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启东市秋粮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秋收进度快于去年,其主要原因是气温高,降雨日少,光照好,秋收作物成熟期相对提早。其中秋粮播种面积77.70万亩,同比下降0.3%;秋粮亩产288.9公斤,同比增长2.9%;秋粮总产量达到22.45 万吨,同比增长2.5%。
一、秋粮生产基本情况
(一)秋收谷物产量呈现增长趋势。秋收谷物播种面积为36.33万亩,同比增长3.6%;亩产为426.7公斤,同比增长1.8%;总产量为15.50万吨,同比增长5.4%。
1.稻谷播种面积较去年增长幅度较大。全市粳稻播种面积为5.81万亩,比去年增加2.21万亩,同比增长61.3%;粳稻亩产为510.5公斤,同比增长0.7%;总产2.96万吨,同比增长62.4%。今年全市稻谷播种面积增长幅度大的原因一是中稻产量较高,收益较好;二是全市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新增的中稻种植面积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形式大规模种植生产。
2.玉米生产情况基本平稳。今年玉米播种面积30.45万亩,比去年减少0.96万亩;同比下降3.1%,玉米亩产411.2公斤,同比增长0.39%;总产12.52万吨,同比下降2.7%。
(二)秋收豆类播种面积略减亩产略增。2018年大豆播种面积为34.53万亩,红小豆播种面积为3.56万亩,同比分别下降了3.64%、4.44%。大豆亩产为145.1公斤,红小豆亩产为153.6公斤,同比分别增长0.28%、0.17%。
二、秋粮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一)气候条件总体有利。2018年全市粳稻生长期间气温高、雨量少,光照充足,整体气候条件有利于粳稻正常生长。一是播栽期间日照多,日平均温度稳定。二是7月以来气温高,长叶速度明显加快,今年水稻平均叶龄为17.2叶,带肥搁田成效明显,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了有效穗,奠定了高产基础。三是抽穗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灌浆结实。
(二)种植结构调整优化。近几年来,启东本地农村富裕劳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务工,在家务农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老人,无法大面积种田,因而大量的田地转包给外地人员种植水稻,全市粮食种植结构发生改变。玉米、大豆等传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水稻属于高单产粮食作物,因而对全市秋收粮食总产增加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三)病虫草害防控及时,发生水平较低。秋粮作物种类多,病虫害多样,对于各类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是防治工作的前提。启东市农委的农技人员经常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察看水稻、玉米、大豆的生长、病虫害发生等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指导农户采取肥、水、药等管理措施。2018年全市病虫发生水平总体较低,对秋粮产量没产生多大影响。
三、秋粮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一)粮食价格上涨滞后。今年玉米收购价格在每公斤1.8-2元之间,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水稻收购价格在每公斤2.4-2.7元之间,价格略低于去年同期。今年国家调低了水稻的保护价格,其中粳稻最低收购价格由每公斤3元下降为每公斤2.6元。粮食价格上涨滞后,对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建议政府一定时期内还是要坚持价格支持,同时应不断完善补贴政策,逐步实现"价补分离"。
(二)种植成本普涨。今年以来,化肥、农药、农资费用、生产服务等种植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尿素价格每百斤125元,比上年上涨10%;复合肥价格每百斤120元,比上年上涨9%;草甘磷1升装15元,比上年上涨36%;杀虫剂一斤装50元,比上年上涨11%;机耕、机播费每亩50元,比上年上涨25%。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种植大户的资金补贴,完善保险等配套机制。
(三)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劳力缺乏、人工价格不断攀升,没有机械规模生产将难以为继。近几年启东不断增加农机综合补贴资金,2018年秋粮农机综合补贴资金5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3%。建议政府继续保持增加购机补贴额度,扩大补贴机具种类,解决农户收割、翻田、施药、晒谷等方面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