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来源: 发改委 发布时间:2013-10-24 11:45 累计次数: 字体:[ ]

---2009年3月30日在启东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启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袁鸿飞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启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请予审议。

进入“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创新、率先、和谐”发展主题,主动适应国内宏观调控新形势,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紧紧围绕建设“桥港时代新启东”的战略目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扎实推进“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小康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对照全面小康社会的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已达到省定小康目标。《纲要》提出的预期目标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5大类31项45个主要指标,有26个指标已经提前两年完成,其它指标也已经达到了序时进度(详见附表),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1、经济发展目标。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7亿元,年均递增17.8%,“十一五”前三年基本达到18%的序时进度;人均GDP达到29115元,年均递增18.1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2.7:53.5:33.8。实现财政收入34.84亿元,年均递增29.6%,超过了年均递增22%的预期目标;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22亿元,年均递增30.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达到10.7%,已经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预期目标。

2、社会需求目标。

至2008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7.3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1000亿元预期目标的5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2.8亿元,年均递增19.2%, 超预期目标5.2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达11.79亿美元,年均递增65.7%,提前两年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12.44亿美元,完成预期目标20亿美元的62%。

3、社会进步目标。

2008年,城市化水平达46.86%,已超过省定小康目标城市化水平45%的标准。城镇登记失业率2.9%,控制在3%预期目标以内。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6.3%、97.9%、98.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7.3 %,超过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3%,超过预期目标3.3个百分点。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均已达到预期目标。

4、环境质量目标。

2008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6.2,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0%,以上几个指标均已达到预期目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 .21%,农村森林覆盖率达20.02%,均已超过预期目标。资源利用更加节约,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0.467吨标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了33%。

5、人民生活目标。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08元,年均递增12.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76元,年均递增11.3%,均超过预期目标11%和9%的增速。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9.25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52.79平方米;恩格尔系数为38.5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4岁。

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

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三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增加值以年均19.7 %的速度递增,200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39.92 亿元;工业经济总量持续高位增长,年均增幅达到32.5%,2008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82.54亿元,总量比“十五”期末净增622.54亿元,增长了135.3%。规模工业不断壮大。2008年全市新增规模企业123家、亿元企业52家,规模企业平均单体规模达到8175万元,全年累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50.21亿元。重点企业增势强劲。2008年全市50强重点企业累计实现应税销售150.8亿元,累计完成入库税收9.77亿元,有26家企业应税销售超过1亿元,其中江苏林洋电子有限公司实现应税销售70.67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集聚发展态势日益明显,全市已经发展形成精密机械、电动工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船舶修造、新能源、现代纺织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2008年全市机械电子、医药化工、船舶修造等优势产业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8%。全市236家规模以上机械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07.8亿元, 59家规模以上医药化工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5.7亿元。

农业产业化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39.6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9.2%。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高效作物面积迅速扩张,四青作物面积已发展到5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11.9万亩,亩收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作物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46.3%。养殖业继续向规模化迈进。2008年生猪、肉鸡、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91%、96%、100%,全市有6家规模养殖企业已获得省农林厅颁布的“生态健康养殖示范点”。项目农业发展较快,2008年全市新增扩建各类农业园区11个,总投入7.6亿元;新建扩建农业龙头企业143家,总投入12.9亿元。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南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启东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农业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2008年全市已有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南通市级2个,启东市级8个,制订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5个,申报认证“三品”64个,农业标准化工作和“三品”申报认证都已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渔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2008年全市实现渔业总产量33.8万吨(其中海洋捕捞20.3万吨、海水养殖9.6万吨、淡水渔业3.9万吨),完成规划任务的113%,比“十五”期末增长7%;实现水产总产值61.02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89.3%。现有水产养殖面积51.2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4万亩、淡水养殖面积17.2万亩。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三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纵深推进,北上海国际城、东方明珠商业广场、明天广场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时代、苏果、世纪联华等大型超市商场相继开业,全市星级宾馆达到10家,大型商场和星级宾馆拥有数居南通六县(市)之首。现代物流业开始进入加速发展轨道,吕四港物流中心围垦项目进展顺利。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旨在深度开发圆陀角、吕四港区、启隆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旅游资源的《启东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会展、中介、经纪、金融、物业、家政等全面发展,2008年我市新办2个金融企业(交通银行启东支行、江苏银行启东支行),网络、研发、投资、服务外包等经营机构也在稳步发展。

建筑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08年全市建筑业产值达到220亿元,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的95.7%,荣获鲁班奖1项,创建省级以上名优工程39项,工程交验合格率达100%。

2、江海开发全面推进,发展优势日益凸显。

工业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入438.48亿元,年均增长27.2%,其中规模工业投入362亿元,年均增长41.1%。持续加大的工业投入为经济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2008年全市共实施超亿元以上项目达61 个,占当年项目总数的14%,其中有一批总投资超百亿元、超十亿元的特大项目大唐电厂、中远船务、道达重工、联合重工、向海船舶等正在全线施工。

