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我镇按照上级的决策部署,系统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为巩固和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启东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全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以“旅游合作、生态合作、美丽合作、和谐合作”为目标,打造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风情的农旅乡镇,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以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为目标,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为建设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风情的农旅乡镇、推进全镇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镇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卫生户厕无害化改造全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建成生态河道65条。全镇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废旧农膜实现全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率达100%。打造农村交通服务乡村振兴样板路。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体制机制健全,管护主体和责任明晰,管护标准规范健全,管护水平显著提升。违章建筑、破落建筑和“三棚”整治序时推进,农旅乡镇呈现新面貌。
三、整治内容
(一)卫生保洁。全镇农村垃圾全量收集、及时清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车辆逐步实现密闭化,实现投放、收运、处置设施到位、体系健全,保证收运记录真实,监管全面,达到全链条闭环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我镇特点和农民生活习惯的生活垃圾“四分类”处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
(二)农村河道。打造水清、岸洁、通畅的农村水环境,实现水面无恶性水生植物、无垃圾杂物和其他漂浮物。推广“以河养河、生态保洁”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指导各村加强生态河道建后管护,确保水清岸洁。长效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和治理工作,严防回潮现象。
(三)建筑风貌。引导农户减少建设与主体建筑不协调的附房。依法处置违章建筑,对主干道沿线两侧视线范围内破旧棚舍予以拆除。全区域开展“三棚”整治,对合法建筑面积的破旧“三棚”,引导农户实现归并美化修缮或自行拆除。对未经审批及虽经审批但违规用于日常居住在看护棚限期拆除。
(四)乱堆乱放。村庄杂物以整治为主,清理为辅,在方便村民使用的前提下,引导村民将柴草堆移放到道路视线范围以外码放整齐。建筑垃圾应及时予以清理,不影响道路通行及村庄景观,长期不用的建筑材料由各村采取“建材银行”等措施集中堆放。
(五)绿化养护。确保农路绿化率,红叶石楠每季度修剪一次,病虫害防治一年三次,涂白一年一次冬季进行,树苗扶正、藤蔓和搭架清理每季度一次。
(六)厕所革命。全面建成无害化厕所,推动户厕由室外向室内转变、由厕所向卫生间转变。进一步落实公共厕所管护主体责任,强化日常卫生保洁。
(七)污水治理。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抓好已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完善管理体系,提高设施正常运行率。大力开展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切实提高农户收益率和覆盖面。
(八)庭院整治。加强村庄风貌引导,鼓励农户开展家前屋后绿化,有序开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建设,路田分界明显,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
(九)“四废”治理。以生态化、资源化、肥料化、能源化利用为主要方向开展“四废”(秸秆、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畜禽粪污)治理。进一步推广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建立健全粪肥还田利用体系,全面规范非规模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十)公共设施。强化村口、埭口等节点美化,设置村口标识,适度配置小游园、健身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合力设置路肩、路牌、减速带、警示桩、垃圾桶等。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开展农村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三线”(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维护梳理,排除安全隐患,推动线路整齐有序治理。
(十一)乡风文明。加大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民深刻理解并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开展美丽庭院、文明清洁户等评比活动,增强村民保护农村人居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
(十二)长效管护。进一步完善农村保洁市场化运行机制,健全对服务外包公司的考核评价体系。各村要成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管护队伍,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
四、奖惩考核
各村实行保证金制度,每村每季度缴纳5000元。每季度市考核排名中取得前10名或者镇季度排名前5名的村,保证金按双倍返还;取得市后10名或者镇季度考核后3名的村,保证金一次性扣除。
被评为市人居环境三星级行政村的单位,给予50万元奖补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机制。镇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镇人居办)。镇人居办统筹组织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作,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履职尽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构建多元投入机制。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确保管护经费落实到位。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等多种方式支持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三)健全标准规范机制。加快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领域设施设备、建设验收、运行维护、监测评估、管理服务等制度和标准体系,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短板。
(四)健全评估激励机制。加强对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督导评估,将考核评估结果纳入对各村的综合考核,并作为星级村党组织书记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对行政村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星级管理制度,根据评估标准打分评定三星、二星、一星级行政村。
(五)建立宣传监督机制。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大相关政策文件、典型范例的宣传力度,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
健全社会监管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的监督,重点收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