,继续抓好村级班子“回头看”和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训工作。三是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兑现考核激励制度、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继续推行青年干部培养机制,切实增强镇村干部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