产业发展平台不断完善。“两区三园一带”已经成为全市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平台。启东经济开发区一期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建成18平方公里,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全部到位,实现了“九通一平”。截至2008年,全区现有经济实体500多个,形成了新能源、电子通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2008年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快园区建设进程。滨海工业园区一期、二期内基础设施建设已实现“七通一平”,三期内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部分已全部竣工;滨江精细化工园一期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区内“三纵三横”主干道路基本成型,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已开始运营;启隆高科技生态产业园已经完成规划编制,重点发展生态产业,与崇明岛实现“差别化”竞争。 船舶工业带建设已初具规模,沿江“五纵一横”主干道路建设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推进,投资超亿元的船舶企业数量达到15家以上。

沿江沿海开发实现突破。吕四港开发进程加快,吕四港区、启海港区总体规划通过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政府评审,吕四港物流园区围垦、中心渔港外迁等工程正在加紧实施,2个5万吨综合海运码头已经基本建成并实现通航作业。沿江开发快速推进,长江岸线资源有效整合,岸线和腹地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船舶工业规划、长江岸线总体规划、长江北支航道整治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长江口北支航道航标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启东港入海航道全面建成,通航能力得到提高。

3、城乡社会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 130亿元用于城市改造和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新城区建设规划以及污水处理、区域供水、公共交通、绿化环卫等多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市基础设施日益配套和完善,城区路网工程加快推进,三年来共新建、扩建和改建了城区主次干道30多条,新增道路18.5公里,改造道路8.5公里,市区道路面积从2005年底的161万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底的21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达到16.49平方米。区域供水一、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大部分地区都接入了来自南通水厂的洁净长江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建成,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85%。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方式得到中组部、中宣部、省、南通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市共新建改建了317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三年来,这些公共服务中心的运转机制不断健全,服务方式更加规范,服务内涵逐步扩大,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都对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基本做法和经验进行报道和宣传。全市农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公路建设扎实推进,2008年新建农村公路406公里,全市已建成农村公路超过1800公里,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比重达100%,“村村通公交”工程正在加快实施。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8年全市累计疏浚各类土方1253.8万方,其中村庄河道疏通整治土方440万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卫生厕所覆盖率63.4%,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2008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3%。农村低保、五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对象达到1.88万人。农村广播电视“双入户”工程积极推进,全市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14.5万户,门樘入户率达57%。全市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面提速。汇龙镇东郊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已全面完成,寅阳镇寅中村等7个村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三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全力以赴推进崇启大桥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08年8月1日大桥建设成功举办了奠基仪式,标志着这项工程正式启动。同时,大桥及其接线工程拆迁让地、补偿安置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吕北公路、省道221线等主干道路正在抓紧建设,市乡公路改造工程全线推进。

4、改革创新步伐加快,经济发展活力迸发。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三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27.99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2.44亿美元。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新批外资平均单体规模逐年递增,2006年为660万美元,2007年为1500万美元,2008年达到了1885万美元。外资领域进一步拓展,呈现出向先进制造业集聚、向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拓展的态势,涉及船舶修造、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的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项目明显增多。外经外贸发展较快。全市自营出口总额达到11.79亿美元,年均递增65.7%,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实现对外劳务营业额7500万美元,年均递增26.2%。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三年来,全市累计申报火炬计划项目42项,星火计划项目15项,申请专利3032件,新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9家,均提前和超额完成规划目标。2008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2.9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38.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1.4%;共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5个,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55个,引进各类专业人才4000名。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和授权量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343.9%和409.5%。市科技三项经费及科学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3.86%。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2008年,全市净增个体工商户1800家,私营企业1490家,其中公司制企业991家; 净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1.1亿元, 其中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21.6亿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51.7亿元。衡量民资招商质量的“3个60%”结构指标全部超额完成。“金融超市下镇乡”活动深入开展,企业融资难问题逐步缓解。

5、和谐社会逐步构建,生态环境不断创优。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各镇乡已全部建成教育现代化乡镇。三年来,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生毕业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逐年增长,2008年达到98.3%,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全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100%,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261个。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启东特色的地方文艺不断发扬光大,文化经营市场日益繁荣,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达到27000平方米,已建成184个村级农家书屋。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广电、民政、气象等其他社会事业都得到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三年来,共提供就业岗位5.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以内。全市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至2008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96.3%,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97.9 %,城镇失业保险参保率98.6%。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渔民低保三位一体的低保政策。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76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了41.9% 和38%。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逐年增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十年负增长,2008年为-1.05‰, 达到规划控制目标。社会管理更加有效,文明启东、法治启东、诚信启东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资源节能与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至2008年底,单位GDP能耗达到0.467吨标煤/万元,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污染全面实行达标整治,城区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正在抓紧  实施;二氧化硫排放量0.38万吨,已经控制在南通下达的0.46万吨目标以内;农村环境得到综合整治,完成河道、泯沟整治土方1306万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绿化造林快速推进,至2008年底,已完成造林面积12.2万亩,全市农村森林覆盖率达到20.02 %。

