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耕地?
耕地指利用地表耕作层种植农作物为主,每年种植一季及以上(含以一年一季以上的耕种方式种植多年生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及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耕地;包括我省宽度<1.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包括直接利用地表耕作层种植的温室、大棚、地膜等保温、保湿设施用地。
2. 什么是园地?
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植物,覆盖度>50%或每亩株数>合理株数70%以上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园地分为果园、茶园、橡胶园和其他园地。
3. 什么是林地?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城镇、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其中乔木林地指乔木郁闭度≥0.2 的林地,不包括森林沼泽;竹林地指生长竹类植物,郁闭度≥0.2的林地;灌木林地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不包括灌丛沼泽;其他林地包括疏林地(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4. 什么是农用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农村道路、沟渠等农田水利用地、坑塘水面等。
5. 什么是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6. 什么是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7. 耕地包括哪些类型?
耕地主要包括水田、水浇地和旱地三种类型。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8. 什么是永久基本农田?什么是一般耕地?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2020年起实施的新《土地管理法》中,基本农田前面加上“永久”二字,体现了国家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为一般耕地。
9. 哪些耕地应当划入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原则上应在纳入耕地保护目标的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上划定。优先将以下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
(1)经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2)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
(3)蔬菜生产基地;
(4)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5)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加的耕地;
(6)黑土区耕地;
(7)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其他耕地。
10. 我省耕地上常见的农作物有哪些?
水田上常见的农作物包括水稻和莲藕、芡实、菱角、水芹、茭白、茨菇、荸荠等水生非粮食作物,也可以水旱轮作种植蔬菜、小麦、豆类、薯类等旱生作物;旱地上常见的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等旱生粮食作物和蚕豆、包菜、大葱、油菜、白菜、南瓜、香菜、青菜、棉花、西瓜、莴苣、菠菜、花生、西红柿、大蒜、秋葵、芝麻、芦笋、青椒、芦蒿、黄瓜、向日葵、丝瓜、冬瓜等旱生非粮食作物;水浇地可以种植所有旱生农作物,包括非工厂化的大棚蔬菜。
11. 常见的国有土地供应方式有哪几种?
常见的国有土地供应方式有:出让、划拨、租赁。
国有土地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分为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四种形式。国有土地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国有土地租赁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出租给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一定年期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的行为。
12. 不动产包含哪些?什么是不动产登记?
不动产是指土地(海域)以及依附土地(海域)上不可分离的房屋、林木等定着物。不动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法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和其他法定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行为。我国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这里的“统一”主要包括统一登记机构、统一登记簿册、统一登记依据、统一信息平台四方面。
13. 哪些常见的权利可以依法依规办理不动产登记?
集体土地所有权;森林、林木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权等。
14. 什么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国家实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是国家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重要手段,是对计划年度内新增建设用地量的具体安排,实行指令性管理,包括建设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15. 什么是农村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住房、附属用房和庭院等。
16. “一户一宅”是什么?
“一户一宅”是指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17. 什么是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是指以乡镇全部或部分行政村作为实施单元,以山、水、林、田、湖、草、村全要素为整治对象,全域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公共空间治理的综合性整治活动。
18.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耕地。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可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
19. 什么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对农村地区废弃、闲置、低效的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腾出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乡村发展建设需要,节余部分用于城镇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废弃基础设施、城镇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区域拟复垦的存量建设用地按程序纳入增减挂钩。
20. 什么是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
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是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满足保障自身发展用地需求的前提下,节余的建新规模(含耕地规模),依据国家政策,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可跨县域调剂使用。我省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省重点帮扶县(区)和扶贫开发重点片区,节余指标可在省域范围内跨县域调剂使用;黄河故道流域(除上述已包含地区外)所涉及的其他县(市、区)、黄桥和茅山革命老区所涉及的县(市、区),节余指标可在设区市市域范围内调剂使用;国家批准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形成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在省域范围内跨县域调剂使用。
21. 什么是补充耕地指标交易?
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是指在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力争实现本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为实现全省耕地占补平衡目标,通过公开搭建市场交易平台,制定市场交易规则,规范市场交易程序,实现补充耕地指标有序交易,向确实不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地区易地有偿调剂补充耕地指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