三、“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良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的进度高于预期,但对照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有一定难度。前三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基本达到了序时进度,但是,要完成“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500亿元的目标,有一定难度。一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十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基数为212.5亿元,2005~2006年全市经济普查,将“十五”期末2005年底的地区生产总值基数调整为200.03亿元,相差12.47亿元,按年均递增18%计算,到2010年相差33.56亿元。二是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十一五”后两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将会回落,从“十一五”前三年的17.8%回落到14%左右。

2、经济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需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过多依赖投资增长的格局尚未完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投入、粗放型特征还较为明显。“十一五”规划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2005年16.6:51.5:31.9调整到2010年的8:54:38。从实施情况看,实现这个目标难度比较大,我市农业中渔业占比较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新型工业化进程还不够快。同时,我市大企业偏少,企业的竞争力还不够强,面对目前和今后国际国内严峻的宏观发展形势,更多企业发展将面临着新的难题。

3、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还偏低。2008年占比为1.21%,低于南通市平均水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还不大,科技领军企业数量偏少。

4、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还有差距。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和支出的矛盾还较为突出,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还需继续推进。城区文化、体育等娱乐设施还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四、进一步推进“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的对策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严峻形势。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向纵深发展,其负面影响逐步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态势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生产经营日益艰难,外贸出口和市场需求形势不容乐观。在充分认识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升格为国家战略,将全面释放我市江海联动开发的强劲活力。同时,随着崇启大桥的开工建设,我市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因此,只要我们趋利避害,沉着应对,就一定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更好地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下阶段,全市上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十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进一步放大桥港优势,紧紧咬住“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实施“江海联动、桥港互动、融入上海、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坚定发展信心,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努力争取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放大桥港优势,深入推动江海资源纵深开发。

一是以吕四港开发为龙头,全面推动沿江沿海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吕四港开发步伐,着手规划建设更大吨级的海运码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沿江沿海重特大项目建设;依托港口优势,积极引进电力能源、重石化、海工平台、船舶修造等大型临港产业,加快形成以港带区的临港工业区。深度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海产品精深加工等海洋产业,全力打造临港型产业集聚承载地。

二是以大桥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完善交通体系。全力以赴配合做好崇启大桥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尽早建成通车。着手开展宁启铁路南通至启东段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实施吕北公路、王海公路、南海公路等干线公路和江海路北延、人民路东延、城市东环线等城市道路工程。

三是以桥港优势为依托,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围绕大桥建设、大港开发,更大力度地推介启东,及时宣传大桥大港建设的新进展、桥港时代启东发展的新成果,不断扩大启东在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精心组织举办好江海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等各类招商节会活动,全力推介启东江海资源所蕴含的发展优势、江海开发所创造的产业优势、江海文化所孕育的环境优势。继续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特别是大唐电厂、中远船务海洋工程钻井平台、外高桥启东产业园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实行一对一的“契约式服务”,帮助企业早投产、快见效。

(二)转变发展方式,全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握国家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契机,着力培育石油化工、电力能源、船舶制造、重大装备等重型制造业;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制造业,继续提升电动工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制造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布局,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力争“十一五”期末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投入为保障的具有启东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加强创新载体建设,鼓励规模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具有产业特色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组织实施好电动工具科技创业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科技服务中心两个省级创新服务平台项目。

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研究制定加快节能减排的激励政策,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目标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工作,加强能源评估和能源审计,关停并转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网铺设,提高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治理。加强环保执法,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产品,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江海岸线资源、港口资源以及高等级公路和过江通道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吕四港港口物流、崇启大桥桥头堡物流和工业集中区配套物流。深入挖掘我市独特的江海文化内涵,全力推进圆陀角风景区、吕四港风情区和兴隆沙生态农业旅游区的建设。大力培育总部经济、服务外包、高级产业技能人才培训教育、商务服务、特色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全力打造与上海发达的服务业相配套、为本地及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提供支持的现代服务业先行区,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GDP增幅2个百分点。

(三)统筹城乡发展,继续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一是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以完善规划和提升功能为重点,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加快实施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务区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城区停车场、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按照“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市容环卫管理力度,努力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

二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发展水平。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着力优化“四青作物”、特色瓜蔬、花卉苗木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区域结构和生产布局,以沿江沿海公路两侧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引导合作组织规范合作方式或股权结构,规范利益分配关系,规范内部运行机制。

三是着力改善城乡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结合崇启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特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继续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加速实施区域供水三期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巩固农村垃圾规范化管理成果,全面建立集生活垃圾收集、保洁服务、河道和农路管护四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实现长效管理。拓展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全面推行农村便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努力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各类贴心实惠的优质服务。

(四)构建和谐启东,不断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和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立和完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事业体系。不断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争取规划建设一所大学或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基础卫生条件。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的规划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文化发展需求。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就业再就业步伐,进一步完善城乡就业市场,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切实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弱势群体就业。坚持富民优先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推进全民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并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度提高保障标准。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新型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保障等组成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是继续加大社会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平安启东”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防范措施,确保群众安居乐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狠抓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十一五”规划实施三年来总体情况良好,成效显著;“十一五”规划实施后期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进一步发扬“亮剑”精神,做到“把势、明事、实干、勇往、公信、严纪”,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奋勇争先,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